人物簡介
臧晉叔(1550-1620)——名懋(mào)循,字晉叔,號顧渚,浙江省長興縣人。明朝萬歷八年(1573)進士,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
個人成就
他精研戲曲,兼長詩文,與王士貞相友善,他曾修改過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集有《古詩所》、《唐詩所》等;自著詩文集名《負抱堂稿》。貢獻最大的是編輯《 元曲選》,F存元人雜劇約一百五六十種,而絕大部分依靠《元曲選》得以廣泛傳播。這部元雜劇選集一向被認為收羅最豐富、影響最大。清﹒李調元在《漁村曲話》中說:藏懋循“所選元人雜劇百種二十卷,元一代之曲借以不墜,快事也!标霸谛蛭睦,清楚地說明了編選本書的主旨和對元雜劇的看法。他認為:詩、詞、曲雖源出于一,但作曲最難。一時難在“情詞穩(wěn)稱”:因劇中人物復雜,用于必須廣泛,要做到“雅俗兼收,串合無痕”,實屬不易。二難在“關目緊湊”:因劇情曲折,結構要求嚴密,寫人敘事,務要聲動;所謂i“填詞者必須習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無旁意,語無外假”是也。三是難在“音律諧葉”:由于曲文在于歌唱,必須合律,“這自非精審于字之陰陽,韻之平仄,鮮不劣調!彼麖膽蚯膶W的本身特點,論述它和詩、詞的區(qū)別以及創(chuàng)作上的困難,頗具見解。另外在序文里反映了他的文學觀。他稱贊元雜劇“妙在不工而工”,就是肯定自然質樸、不假雕琢的本色。他又認為“曲上乘首曰行當”,就是注重舞臺實踐和表現真實的生活。這由于明代當時曲壇追求藻麗、專講格律的形式主義傾向,具有深刻批判意義。他編《元曲選》的目的,不僅在于保存大量優(yōu)秀的元雜劇,尤在于“盡元曲之妙”,使當時的南曲作家們能“知有所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