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鴻翱,中國清朝官員,山東濰縣人。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進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擔任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政明官廉。歷任太湖司馬、徐州太守,道光二十年(1840年)官至福建巡撫。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組織民間武間抗擊英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署理閩浙總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任福建巡撫,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腿疾辭歸,號“黃葉老人”。著有《太湖詩草》。
生平事跡
劉鴻翱(1778—1849) 字蜚英,號次白,又號黃葉老人。濰縣(今濰城區(qū))城里人。1807年(嘉慶十二年)考取舉人,1809年(嘉慶十四年)考中進士,官中書,間日入值內(nèi)閣,閑暇則以文字自娛。他讀書不務考據(jù),求古人義理所在。喜古文辭,嗜讀《左傳》成癖。所作論辨、序記、傳、志,文筆精妙。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他典試湖北,所取多飽學之士。1826年(道光六年)選江蘇太湖司馬。公事閑暇,鐫《綠野齋文集》(前集),使其文名遠播大江南北。他審理案件公正,使獄無積案。后升任徐州太守。1832年(道光十二年)秋,黃河水盛漲,將灌徐州城。他率僚屬登堤壩, 親督眾筑堤防洪,達7晝夜。洪水退后,災情嚴重,他率先捐金救災,并呈報撥款賑災,使災民度過了災荒年。他后升廣東南韶連道,不久,又調(diào)臺灣道兼提督臺澎學政。臺灣每逢考試,多以賄賂進取。對此他指海為誓,杜絕此風。他在臺灣任職3年中, 清屯田、屯餉以養(yǎng)兵,建炮臺以防?,設(shè)隘樓以御外邦侵略;貯谷、儲金于官庫,以防不測。他嚴懲貪官,使政明官廉,風氣日新。由于他為官清正, 治理有方, 官民敬畏。嗣后,調(diào)任陜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均政績卓著。
1840年(道光二十年)擢福建巡撫。當時鴉片戰(zhàn)爭已起,沿海告警。他馳赴任所,因閩督顏伯燾駐節(jié)廈門,由他居省兼代總督事。1841年8月(道光二十一年七月) ,廈門被英國侵略軍攻陷,省垣震驚。他部署軍民堅守,抵御英軍入侵。用石頭填塞嶼隅海港,使敵艦難以進港。并訓練鄉(xiāng)勇,準備與英軍陸戰(zhàn)。因防守森嚴,敵艦無隙可乘,迫其越境而過,使福建避免了戰(zhàn)禍。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冬,他署理閩浙總督。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專任福建巡撫,閑暇則研究古文,鐫《綠野齋文集》(前后合集)。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因腿疾復發(fā),辭職獲準返歸故里。因家中曾置黃葉樓莊, 因而又號“黃葉老人”。
著作
著作有《綠野齋文集》 (前后合集) 6卷、《綠野齋制藝》 1卷、《綠野齋太湖詩草》1卷、《綠野齋遺集》1卷、《綠野齋外集》1卷、《山左文抄》前后集各10卷、《綠野齋詩集》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