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世代為河東著姓。少有志操,遭父憂,居喪合禮。與弟薛裕,勵精篤學,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辟為參軍,賜爵汾陰縣男。以天下擾亂,遂棄官歸鄉(xiāng)里。孝武帝元修西遷,宇文泰令大都督薛崇禮據(jù)龍門,引薛端同行。崇禮尋失守,遂降東魏。東魏遣行臺薛循義、都督叱干貴率眾數(shù)千西度,據(jù)楊氏壁。端與宗親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義乃令其兵逼端等東度。方欲濟河,會日暮,端密與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義遣騎追,端且戰(zhàn)且馳,遂入石城柵,得免。柵中先有百家,端與并力固守。貴等數(shù)來慰喻,知端無降意,遂拔還河東。東魏又遣其將賀蘭懿、南汾州刺史薛琰達守楊氏壁。端率其屬,并招喻村民等,多設奇以臨之。懿等疑有大軍,便即東遁,爭船溺死者數(shù)千人。端收其器械,復還楊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蘇景恕鎮(zhèn)之。降書勞問,征端赴闕,以為大丞相府戶曹參軍。
從擒竇泰,復弘農(nóng),戰(zhàn)沙苑,并有功。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進爵為伯。轉(zhuǎn)丞相東閣祭酒,加本州大中正,遷兵部郎中,改封文城縣伯,加使持節(jié)、平東將軍、吏部郎中。端性強直,每有奏請,不避權貴。太祖嘉之,故賜名端,欲令名質(zhì)相副。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每啟太祖云:“設官分職,本康時務,茍非其人,不如曠職。”太祖深然之。大統(tǒng)十六年,大軍東討。柱國李弼為別道元帥,妙簡首僚,數(shù)日不定。太祖謂弼曰:“為公思得一長史,無過薛端。”弼對曰:“真其才也。”乃遣之。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轉(zhuǎn)尚書左丞,仍掌選事。進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端久處選曹,雅有人倫之鑒,其所擢用,咸得其才。六官建,拜軍司馬、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孝閔帝踐阼,除工部中大夫,轉(zhuǎn)民部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戶。晉公宇文護將廢帝,召群官議之,端頗有同異。護不悅,出為大都督、蔡州刺史。為政寬惠,民吏愛之。尋轉(zhuǎn)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陳,事藉鎮(zhèn)撫,總管史寧派遣司馬梁榮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訴榮,請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幾卒,時年四十三。遺誡薄葬,府州贈遺,勿有所受。贈基州刺史、大將軍,追封文城郡公,謚號為質(zhì)。
主要成就
高祖:薛謹,字法慎,泰州刺史、內(nèi)都坐大官、涪陵元公。
曾祖:薛洪隆,字菩提,河東太守。
祖父:薛麟駒,主客郎中,贈河東太守。
父親:薛英集,通直散騎常侍。
參見《周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基州刺史文城惠公宇文端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