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郭夢齡(1795—1854年),字文與,又字小房,號硯農(nóng)。清 道光癸未進士。山東 濰縣人。
郭夢齡出身于仕宦家庭。1825年(道光五年)任直隸龍門縣知縣。龍門縣內(nèi)有土豪5人,橫行鄉(xiāng)里,無惡不作,人稱“五虎”。夢齡到任后,將其就地伏法,以平民憤。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湖北農(nóng)民起義軍克 崇陽、 通城,攻通山、 蒲圻。時夢齡任湖北武黃同知,隨從總督裕泰去蒲圻增援,收復崇陽、通城,俘首領(lǐng)鍾人杰解京,因“功”受道光帝兩次召見,賞戴花翎。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升任四川順慶知府。該處為川北難治之地,夢齡到任后,勵精圖治,修補朱鳳書院,振興文教事業(yè),深得人心。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調(diào)任甘肅蘭州道按察使。該地少數(shù)民族起事,拘捕多人,總督林則徐命其復審,夢齡認為他們罪有可原,多數(shù)釋放。林則徐疑其審判失誤,查閱供詞后,對他極為稱許。
1851年( 咸豐元年)升任山西布政使,次年任山西巡撫。1853年(咸豐三年)回任布政使。八月,太平軍攻占 垣曲、 絳縣、 曲沃, 平陽告急。當時巡撫哈芬統(tǒng)兵駐澤州府,臬司郭用賓駐潞安,省城守軍不多。夢齡以平陽為省城保障,急請巡撫派兵至平陽迎擊,以阻太平軍逼近省城,同時報請朝廷派大軍增援。哈芬聞垣曲失守,拔營北去,聲稱去韓侯嶺防堵,并令省城守軍前往。夢齡上書朝廷,守兵無多,勢難外調(diào)。上書不久,哈芬被撤職,命夢齡暫任巡撫。他自責前在布政使任內(nèi),黎城、潞城失守,請求處分,部批降級留用,后又自行檢舉,部批革職回鄉(xiāng)。
1854年( 咸豐四年)病卒。
1856年( 咸豐六年)山西百姓公舉入祀名宦祠。
另一同名者:烈士郭夢齡
郭夢齡(1915—1949),陜西 華縣西甘村(在今下廟鄉(xiāng))人,革命烈士。中國共產(chǎn)黨員,1949年被 張雅軒命令將郭夢齡活埋殺害。
郭夢齡生于 陜西西甘村,少時在三吳小學讀書,后因家貧輟學。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按照黨的指示,先后以第六保保隊附、 國民黨第一軍諜報隊隊員等身份為掩護,搞情報,跑交通。曾與任宗砥、王德義、 劉永祥等人多次冒險劫持敵軍鹽車等貨物,組織馱騾從下廟渭河碼頭護送過河,運往解放區(qū)。
1949年2月,為掌握和監(jiān)視國民黨駐華縣的陜西省第二行政專署專員張雅軒的活動,郭夢齡受中共地下黨組織指派,打入張部,任二區(qū)專署獨立大隊二中隊二分隊隊長。同年5月22日,華縣和平解放前一天,張雅軒率部三百余人逃往南山,負隅頑抗。郭夢齡奉黨組織之命跟隨進山,以便待機配合解放軍消滅這股殘敵。國民黨華縣自衛(wèi)團第一大隊少校大隊長王秉宏,在被送渭南管訓期間,伺機潛逃南山,向張雅軒密告郭是共產(chǎn)黨員。張雅軒命令將郭夢齡活埋殺害。
1956年10月,縣人民委員會將郭夢齡遺骨從嶺南移回,隆重安葬在他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