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曾國藩

    曾國藩(晚清名臣)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曾國藩出生于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jīng),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jīng)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

    詞條概要

    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1811年(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于湖南 長沙府 湘鄉(xiāng)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 荷葉鎮(zhèn)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 長子。祖輩以務(wù)農(nóng)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 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 曾麟書身為塾師 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1826年(道光六年)春,應(yīng) 長沙府 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 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后轉(zhuǎn)入湘鄉(xiāng)漣濱書院

    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國藩考取了 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后又努力復習一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國藩進入長沙著名的 岳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 鄉(xiāng)試,中試第三十六名 舉人,并動身入 北京準備來年的 會試。

    曾國藩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北京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長沙,于同鄉(xiāng)劉蓉、 郭嵩燾等居于湘鄉(xiāng)會館。

    步入仕途

    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于中試, 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 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朝考列一等第三名, 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 翰林院 庶吉士。

    1840年(道光二十年), 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 檢討。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七月,欽命為鄉(xiāng)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 侍講學士。不久,同榜進士 李文安之子 李鴻章入京會試,投其門下受業(yè),住他 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 內(nèi)閣學士加 禮部侍郎銜。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 禮部右 侍郎。不久署 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間,曾國藩就是這樣堅韌不拔地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組建湘軍

    1851年(咸豐元年)1月, 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5月,曾國藩在劉蓉、羅澤南等人的推動下,上《敬陳圣德三端預(yù)防流弊疏》批評咸豐皇帝。咸豐帝沒有讀完,就憤怒地將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見了軍機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測之罪。曾國藩了解這一情況后,心里非常緊張,立刻對此次諫爭之舉上奏自責,從此再不敢對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決策說長道短。

    1852年(咸豐二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 太平天國運動已席卷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大量八旗軍、綠營官兵來對付 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已不堪一戰(zhàn)。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fā)獎勵 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fā)展,這就為曾國藩的 湘軍的出現(xiàn),提供了一個機會。

    1853年(咸豐三年),借著清政府急于尋求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xiāng)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建立了一支地方 團練,稱為湘勇。8月,曾國藩獲準在 衡州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 ,并派人赴 廣東購買 西洋 火炮,籌建 水師。

    在團練湘勇期間,他嚴肅軍紀,開辟新的軍隊,他先后將5000人的湘勇分為塔、羅、王、李等十營,先后將團練地點由長沙遷至湘潭,避免與長沙的綠營發(fā)生直接矛盾。

    大戰(zhàn)太平軍

    1854年(咸豐四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fā)表了《 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 他聲稱 太平天國運動是“ 荼毒生靈”,“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后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曾國藩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tǒng)、 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tǒng)率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在 靖港水戰(zhàn)中被太平軍石祥貞部擊敗,投水 自盡,被部下所救。七月二十五日,重整水陸各軍后,出師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豐帝大喜過望,令曾國藩署理 湖北 巡撫。然而,大學士 祁雋藻進言,稱“曾國藩以 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余人,恐非國家福也。”咸豐帝收回成命,僅賞曾國藩 兵部侍郎 頭銜。12月2日,曾國藩攻陷 田家鎮(zhèn)。

    1855年(咸豐五年)2月12日夜, 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zhàn)船100余艘。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曾國藩憤怒至極,打算策馬赴敵以死, 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六年),曾國藩坐困 南昌。9月2日,洪秀全與楊秀清內(nèi)訌,史稱 天京事變, 南昌解圍。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七年)2月20日,其父去世,曾國藩偕弟曾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準許。在當年建“思云館”。

    1858年(咸豐八年)5月19日, 李續(xù)賓、 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 九江。7月13日,曾國藩接咸豐諭出辦浙江軍務(wù),于8月15日抵達南昌,與 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11月15日,李續(xù)賓、曾國華在三河之役戰(zhàn)死。12月,曾國藩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九年)11月,曾國藩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攻占南京

    1861年(咸豐十一年)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9月25日,曾國藩移住安慶。12月20日,曾國藩奉旨督辦四。ㄌK、皖、浙、贛)軍務(wù),其巡撫、提鎮(zhèn)以下悉歸節(jié)制。同月,在安慶創(chuàng)辦內(nèi)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于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1月31日,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五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軍回援天京,太平軍集結(jié)二十萬人兵力,十月起大戰(zhàn)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

    1864年(同治三年)7月,湘軍破太平天國的天京(南京),對無辜平民展開 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shù),南京人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7月,朝廷加曾國藩 太子太保、一等 侯爵。 曾國荃賞 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與平定 太平天國戰(zhàn)功居次之 湖廣總督 官文雙方形成集團政爭白熱化。八月,奏準裁撤湘軍25000人。

    追剿捻軍

    1865年(同治四年)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jīng)兩書院。收養(yǎng)八百孤寒子弟,并從自己養(yǎng)廉銀中捐款課獎。5月26日,曾國藩率軍赴山東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六月十八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zhèn)設(shè)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9月,經(jīng)楊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調(diào)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10月,將 金陵制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shè)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并,再加 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 江南制造總局。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guī)。

    1866年(同治五年),曾國藩奉旨進駐周家口,以欽差大臣的重權(quán)身份,督師剿捻。

    曾國藩根據(jù)捻軍行蹤不定、流動作戰(zhàn)的特點,采用了“重點防務(wù)、堅壁清野和畫河圈圍”的對策,但最終全部失敗。后來,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線”,希望借此天塹消滅捻軍。

    主辦洋務(wù)

    1867年(同治六年)3月,在江南制造總局下設(shè)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設(shè)譯書館。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制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guī)制大增。六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七年)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制造成總局。8月,奉命調(diào)任直隸總督。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12月,曾國藩抵達北京,拜見慈禧太后與同治皇帝。

    天津教案

    1868年(同治七年),曾國藩改任 直隸總督。

    1870年(同治九年)6月21日,天津數(shù)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lǐng)事豐大業(yè)認為官方?jīng)]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杰,因發(fā)生爭執(zhí)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杰仆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lǐng)事豐大業(yè)及其秘書西門,之后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 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lǐng)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lǐng)事館、 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shù)赜⒚纻鹘淌块_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fā)生后,英、美、法等國聯(lián)合提出抗議,并出動軍艦逞威。

    正在 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十分驚恐,甚至出發(fā)前立下遺囑,他深知當時中國遠非西方列強對手,因此主張對外讓步。

    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zhàn),“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后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 張光藻、知縣 劉杰被革職充軍發(fā)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并由 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jié)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被稱為“賣國賊”(京師湖廣會館將曾國藩匾落拔除燒毀就是因為此事)。

    朝廷命其處理“ 天津教案”。曾國藩發(fā)布《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對 天津人民多方指責,誡其勿再起事端,隨后釋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紳民的不滿。處理“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

    回任兩江

    1870年(同治九年), 兩江總督 馬新貽被平民 張汶祥刺殺于后,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 南京審理該案。

    1871年(同治十年)8月19日,挈李鴻章聯(lián)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九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wù)、訓練情況。十一月抵達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2月27日,曾國藩領(lǐng)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并提出在美國設(shè)立“中國留學生事務(wù)所”,推薦 陳蘭彬、 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 美國管理。在上海設(shè)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薦舉 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3月1日,時發(fā)腳麻之癥,舌蹇不能語。

    3月20日,曾國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fā)腳麻, 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于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

    1873年(同治十二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縣(今 望城區(qū))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主要成就

    政治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于“士大夫習于憂容茍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诖,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zhèn)渲耍L,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于關(guān)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jīng)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nóng)業(yè)提到國家經(jīng)濟中基礎(chǔ)性的戰(zhàn)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nóng)為第一要務(wù)”。受兩次 鴉片戰(zhàn)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并反對借師助剿,以借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fā)捻,可以勤遠略。

    軍事

    曾國藩提倡忠君衛(wèi)道、以儒家學說治軍的這一宗旨還貫徹在選將、募兵、軍隊管理以及協(xié)調(diào)軍內(nèi)外關(guān)系等方面。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內(nèi)涵極豐,集顯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曾國藩治軍把選將作為第一要務(wù),他說,“行軍之道,擇將為先!彼倪x將標準是德才兼?zhèn),智勇雙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內(nèi)涵概括為“忠義血性”。他提出,“帶勇之人,該求我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之秘者,與之共謀。”又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計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義血性,則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痹鴩J為,“忠義血性”的將領(lǐng)主要應(yīng)從既受封建禮教熏陶又少官場惡習的儒生士子中去選擇。羅爾綱在《湘軍兵制》中統(tǒng)計,凡姓名、籍貫、出身、職務(wù)可查的湘軍將領(lǐng)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眾多的儒生為將,這在歷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

    將清朝的世兵制改革為募兵制,也是曾國藩建立湘軍的首要一著。他說,“數(shù)年來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故決計不用營兵,不用鎮(zhèn)將!币虼,他組建湘軍時,主張不在市民而在鄉(xiāng)農(nóng)中招募兵員。其用意就是鄉(xiāng)農(nóng)中招募的兵員樸實壯健,有利于灌輸封建的忠義倫理思想和便于適應(yīng)艱苦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曾國藩還規(guī)定,“招募兵勇,須取具保結(jié),造具府縣、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冊。各結(jié)附冊,以便清查!狈矡o保者,概不招募。曾國藩的這一做法,完全是承襲了明末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募兵思想。曾國藩對綠營的編制方面也進行了改弦更張。湘軍的編制以營為基本作戰(zhàn)單位,營以下設(shè)哨,哨以下陸師為隊,水師為船,馬隊為棚。湘軍之始,營以上不再設(shè)官,各營全轄于曾國藩一人。其后營數(shù)增多,才有統(tǒng)領(lǐng)和分統(tǒng)的稱謂。曾國藩要求以將必親選、兵必自找、層層節(jié)制的原則組建軍隊,自統(tǒng)領(lǐng)至兵勇都是逐級進行募選,改變了綠營中“兵與兵不相知,兵與將不相習”的弊病,但也明顯暴露了建立私家軍隊的用心,并從此就開創(chuàng)了近代中國“兵為將有”的先例,軍閥擁兵割據(jù)的局面也就初顯端倪了。

    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苦費心機,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為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來維系軍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絕對服從于自己的私家軍隊。所以他認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敵!

    曾國藩的軍事思想好影響了幾代人,且不說其同時代的湘、淮將領(lǐng)以曾國藩為楷模,就是其后的黃興、蔡鍔等資產(chǎn)階級軍事家對曾國藩治軍方略也推崇備至,張之洞、袁世凱等在甲午戰(zhàn)后采用西法編練新軍時,還采納了曾國藩治軍的許多做法。民國軍事家蔣方震在他的《國防論》中贊賞曾國藩是近代史上“一個軍事天才家”,還說凡領(lǐng)軍者都應(yīng)該效法曾國藩。蔣介石則明確表示要師承曾國藩,要求國民黨軍隊中的將領(lǐng)必須“認清歷史,效法曾胡”。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澤東一生很注意這點,曾國藩的“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毛澤東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文學

    曾國藩繼承 桐城派 方苞、 姚鼐而自立風格,創(chuàng)立晚清古文的“ 湘鄉(xiāng)派”,乃 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論古文,講求聲調(diào)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 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后世所贊。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革、發(fā)展,又選編了一部《 經(jīng)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 湘鄉(xiāng)派。清末及民初 嚴復、 林紓,以至 譚嗣同、 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 詩集》、《 讀書錄》、《 日記》、《 奏議》、《 家書》、《 家訓》及《 經(jīng)史百家雜鈔》、《 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shù)十卷,名曰《 曾文正公全集》,傳于世。另著有《 為學之道》、《 五箴》等著作。

    思想學術(shù)

    曾國藩一生奉行 程朱理學,但對于程朱之學并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于宋明 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 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 氣學、 理學和 心學三個學術(shù)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斗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于隘”、或“病于瑣”、或“偏于靜”的局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xiàn)出了寬容的學術(shù)姿態(tài)。對于程朱理學與 陸王心學之學術(shù)爭辯,他認為對于兩家之爭應(yīng)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并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fā)展。

    曾國藩還以 氣學在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局限,謂“ 張子之《 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 氣是構(gòu)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

    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緼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 圣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并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 人類而言,圣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

    處世交友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胺彩虏豢烧既税朦c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疤幨婪矫妫鴩J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chǎn)薄為妙”!熬庸僖阅蜔榈谝灰x”,“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guān)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治家方略

    曾國藩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員中人人孝悌的原則。孝容易理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yǎng)。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在曾國藩家書里,一般都以為他給孩子寫的信最多,事實上他寫給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見他對兄弟之間關(guān)系的重視。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說家庭興旺的規(guī)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绔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yè)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nóng)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 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還特別強調(diào)“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一是做家長的要勤以言傳身教。曾國潘說的這些,他自己就能一絲不茍地帶頭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兒子曾紀澤喜歡西方社會學,曾紀鴻喜歡數(shù)學和物理學,曾國藩雖然一竅不通,也能盡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學一點。這樣的父親,才不愧是一個真正“勤以持家”的父親。在曾國藩的影響下,曾紀澤總是會親自教孩子們學英語、數(shù)學、音樂,還教他們練書法、寫詩文、講解經(jīng)史典章,不論再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陪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曾國藩子孫、曾孫,甚至玄孫里,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書法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 曾國藩對于書法理論的闡述見其《日記》、《家書》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從乾道——陽剛美——著力——雄奇——大氣,從坤道——陰柔美——不著力——淡遠——韻勝,形成了他一個系統(tǒng)的書法理論觀。曾國藩一生勤勉于書法創(chuàng)作,走過了一條由泛而專,由繼承古典到創(chuàng)新時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 楷書勁健剛拔,豎起了一面承唐繼宋明而剛?cè)嵯酀恼龝鞄。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 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范。他應(yīng)是與同代包世臣、 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人格修煉

    人格修煉對他事業(yè)有幫助。

    首先是誠,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個是敬,敬畏,內(nèi)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

    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于安寧放松的狀態(tài)。

    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個字是恒,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圣賢。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yè),修身才是他事業(yè)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國藩認為:“養(yǎng)生之法約有 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忿,三曰節(jié)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養(yǎng)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yǎng)病須知調(diào)衛(wèi)之道。

    早年修身十三條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yīng)事時,專一不雜。)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

    七、養(yǎng)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

    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

    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jīng)濟門、藝術(shù)門。)

    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yīng)酬,當作自己功課。)

    十三、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歷史評價

    《清史稿》: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竦然,退則記其優(yōu)劣,無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師。其論學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jīng)緯萬端,一貫之以禮。惜秦蕙田五禮通考闕食貨,乃輯補鹽課、海運、錢法、河堤為六卷;又慨古禮殘闕無軍禮,軍禮要自有專篇,如戚敬元所紀者。論者謂國藩所訂營制、營規(guī),其於軍禮庶幾近之。晚年頗以清靜化民,俸入悉以養(yǎng)士。老儒宿學,群歸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薦拔者,不可勝數(shù)。一見輒品目其材,悉當。時舉先世耕讀之訓,教誡其家。遇將卒僚吏若子弟然,故雖嚴憚之,而樂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wù)求蹈實。凡規(guī)畫天下事,久無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藩又嘗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nèi)。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鑒,所識拔多賢將。

    李瀚章:其深識遠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達開 雖不以善戰(zhàn)名,而能識拔賢將,規(guī)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無不以賢才之眾寡,判功效之廣狹。曾國藩知人之鑒,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風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于形跡之表,確然許為異材。平日持議,常謂天下至大,事變至殷,絕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維持。故其振拔幽滯,宏獎人杰,尤屬不遺余力。嘗聞曾國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當以節(jié)烈稱!焙竽藢J璞K],以應(yīng)求賢之詔。胡林翼以臬司統(tǒng)兵,隸曾國藩部下,即奏稱其才勝己十倍。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曾國藩經(jīng)營軍事,亦賴其助。其在籍辦團之始,若塔齊布、羅澤南、李續(xù)賓、李續(xù)宜、王鑫、楊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諸生,或拔自隴畝,或招自營伍,均以至誠相與,俾獲各盡所長。

    左宗棠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李鴻章: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nèi)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興景運,群公輩出,十年之間,削平大難,非天生圣相而振興之,烏能若是邪?然履危瀕死屢矣,有百折不饒之志,宏濟艱難,雖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謀也。趙衰之言曰:“說禮樂,熟詩書,為元帥!睂O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謂為三不朽。”公獨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國,老成至計,謀出萬全,可謂至忠矣。

    梁啟超 ①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吾以為曾文正公今而猶壯年,中國必由其手獲救。②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楊昌濟: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范、曾辦事兼?zhèn)鹘讨艘病?

    王闿運:用將則勝,自將則敗。

    容閎:故其身雖逝,而名聞千古。其才大而謙,氣宏而凝,而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稱舊教之特產(chǎn)人物。

    章太炎:曾國藩者,譽之則為圣賢、讞之則為元兇。

    蔡鍔:①曾、胡兩公,中興名臣之錚佼者,其人其事,距今僅半個世紀。②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

    蔡東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賴有此耳。

    毛澤東:①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②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介石 ①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后,再將曾氏之書與胡左諸集,悉心討究。

    陳公篤:國藩素拘謹,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獨知人善用,是其特長。

    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yè)上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蕭一山:國藩以嚴謹勝,宗棠以豪邁勝。

    徐中約: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yǎng)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

    軼事典故

    巨蟒轉(zhuǎn)世

    曾國藩 出生時, 祖父曾經(jīng)夢到有一只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是巨蟒轉(zhuǎn)世,曾國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樹竟然重新煥發(fā)出了生命,讓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轉(zhuǎn)世這一夢語。而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 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有一說“火蟒蘚”),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zhuǎn)世這一夢語。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又最怕雞毛。當時緊急公文,在信封口處往往要粘上雞毛,俗稱 雞毛信、 雞毛令箭。每當曾國藩看到這種信,總是毛骨悚然,如見蛇蝎,必須要別人幫他取掉雞毛,他才敢拆讀。古時候曾有這樣的說法:“焚燒雞毛,毒蛇聞氣就死了,龍蛇之類,也畏懼這種氣味!痹鴩獙﹄u毛害怕到這種程度,難免也被人理解為蟒蛇轉(zhuǎn)世。 在 岳麓書院學習時因為怕別人看到身上的鱗片,所以夏天燥熱時還穿戴整齊地讀書,讓先生大加贊賞。

    比賊笨

    曾國藩小的時候天從并不高,其實可以說比較笨,他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讀書,有一篇文章他重復讀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來。他就一遍一追地讀,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經(jīng)很深了,他仍然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原來,他家來了一個賊人,就潛伏在他書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讀完書睡覺之后再進屋偷點什么?墒琴\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賊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跳進屋子,對曾國藩說:“就你這么笨還讀什么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于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

    曾剃頭

    曾國藩“曾剃頭”的外號不是因為他殺 太平軍而獲得的外號,而是因為他在長沙開審案局,殺了太多的所謂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號。殺錯的人有沒有呢?有。當時長沙的知府叫蒼景恬,他寫了一份 回憶錄,里面就記載曾國藩的審案局,就因一個案子,就錯殺了至少4個人。那是一個冤案,但是曾國藩把好人殺了,把壞人放了。

    審雞蛋案

    一天,天氣晴朗,年幼的曾國藩從學;氐搅思依。剛放下書包,其父就焦急地說:“我明明煮了五個雞蛋,怎么只有四個?”于是就把曾國藩叫來,對他說:“煮熟的雞蛋是分給你們吃的,現(xiàn)在少了一個,不知是哪個偷吃了,快幫你母親查一查。” 曾國藩思索了一下,答到:“這個很容易,我有辦法查出來! 說罷,曾國藩端出一個臉盆,倒了幾杯茶,把家里的人都喊攏來,叫每人喝一口茶水,吐到盆里,他站在旁邊觀察,結(jié)果有一個傭人吐出的茶水里夾有雞蛋黃粉。曾國藩的父親高興極了,覺得兒子聰明,將來能當官審案子。

    千年死一個

    富厚堂,是曾國藩的故居。大門口懸掛著“毅勇侯第”四個金色大字。“侯府”建于清同治年間,是曾國藩委托其弟在家營造的。據(jù)說建房的時候,曾國藩兄弟對匠工師傅款待很好,而對一般徒弟則有所刻薄。新屋建成的時候要誦“上梁文”,砌工老師傅盡贊美語,操著荷葉土音為之頌曰:“兩江總督太細喱,要到京里做皇帝!

    親屬成員

    長輩

    父:曾麟書

    妻妾

    妾:陳氏

    兄弟姐妹

    弟:曾國潢(1820—1886,派名傳晉, 原名國英,字澄侯)

    弟:曾國華(1822—1858,派名傳謙,字溫甫,出撫給叔父曾驥云為子)

    弟:曾國荃(1824—1890,派名傳恒,字沅甫,號叔純)

    弟:曾國葆(1828—1862,派名傳履,字季洪,后 更名貞斡,字事恒)

    姐:曾國蘭(1808—1863),嫁王國九(字鵬遠,號萬程,賀家坳人,與國蘭有二子一女,長子王臨三,次王昆八,女適賀孝七之子)

    妹:曾國蕙(1814—1864),嫁王待聘(又名王率五,為王國九排行兄弟)

    妹:曾國芝(1817—1846),嫁朱詠春(又名麗春,號存一,梓門橋人)

    滿妹(1830—1839,痘殤)

    子女后代

    子:曾紀澤(1839年 -1890年),字劼剛,是我國當時最了解國際形勢的外交家。

    故居墓址

    故居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 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 荷葉鎮(zhèn)富托村,與湘鄉(xiāng)市、 湘潭縣、 衡山縣、 衡陽縣毗鄰,總占地面幟四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筑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體。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后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huán)抱。

    曾國藩 故居已被有關(guān)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有“ 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 富厚堂”等(“有恒堂”為曾國葆故居)。曾國藩先后晉升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詔加“太子太!保狻耙坏纫阌潞颉,授 “英武殿大學士”,升“光祿大夫”,謚稱“曾文正公”。同治4年(1865年)秋,素無終身官場打算的曾國藩,準備先動員家眷回籍“立家作業(yè)”,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人歐陽氏對舊居黃金堂門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為安”,即令其子曾紀澤,“回湘稟商兩叔”,移兌富托莊屋,由曾國潢、曾國荃、曾紀澤經(jīng)手主持,依照候府規(guī)模,花十年功夫營造了富厚堂。富厚堂占地四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jié)構(gòu),回廊式風格,內(nèi)外群有 八本堂、求厥齋、舊樸齋、藝芳館、 思云館。八寶臺、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筑,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臺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整個建筑雖具侯府規(guī)模卻古樸大方,雖有雕梁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基本體現(xiàn)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旨。1866年秋,主樓竣工,曾國藩夫人、子女和兒媳即回籍住進了富托新屋。

    富厚堂原稱 八本堂,取曾國藩的“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而得名。后曾紀澤據(jù)《后漢書》“富厚如此”而改現(xiàn)名。富厚堂雖不勝家華,然曾國藩得知修屋花錢七千串而為之駭嘆,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記中寫道:“接臘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 浩費如此,深為駭嘆!余生平以起屋買因為仕宦之惡習,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諸事奢侈,不問可知。大官之家子弟,無不驕奢淫逸者,憂灼曷已!”

    富厚堂是否可稱“曾國藩故居”,社會上頗有爭論。1995年10月,雙峰縣人民政府經(jīng)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舉辦了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shù)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100多人參加了會議,并專程到富厚堂參觀。

    墓址

    曾國藩墓,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沙城西南15公里處望城縣

    平塘鎮(zhèn)桐溪寺后伏龍山上。清 同治十一年(1872),曾國藩歸葬于此,墓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

    名人推薦
    • 圭古納特
      圭古納特,法國男子冬季兩項運動員。2019年1月26日,吉戈納獲得2018-2019賽季冬季兩項世界杯意大利安泰塞爾瓦站男子10公里短距離賽季軍。1月27日,獲得男子12.5公里追逐..
    • 毛洲英
      毛洲英(1968~ )播音主持名毛毛,女,漢族,中江農(nóng)技師專)工作,1993年5月經(jīng)公開考試調(diào)入寧波人民廣播電臺。寧波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長消息《滬杭高速公路今天正式通.
    • 德爾尼
      德爾尼(Dernis),生于大辛澤,足球運動員,職司中鋒,曾效力于蒙彼利埃,圣艾蒂安,里爾,瓦斯奎哈俱樂部。
    • 元正植
      元正植,韓國舉重選手,生于1990年12月9日,畢業(yè)于韓國體育大學。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年僅20歲的小將元正植在沖擊男子69公斤級項目的第三名時,連續(xù)摔倒兩次,最后飲..
    • 彭銘鼎
      彭銘鼎(1907--1999)少將。字介夫,湖南益陽人,生于1907年5月20日。黃埔軍校第6期步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7期畢業(yè)。
    • 梁世運
      梁世運是一名韓國籍足球運動員,場上位置是中場。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