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公名唐順宇,官至佐理軍務(wù)的兵巡僉事,祖籍福建省莆田御史街人,生于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6年),卒于嘉靖四十二年六月辛卯日,英年45歲。唐順宇幼年投軍于抗倭英雄唐順之的屬下,深得唐順之槍術(shù)的真?zhèn),后拜俞大猷學(xué)劍術(shù),并追隨俞大猷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殺寇無數(shù),深得俞大猷將軍的重用,更受到當?shù)匕傩盏膼鄞鳎量苈勂涿憫?zhàn)心驚。唐順宇是一名抗倭的猛將,時至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初追隨俞大猷將軍追殺倭寇于海豐金錫都,六月辛卯日與總兵湯克寬并肩作戰(zhàn),圍攻倭寇于海豐金錫都大埔寮(今汕尾紅海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一帶),破陣擒殺倭寇一千九百多人和多名寇首,此戰(zhàn)取得抗擊倭寇的空前大捷,然而唐順宇亦不幸在此役中陣亡。戰(zhàn)后,俞大猷將軍為表彰唐順宇的抗倭業(yè)績,上表朝廷予以褒獎,并以將軍的身份厚葬唐順宇。
公墓
“明唐公墓”修建至今經(jīng)歷350多年,由花崗巖石砌筑而成,占地約300平方米。墓面結(jié)構(gòu)分為墳丘,碑亭,祭堂,拜堂,墓町。墳丘呈橢圓形;碑亭為重檐廡殿頂,亭頂酷似一頂帽,當?shù)厮追Q“官帽”,墓周邊用花崗巖石欄桿圍成,并有石龍、石獅等雕飾。
該墓葬碑文只有“明唐公墓”四字,據(jù)唐順宇后代唐大楚介紹,唐順宇當年為抗倭猛將,殺寇甚多,亦為倭寇所仇恨,因此當時為防倭寇毀墳及報復(fù),故造墳時隱去唐順宇的名號,只以“明唐公墓”四字為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