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1953年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yè),留校任巖礦教研室助教。1960年,晉升為講師,1961年,調北京高教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編輯。1963年,調中國科學院地質所任助研;1978年分配在國家地震局地質所工作,晉升為副研究員88年升為研究員。曾擔任《結晶學》、《礦物學》、《巖石學》、《地球化學》等課程教學和研究任務;任兩年蘇聯(lián)專家翻譯;編譯礦物、巖石、地球化學等多部教材。六十年代,負責高等院校地質教材編輯,出版多種基礎課教材約十余本。1963年,在廣東增城從化地區(qū)從事鈮鉭花崗巖、四川呷基卡鋰鈹偉晶巖研究;1973年,運用巖石學素材,作大地構造分析研究;1975年至1978年,研究金伯利巖和金剛石礦床,負責鑒定我國的最大金剛石,國務院命名為常林鉆石。開展四川大渡河瀑布溝、遼寧核電站東崗斷層活動性評定及海南島瓊北地區(qū)、川滇鮮水河小江斷裂帶的地震地質研究;應用多種測年方法,解決活斷層活動時代分期和多期斷層泥的礦物成分特征研究;為我國斷層物質測出第一批該法年代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