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自幼聰敏,愛讀書,尤精于經(jīng)術。紹熙四年(1193)中進士,出任德興尉,后又調(diào)任江西公干。淳熙年問,朱熹知南康軍(治星子縣),發(fā)布《知南康榜文》,宣明教化。馮椅執(zhí)經(jīng)書前往拜見,行朱門正修弟子禮。朱子感其誠,堅持以朋友禮待之,相互切磋,領悟經(jīng)義,探討治學之道。他們均主張注疏經(jīng)書,考證古籍。朱子寫信給馮椅說:“世間萬事,須臾變滅,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而已!
馮椅為當時江西名儒之一,治學嚴謹,勤于著述。有《太極圖》《孟子圖》《孝經(jīng)輯說》《厚齋易學》《尚書輯說》《喪禮小學》《西銘輯說》《孔子弟子付傳》《馮氏詩文志錄》200余卷。門生眾多。
馮椅辭世后,朝廷贈予尚書銜。并祭祀于都昌縣鄉(xiāng)賢祠,白鹿洞書院宗儒祠、紫陽祠、朱子祠。與他一起稱為“朱門四友”的同鄉(xiāng)曹彥約有《親友馮儀之運干挽章三首》來悼念他,對馮椅一生品德功績給予了高度概括和評價。
家庭
馮椅家教甚嚴,督課亦緊,對于四個兒子,從小嚴格要求,授之以四書五經(jīng),傳之以忠信孝義,使他們?nèi)蘸蟮虏偶鎮(zhèn),有益于世?/p>
長子馮去非(1192-約1275)字可遷,號深居,與乃父一樣,養(yǎng)成剛正不阿之品性。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進士,曾任淮東轉運司干辦,其治所在江蘇儀征?h東有東園一座,宋施昌言為之建,歐陽修為之作記,蔡襄為之書丹。上官黃濤到儀征后,欲以東園辟佛寺。馮去非認為不妥,堅決制止。盡管黃濤已答應推薦提拔他,但馮去非不戀官位,告假離去。
寶祐四年(1256),馮去非又被召為宗學教諭,為皇族子弟講學。雖官位不高,但位置重要,升遷有望。其時奸臣丁大全得寵于帝,仗勢弄權,排除異已,結黨營私,發(fā)起驅逐丞相運動,激起京城太學生憤怒。結果是丁大全贏了,陳宜中等六學生被流放管制。馮去非對丁之所為十分反感,一拒絕在禁令碑上簽名。二為解救、保護被捕學生多方奔走,上書建言。因此被罷官返鄉(xiāng),行船停泊金山焦山時,丁大全為拉攏他,派人前往致意挽留:“不須速回,少俟收召!瘪T去非不為官祿引誘,憤然拒絕:“老夫今歸吾廬山,不復仕矣!”此后,他隱居鄉(xiāng)間,建去非學舍以授徒,閑時寫詩賦詞,是宋末婉約派詩人之一!端问贰肪硭陌俣逵袀。既祭祀于都昌鄉(xiāng)賢祠,又列清同治都昌縣志卷九人物志·理學傳。其著作有《洪范經(jīng)傳集注》《易象通義》、《洪范補傳》等。
馮去非存詩很少,《江上》表達了自己懶于人世奔走的心緒。“十二闌干一樣愁”、“寒潮如有恨,時打石頭城”句,寫的是同樣的愁情與憂憤。《偶成》:“春風吹送笑談香,玉漏銀燈破夜涼;歸去東華聽宮漏,杏花落盡六更長!边@是描寫自己在京城生活的,小心謹慎,戰(zhàn)戰(zhàn)兢兢,是京都小官普遍的心態(tài)。馮去非的詞作婉約雅麗,今存三首!熬胗我,便檣云柁月,浩歌歸去!碑敒榱T歸時所作,這里不見悲涼,只見歡欣!栋寺暩手荨み^松江》“買扁舟,載月過長橋,回首夢耶非。問往日三高,清風萬古,繼者伊誰。惟有茶煙輕風颺,零露濕莼絲。西子知何處,鴻怨蛩悲”。
遙想家山好在,正倚天青壁,石瘦云肥。甚拋奇亸秀,猿鶴互疑猜。歸去好,散人相國,迥升沈,畢竟總塵泥。須還我,松間歸隱,竹上新詩。
馮去非不欲為官,歸隱松竹,頗有一點鄉(xiāng)賢陶公“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遺風。
馮椅的次子馮去辨,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由征辟進入仕途,官至侍郎。
馮椅的三子馮去疾,號磊翁,天資聰慧,學識過人。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及第,入直徽猷閣,曾任溫州府教授,后遷升知興國軍(今湖北陽新),曾于興國滄浪亭刻《興國本四書》。淳祐八年(1248)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在任期間,曾于臨川創(chuàng)立臨汝書院,并聘請知名學者程若庸為山長。臨汝書院云集了眾多文人學子,成為當時頗有影響的一所書院,光大了“才子之鄉(xiāng)”的文化教育。
馮椅的幼子馮去弱,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也應征辟,后知寧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