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類 別: 文狀元
朝 代: 唐
曾用名: 不詳
生卒年: ?~?
字: 不詳
號(hào): 不詳
籍貫(古稱): 鄭州滎澤
籍貫(今稱): 河南滎陽
及第時(shí)間(中歷): 唐僖宗乾符二年
及第時(shí)間(西歷): 875年
科 別: 乙未科
名 次: 進(jìn)士第一人
授 官: 諫議大夫
謚 號(hào): 無
著 作: 《及第后宿平康里詩》
人物簡介
鄭合敬,鄭州滎澤(今河南滎陽)人。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乙未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三十人?脊伲褐袝崛舜捭。
鄭合敬官終諫議大夫之職。
《全唐詩》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詩》:"春來無處不閑行,楚潤相看別有情。好是五更殘酒醒,時(shí)時(shí)聞喚狀頭聲。"
此人正史無傳,事跡失考。
詩詞選摘
及第后宿平康里
春來無處不閑行,楚閏相看別有情。
好是五更殘酒醒,時(shí)時(shí)聞喚狀頭聲。
注釋:
、倨娇道铮禾崎L安街坊名。后亦為妓院的代稱。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裴思謙》:“ 思謙及第后,作紅牋名紙十?dāng)?shù)詣平康里。” 宋羅燁《醉翁談錄·序平康巷陌諸曲》:“ 平康里者,乃東京諸妓所居之地也。自城北門而入,東回三曲,妓中最勝者,多在南曲!
、诔c:唐時(shí)名妓,藝名楚兒,字閏娘。
鄭姓來源
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鄭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國被韓國滅亡后,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shè)滎陽郡之后,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fā)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帶。
鄭姓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來源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陜西華縣東),建鄭國,友即鄭桓公。周幽王時(shí),桓公任司徒,見幽王無道,便向當(dāng)時(shí)的智者太史伯詢問自保之計(jì)。太史伯說,在洛水以東,黃河、濟(jì)水以南的虢、鄶兩諸侯之間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產(chǎn)富饒,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財(cái)產(chǎn);腹烙(jì)而行,可惜還沒來得及安頓好,就在“犬戎之難“中被殺害了。此后,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幫助周平王鞏固了東周,因功被賞了虢、鄶之間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鄭國。由此,鄭氏子孫便在這里發(fā)展繁衍起來,世襲鄭公稱號(hào)。
公元前375年,鄭被韓所滅。鄭國遺族從此散居于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jì)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姓。鄭國的最后一位國王鄭幽公生公子魯,魯7世孫鄭當(dāng)時(shí)在漢代任大司農(nóng)。鄭當(dāng)時(shí)之5 世孫鄭稚漢末自陳遷至河南開封,從此定居在那里。晉時(shí)置滎陽郡,逐成為滎陽開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