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經(jīng)歷
2017年
北京宋莊恩來美術館,“獨立精神·第一回展”,陶雕作品《跡象之二》獲十佳優(yōu)秀作品獎;
2014年
邵陽市美術館,“大美邵陽”首屆美術節(jié),油畫作品《變》獲一等獎。
參展記錄
2008年多維視角——當代藝術11人展,北京1號地你畫廊;
2009年
信任——當代藝術家聯(lián)展,北京星工廠藝術中心;
實驗·當代——藝術作品激請展,北京當代藝術館;
2010年
印·跡——當代藝術展,北京時代美術館;
2011年
重疊的世界,南京古岸藝術中心;
現(xiàn)在時代——當代藝術展,北京798時代空間;
藝術青島——2011年首屆當代雕塑展,青島百麗廣場藝術空間;
南京當代藝術年度展,南京尚東美術館;
2014年
中國(臨沂)國際藝術大展,臨沂國際會展中心;
u2018u2019大美邵陽u2018u2019首屆美術節(jié),邵陽市美術館;
2015年
中國視覺藝術(大理)交流展,大理洱海傳奇會所;
2016年
中國抽象藝術(蘇州)大展,蘇州肯達美術館;
中國抽象力量微展,深圳;
2017年
中國當代藝術聯(lián)盟年度大展,北京市宋莊上上國際美術館;
獨立精神·第一回展 ,北京宋莊恩來美術館。
藝術文章
《跡象》系列作品簡述
文/曾如鵬
《跡象》系列作品意在表現(xiàn)地球經(jīng)歷幾十億年歲月滄桑所產(chǎn)生的痕跡,以及對她未來的一種假定惡化。這些跡象有她自身地質(zhì)變化的顯現(xiàn),有風雨水火等自然環(huán)境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有外星球的巨大沖擊,有動蟲生物的破壞,更有人類文明發(fā)展無限制開發(fā)的杰作,及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洗禮使得她傷痕累累、滿目滄桑。將來面對千瘡百孔的她,我們該何去何從?
曾如鵬
2016年7月10日
泥與水、火的交融
文/曾如鵬
泥、水、火我們兒時都特喜歡,但蠻老火的是父輩從安全考慮,我們兒時被禁止玩水、火。但這也使得我和泥結下不解之緣。
還記得那時,幼小的我經(jīng)常一個人涂涂畫畫,但玩泥時確是一大幫的小伙伴一起,玩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作業(yè)!等到大人們找到我們時,只能是提起我們這些小泥菩薩,回去直接丟澡盆里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起玩泥的伙伴越來越少,他們更多的是玩水也就是游泳去了。而我小時候是個乖乖仔不敢逾越父母的禁令,只能靜靜的坐在岸邊,看著他們在河水中嬉戲。不時小伙伴們一次又一次深潛水摸魚抓蟹,水面上泛起一團團渾水,有時黃亮有時烏黑。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般興奮得蠻,飛一般的跑到家里,拿走了父親因為工作出色,單位獎給他的一個大洗面盆(就是紅白相間,盤中央畫有兩條大鯉魚的那種)。等父親下班回家找到我時,我正拿根大木棍,在他那心愛的洗面盆里使勁的攪合著泥漿,全身上下不見一根干紗!看上去父親要生氣啰!但他看了看我身旁,用泥漿做的一些小動物,再將洗面盆上的泥抹去,一邊抹還一邊說到“哎呦!哎呦!可惜了,我這個洗面盆啰,這些小動物做得蠻好,是誰教你的呀?等下你媽媽問起你就說……”
我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從事陶雕和油畫創(chuàng)作。得益于歐陽建華、蕭也、馬一鷹、李岸等老師的細心指教,對泥、水、火的把握和使用長期鉆研,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并樂在其中。水與泥的把握制作出陶胚這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但胚體在烈火的煅燒中產(chǎn)生的窯變特效,才最令我神往。每當陶胚入窯我就開始激動興奮,有時會不吃不喝等著出窯,窯變?nèi)私o驚奇!我在窯前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這是泥與水、火神交般的融合,一件件作品在烈火中誕生。其中我最鐘愛的要數(shù)《跡象》系列陶雕作品。
曾如鵬
2016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