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子仙,名毓性,浙江海寧人。關于子仙的生卒年月,史料中缺乏明確記載。但據(jù)《餐菊齋棋評》,于仙系公元1870年(同治庚午)秋間,因痢疾不治而死,年未及五十。若定子仙當時為四十八九歲,則他應生于1821年(道光元年)左右。
生平
陳子仙生長在圍棋之鄉(xiāng)海寧, 海寧也是清代大棋圣范西屏和施襄夏的故鄉(xiāng),素有弈棋的傳統(tǒng)。自幼受到熏陶,加之他天賦很高,童年的時候棋藝已經(jīng)非同凡響。《夢園叢說》記載了子仙童年的情況,頗有驚人少處。
子仙之父寒素,有棋癖但不精,常與客就弈為賭,輸則邀客就家門前小酒店宴飲以為償,子仙幼年時喜觀局。八歲時,父與客弈,受四子仍難招架,客落子險處,父苦思不得解,子仙曰:“此為欺著,其實白方病甚多,可在某處反戈一擊,截其勢為兩段,此著當無所用矣。”后代父親接戰(zhàn),果轉敗為勝。又單獨與客戰(zhàn),客再輸,直至饒四子?痛篌@異,遂以金助其讀書,數(shù)年后遂成名。
從以上記載來看,子仙是一個早慧的天才,他之所以后來成為一代大國手,與周小松并駕齊驅,洵非偶然。
子仙的父親見兒子在圍棋方面很有發(fā)展,就帶他去江蘇常州拜訪老國手董六泉,由董授子進行指導。時六泉已年過花甲,須發(fā)皆白;子仙則毛頭少年,頭挽紅線小辮。紋枰對坐,一老一小,一白一紅,相映成趣。子仙成名之前應有大量的棋藝活動,從一個普通棋手而上升到國手的地位,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無數(shù)次的比賽和角逐,戰(zhàn)勝許多彪炳顯赫的名手,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上妨喜蝗,我們只能從一些零星的記載了解子仙成名前后的情況。這一時期中,子仙曾去鎮(zhèn)江,與前輩名手郭云海對局,郭大敗。之后,子仙到嘉興馬季杰家作客。馬本是紈袴子弟,經(jīng)子仙指導,居然也成為好手。子仙還曾去蘇州陳墓鎮(zhèn)某戶作客,大大推動了該鎮(zhèn)的棋藝活動。
子仙成名之后,聲譽不減周小松,兩人遂成并世雙雄。初時各據(jù)方隅,彼此未曾晤面。兩人的技藝高低,在圍棋愛好者心中,還是一個謎。他們首次相逢是在揚州,兩雄初次對壘,勾心斗角,傾竭全力,含有爭奪棋壇霸主的意味,是近代圍棋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比賽,結果小松負半子。
從這次對局以后,子仙名聲大噪。后來他與小松受各方邀請,時常對陣。據(jù)小松記述,兩人先后下有百余局,但也多數(shù)未見流傳。有記載說子仙勝局較多,但從流傳的棋譜看,小松的勝局卻比子仙多。有人說,這是因為子仙早逝,遺譜棄取操諸小松之手。小松在棋評中對子仙雖甚推挹,但去取之間終難免有所偏倚?陀^地評價,兩人的棋堪稱勢均力敵,難分軒輊。但棋風有所不同,鄧元鏸說:“周小松如金丹九轉,爐火純青;陳子仙如劍客俠士,饒有奇氣!笨芍^風格獨特,各有千秋;蛟S子仙年歲較小,精力旺盛,著棋縱橫變化,鋒利神奇,因此與周小松對局略占優(yōu)勢。但子仙早逝,所以他的名望始終小如小松。
子仙足跡所至,以江淮一帶為多!肚绱▽呐即妗份d,漢陽的晴川閣重建落成之時,住持繪空特邀子仙西上,在晴川閣與徐耀文對弈兩局。徐耀文乃前輩國手,在上江號稱無敵,但這兩局棋都是耀文執(zhí)黑先行,實系讓先(舊制,互先者先番執(zhí)白),大約耀文也屬黑國手之流,并非子仙敵手。其時畫家周景濂特繪一幅《晴川對弈圖》,并由楊象濟撰文記述其事,還有不少人題詩其后,連同兩局棋譜合并刊成專冊流行。
子仙病死的經(jīng)過,《海寧縣志》有所記載:公元1870(同治庚午)夏,子仙正在海寧故鄉(xiāng),忽接安徽巡撫英翰來信,告之有琉球使臣楊光裕將到,此君以棋藝自命不凡。因思東南國手無出子仙之上者,希來與之一決,俾知中國有人云云。子仙接信后,心中頓起為國爭光之意,隨即動身前往。誰知到安徽以后,楊光裕忽托故辭謝,對局之事遂成泡影。楊光裕的棋藝在琉球確有一定聲望,孫小文所輯《琉球弈譜》中,曾有其對局,但水平較子仙頗有距離。是光裕之不肯入局,或許自知不敵,恐損名頭使然。子仙在安徽稍事停留,即返故里。不料半路跋涉辛苦,乃至中暑而感染痢疾,行至上海,竟一病不起。一代英才,就此魂歸九泉。
著述
著有《寶忠堂弈譜》、《晴川閣會奔偶存》、《漢江對弈圖譜》。及《陳子仙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