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閆曉君,男,1965年12月出生,陜西省武功縣游鳳鄉(xiāng)人,三級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F(xiàn)任“九三學社”陜西省省委委員,西北政法大學支社主委。曾獲西北大學史學碩士(1995年),理學博士(2000年),并入陜西師范大學史學博士后流動站(2004年),獲第38批博士后基金資助。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wù)理事,陜西省法學會理事,吉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甘肅政法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教育部學位中心評估專家,司法部項目評審專家。陜西省重點學科西北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科學科帶頭人。
2008年被陜西省政法委、陜西省法學會、陜西省人事廳、陜西省社科聯(lián)授予“陜西省杰出中青年法學家”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榮譽稱號。2010年,被九三學社中央授予優(yōu)秀社員的榮譽稱號。同時也獲得西北政法大學2010年度師德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2011年獲“三秦人才”稱號。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史、法律文化以及簡牘學、秦漢史。
履歷
1984年-1988年,在西北大學歷史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2年-1995年,在西北大學讀研究生,獲史學碩士學位;
1997年-2000年,師從李學勤教授攻讀博士學位,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1年聘為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2005年聘為教授。
2004年進入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并獲第三十八批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
學術(shù)成就
自1995年到西北政法大學任教以來,閆曉君教授主要從事法律史、法律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在利用出土文獻研究秦漢法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先后主持并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及省部級、校級項目的相關(guān)課題研究5項。
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考釋與研究”,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考論”,2003年司法部“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
3、“張家山竹簡漢律研究”,2003年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
4、“陜派律學”研究,2005年西北政法學院科研項目。
5、“陜派律學”人物研究,2008年陜西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
其代表作有:《兩漢故事論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1期;《秦漢時期的法醫(yī)檢驗》,《國學研究》第11卷;《張家山漢簡“告律”考論》,《法學研究》,2007年第6期;《秦漢盜罪及其立法沿革》,《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唐律“格殺勿論”源流考》,《現(xiàn)代法學》2009年第4期等。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復(fù)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zhuǎn)載。此外曾出版專著以及在國內(nèi)外頂尖及權(quán)威核心期刊如《法學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shù)月刊》、《法律科學》、《現(xiàn)代法學》、《亞洲研究》等上發(fā)表論文近四十篇,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產(chǎn)生廣泛影響。
閆曉君教授開辟第二個學術(shù)研究方向,即對晚清刑部出現(xiàn)的“陜派律學”進行研究,整理出版了趙舒翹《慎齋文集》(法律出版社2013年)、吉同鈞《樂素堂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得到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支持。在教學方面,先后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開設(shè)了中國法律史、古典法律文獻學、秦漢法律研究等課程,教學效果好,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深受學生的歡迎。
科研獲獎
閆曉君教授獲得司法部、陜西省政府、陜西省教育廳以及西北政法大學的多項科研獎勵。部分獎項如下:
1、《兩漢故事論考》一文獲陜西省政府頒發(fā)的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秦漢盜罪及其立法沿革》獲陜西省政府頒發(fā)的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3、《張家山漢簡“告律”考論》一文獲陜西省政府頒發(fā)的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4、《秦漢時期的法醫(yī)檢驗》獲司法部頒發(fā)的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優(yōu)秀獎。
5、《試論張家山漢簡“錢律”》獲陜西省教育廳頒發(fā)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法學類三等獎。
6、專著《出土文獻與古代司法檢驗史研究》榮獲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dǎo)委員會、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設(shè)立的“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主要作品
論文
1,《兩漢故事論考》,《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秦漢時期的法醫(yī)檢驗》,《國學研究》第11卷。
3,《張家山漢簡“告律”考論》,《法學研究》,2007年第6期。
4,《秦漢盜罪及其立法沿革》,《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5,《竹簡秦漢律與唐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6,《姓氏文化與古代法律》,《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7,《走近“陜派律學”》,《法律科學》,2005年第2期。
8,《試論張家山漢簡〈錢律〉》,《法律科學》,2004年第1期。
9,《漢簡<賊律>沿革考》,《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10,《清代的司法檢驗》,《中國刑事法雜志》,2005年第5期。
11,《漢初的刑罰體系》,《法律科學》,2006年第4期。
12,《酷刑、酷吏與中國法律傳統(tǒng)》,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編《中西法律傳統(tǒng)》第四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13,《略論秦律對漢律的影響》,《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14,《張家山漢簡〈賊律〉考》,收入江林昌等主編《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與學術(shù)史:李學勤教授伉儷七十壽慶紀念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15,《論張家山漢簡〈收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6,《張家山漢簡〈亡律〉考論》,《法律科學》2009年第1期。
17,《秦漢時期的捕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8,《唐律“格殺勿論”源流考》,《現(xiàn)代法學》2009年第4期。
19,《張家山漢簡〈囚律〉考論》,中國政法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0,《漢代繼承芻議》,《法律科學》2012年第1期。
著作
1、《出土文獻與古代司法檢驗史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
2、《姓氏綜論》,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秦漢法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12年。
古籍文獻
1、點校《大清新法令》第三卷,商務(wù)印書館2011年。
2、《慎齋文集》,法律出版社2013年。
3、《樂素堂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