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生于順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二十日寅時(shí),最初任直隸完縣知縣,不久升黃村同知,再擢天津道。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其父病故。弘燮承襲一等子爵,仍任天津道。后歷任山東按察使、布政使,河南巡撫。調(diào)任直隸巡撫10年后,加總督銜?滴趿荒辏1722年)六月十八日申時(shí)病逝,終年67歲。賜謚“肅敏”。配吳氏,誥贈(zèng)一品夫人。
趙弘燮步入仕途后,歷任完縣知縣、唐縣知縣、天津道(先后兩次就任)、直隸巡撫(加總督銜)等職。在唐縣任職時(shí),大刀闊斧地革除原來的陋規(guī),并把革除事項(xiàng)刻為木榜,向全縣士民公示,頗受稱道。任職天津道期間,他興建義學(xué),減少徭役,修筑堤防,多有善政。天津西沽大清河上原來沒有橋梁,來往行人極為不便,趙弘燮帶頭捐款,制成巨船,然后將巨船貫以鐵索,牢系在兩岸,成為一座很有特色的浮橋,過河的人們?nèi)缏钠降,?duì)趙弘燮的功德贊不絕口。后人在天津市內(nèi)建立了趙公祠,祭祀趙氏祖孫三人——趙良棟曾任天津總兵,其子趙弘燮兩任天津道,其孫趙之璧曾任天津鹽運(yùn)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