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德亮,國際著名的氣候學家,江蘇泰州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1993年被瑞典哥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系聘為物理氣象學高級講師,2000年成為該校物理氣象學終生教授。
瑞典哥德堡大學教授陳德亮被瑞典皇家科學院大會選為該院院士。陳德亮1961年出生于江蘇泰州,本科考入南京大學氣象系,1983年獲得南京大學理學(氣象學)學士學位,1989年開始在德國Mainz的Johannes Gutenberg大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Paul Crutzen教授,1992獲Johannes Gutenberg大學博士學位。
作為一名國際著名的氣候學家,陳德亮教授在區(qū)域氣候學、氣候動力學及全球氣候變化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
教育經歷
1989-1992
德國美茵茲(Mainz)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主專業(yè):地球科學。副專業(yè):理論氣象學(動力氣象)和應用數學(積分方程數值解)。指導教授分別是: Prof. P.J. Crutzen (諾貝爾獎得主), Prof. M. Domros, Prof. W. Zdunkowski, and Prof. W. Borsch-Supan. 博士論文題目: “一個全球兩維氣候及輸送模式的
發(fā)展” 。獲得博士學位時間:1992 年 2 月 27 日。
1979-1983
中國南京大學氣象系氣候專業(yè)
工作經歷
2012-2015 瑞典哥德堡大學理學院負責科研的副院長及董事會成員
2012- 瑞典哥德堡海洋研究中心董事會成員
2012-2017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兼職教授
2012- 瑞典國家全球環(huán)境變化研究委員會成員
2011- 第三屆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2011- 瑞典環(huán)境與氣候數據中心(ECDS)科學咨詢委員會主席
2011/ 法國國家研究署地球系統科學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1- 經合組織(OECD)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計劃(IHERD)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1- 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變化與低碳發(fā)展委員會顧問
2011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編輯
2010 瑞典皇家科學院組織的第三屆諾貝爾獎得主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3rd Nobel Laureate Symposium on Global Sustainability)科學委員會委員
2010- IPCC WGI 第 5 次評估報告(AR5)第一章主要作者(Lead Author)
2009-2012 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執(zhí)行主任 (Executive Director)
2009- 清華大學地球科學中心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9-2012 全球環(huán)境變化的人類因素計劃(IHDP)、國際生物多樣性科學計劃(DIVERSITAS)和國際地球科學聯盟(ESSP)科學委員會委員
2009-2012 世界科學論壇指導委員會(the World Science Forum Series)委員
2008- 瑞典皇家科學院環(huán)境委員會委員
2008-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編輯
2008- “The Asia Pacific Journal on Climate Change” 編輯
2007 被邀請出任瑞典羅斯貝中心主任
2007-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The Open Atmospheric Science Journal”
2007- 瑞典哥德堡大學 August R梔猀猀 講席教授(自然地理學)
2007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客座編輯
2006-2009 瑞典哥德堡大學理學院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2006-2007 瑞典哥德堡大氣科學中心主任
2006- 瑞典皇家科學院地球物理國家委員會委員
2006 “Geografiska Annaler” 客座編輯
2004- 瑞典哥德堡大氣科學中心理事會理事
2004-2009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兼職教授
2004- 中國氣象學會氣候生態(tài)學委員會委員
2004- 瑞典國家 IGCP 委員會委員
2004-2008 廣州季風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4-2008 瑞典皇家科學院國家 IGBP/WCRP 委員會委員
2004- “氣象學報” 編輯
2003-2008 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海外主任
2003- 中國氣象學會應用氣候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3- 美華大氣海洋學會歐洲負責人
2002-2008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科學主任
2002- “地理學進展” 編輯
2001-2005 瑞典環(huán)境科學院兼職教授
2001-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顧問
2001 中科院大氣所客座研究員
2001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0-2003 瑞典航天局大氣委員會委員
2000 挪威自然資金委員會國際評審專家
2000-2001 德國科隆大學客座教授
1999-2003 德國教育與科研部氣候研究計劃國際專家
1999 IPCC WGI 第 3 次評估報告(AR3)第 10 章貢獻作者
1998-2002 瑞典自然資金委員會地學部評審委員會委員
1993- 在瑞典哥德堡大學地球科學系工作,1993 年 7 月任物理氣象學高級講師,1996 年晉升為副教授,2000 年為物理氣象學教授,并于 2000 年 1 月至 2002 年 12 月任自然地理學系系主任。從 2007年 3 月起任瑞典哥德堡大學 August R梔猀猀 教授(自然地理學/地理信息學)。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球隨同科學氣候動力學,氣候模擬,全球和區(qū)域氣候變化,地理信息學和應用氣候學。
1992-1993 在德國不來梅港(Bremerhaven)的阿富雷德-魏根納極地和海洋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利用簡單大氣模式研究海氣相互作用。
1992 在德國科隆(Cologne)大學地球物理學和氣象學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研究中尺度氣象和酸沉降模式中的干沉降和陸地表面過程。
1989-1992 在德國美茵茲(Mainz)的馬普化學所(Max-Planck-Institute)攻讀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 Prof. Paul J. Crutzen,研究方向為兩維氣候輸送模式。
1983-1988 在中國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做所長助手和助理研究員。
1983-84 年從事輻射平衡研究,84-85 年研究華北地區(qū)作物生產力和水資源平衡。85-86 年研究作物需水和開放水域的水分蒸發(fā)和蒸散,87-88 年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合作,研究大氣環(huán)流模式中的陸地表面過程。
榮譽記錄
2017年11月,陳德亮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