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雷高升,浙江省 瑞安縣人,原名施德彰,外號:后垟漢,乳名式漢,化名雷震、雷冷霜、彭志華、彭德等。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歷任永嘉織業(yè)工會主席、永嘉縣總工會主席、中共 瑞安縣委書記、永嘉中心縣委委員、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支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簡稱 紅十三軍)團(師)長、代軍長等職,是紅十三軍后期斗爭的主要領導人。1932年5月,在溫州遇害。 1901年8月1日出生于瑞安縣 大南鄉(xiāng)小垟村。生父姓彭,因家貧無力撫養(yǎng),將他送給 大南鄉(xiāng) 后垟村施士綱為養(yǎng)子,取名施德彰,8歲進私塾,13歲入平陽城關學校,后入 瑞安城關貧民習藝所。學習期滿后,先在溫州光華廠當學徒,后轉入鹿城布廠做工。
倡導溫州工人運動
鹿城布廠是當時溫州三大布廠之一。1924年12月,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立后,派黨員在該廠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雷高升積極參加,是廠里的工運骨干。1926年1月,他被吸收為共青團員,不久轉為中共黨員。為了反對資本家廉價雇傭女工以代替男工,并減低工資,在"溫獨支"領導下,雷高升帶領工人向廠方提出"男女同工同酬,恢復減低的工資"等要求,遭廠方拒絕,于是,他發(fā)起組織永嘉染織業(yè)工會,聯(lián)絡各染織廠工人聯(lián)合罷工。經過半個多月的罷工斗爭,終于迫使資本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這次罷工的勝利,對溫州工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926年下半年,雷高升被推選為永嘉縣總工會主席?h總工會成立后,召開了紀念"二七"大罷工和各產業(yè)工會成立大會;北伐軍進入浙江時,又組織工人迎接北伐軍進占溫州。通過這些活動,提高了工人的覺悟,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溫州工人運動的發(fā)展。
中共瑞安縣委書記
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溫州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雷高升攜帶妻兒離開溫州城區(qū),先后隱蔽于瑞安馱山、后垟等地。他改名雷高升,便始于此時。后來他又回到 瑞安老家,以教書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發(fā)展黨組織。
1928年2月,中共瑞安縣委成立,雷高升任委員。6月,他參加了永(嘉)、瑞(安)、平(陽)三縣農民聯(lián)合武裝暴動。根據暴動指揮部指示,他率領永嘉西楠溪的暴動農民攻打溫州城。但舉事之日,恰遇暴雨,山洪暴發(fā),道路不通,各路暴動隊伍無法按時出擊,加上組織不嚴密,因此暴動未成。國民黨反動派卻已得到消息,在三縣農村大肆捕殺參加暴動的農民。雷高升在西楠溪無法立足,又秘密返回 瑞安。
1929年6月,雷高升任中共瑞安縣委書記。9月15日,為貫徹中央特派員徐英關于加緊建立農民武裝、進行暴動的指示,他在 瑞安 仙巖漁潭村召開了各區(qū)黨的負責人會議,決定建立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以打擊國民黨反動政府。當夜,他就帶領與會人員10余人,襲擊了國民黨莘塍上望鹽務所,繳獲一批槍支彈藥和銀元。11月,他任中共永嘉中心縣委委員。當時西內農民群眾經常與反動軍隊發(fā)生武裝沖突,中心縣委決議成立"浙南革命委員會,擴充紅軍組織,發(fā)動游擊戰(zhàn)"。西楠溪境內峰巒起伏,民間藏槍很多,黨的工作基礎較好。這年,浙南正遇歷史上罕見的災荒,谷物騰貴,民不聊生,西楠溪有的地方的農民因不堪豪紳地主掠奪,已揭竿而起。1930年2月3日,雷高升和王國楨、李振聲到達西楠溪。黃南失敗后,當地黨的干部和武裝損失殆盡,雷高升等打算以謝文侯部30余人槍為基礎,發(fā)展農民武裝,但遭到謝文侯拒絕。他們只得自行設法組織隊伍,。他們召開群眾大會,號召大家強占殷實富戶的米谷,把它分給貧民,并焚燒了地主的地契、土地陳報單。群眾歡聲雷動,數日間便組織了一支30余人槍的隊伍。后來這支隊伍與謝文侯部聯(lián)合起來,在黃皮一帶擊潰了來犯的國民黨浙保四團先頭部隊,斃16人,俘9人,繳快槍17支,子彈800余發(fā)。不久,國民黨浙保四團主力開到,雷高升等主張乘勝再戰(zhàn),因謝文侯不同意而作罷。部隊退到楠溪白巖后,與謝部分開活動,雷部即在當地休整、擴充。
浙南紅軍名將
1930年3月初, 胡公冕按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回永嘉和金貫真一起負責組建紅軍。胡到楠溪后,集中了雷高升、胡協(xié)和、謝文侯三支武裝共計400余人,編為三個支隊。在黃皮成立了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 胡公冕任總指揮,王國楨、李振聲負責政治工作,支隊長分別由雷高升、胡協(xié)和、謝文侯擔任。
為了與 浙南武裝回合,以"赤化浙江",并"與江西紅軍聯(lián)系起來,打成一片",浙南紅軍游擊隊在 胡公冕率領下,攻打了反動勢力較薄弱的處州(今麗水)城。雷高升當時也率部參戰(zhàn)。1930年3月19日凌晨3時,紅軍游擊隊攻入處州城。但由于紅軍對城內敵人兵力估計不足,謝文侯又擁兵自重,不聽指揮,部隊入城后便亂了部署。紅軍在不利形勢下與敵人巷戰(zhàn)了四個小時,犧牲了七個分隊長。后來天下起雨來,紅軍的主要武器火藥槍被淋濕,無法開火, 胡公冕、雷高升等乃下令撤離。
紅軍開始攻城時,守敵因不知紅軍實力,驚駭萬分,一觸即潰。后來他們看到紅軍人數不多,武器又多是大刀、長矛,當紅軍撤離時,守敵500余人傾城而出,瘋狂追擊,在 縉云縣黃壇追上了紅軍。這時,謝文侯已擅自率部離去,紅軍只剩下雷高升、胡協(xié)和共60余人槍。但他們毫不畏怯,以一當十,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擊斃敵連長一名,士兵23人,整整戰(zhàn)斗了一天,終于將敵擊退。此戰(zhàn)紅軍先搶占了有利地形,進行伏擊,因此無一傷亡。
雷高升、王國楨等回來不久,3月26日,帶領21人去平陽江南(今屬蒼南縣)一帶打游擊。他們在 瑞安、平陽縣委的支持、協(xié)助下,沿途襲擊了國民黨公安分局和鹽局緝私隊,在半個多月時間內,就繳槍65支,子彈2490發(fā)。后來他們又返回西楠溪。這時,留在西楠溪的李振聲已重新組織了一支農民武裝,雖然武器大多是火藥槍,但成員都是政治覺悟較高的青年農民。雷、李兩部會合后,人數已逾300,實力在西楠溪其他各部隊之上。
5月初,西楠溪紅軍游擊隊攻下楓林后,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在楓林正式宣布成立 紅十三軍第一團,團長由雷高升擔任,政治委員為金國祥。軍部組成人員是:軍長 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即柴水香)。西楠溪大小30多支紅軍游擊隊共約3000余人,改編為 紅十三軍第一團,下轄三個大隊。嗣后, 瑞安、 黃巖、仙居、青田、縉云等地的部分紅軍游擊隊也編入紅一團。
紅一團成立后,為了擴大游擊區(qū)域,補充武器和給養(yǎng),并策應閩北農民暴動,決定向南出擊,攻打平陽縣城。5月15日, 胡公冕、雷高升率領900多人從永嘉表山出發(fā),途徑青田平橋時,擊潰了國民黨浙江省保安隊兩個連的進攻,后又襲擊了 瑞安縣 陶山鎮(zhèn)警察所。紅軍每到一所,即摧毀國民黨的地方武裝和政權,向廣大群眾宣傳黨和紅軍的主張,動員群眾打土豪,將沒收的糧食、浮財分給貧苦農民。農民紛紛要求加入紅軍,即使沒有武器也愿徒手跟隨。5月24日上午9時,紅一團在平陽、 瑞安赤衛(wèi)隊2000多人的配合下,攻打平陽縣城。當時"正值朝市囂闐之際",平陽守敵毫無戒備,四面城門大開,各路紅軍沖入城內,一時槍聲四起。從西門入城的紅軍和赤衛(wèi)隊迅速占領了國民黨縣政府和警察所。從北門入城的主力雷高升部,由于向導領錯了路,延誤了戰(zhàn)機,所以省保安隊能從容撲來,強占城垣,居高射擊;敵城區(qū)巡輯隊又從南門入城夾擊,紅軍腹背受敵,傷亡劇增。激戰(zhàn)至午后三時,紅軍被迫且戰(zhàn)且退。敵軍亦不敢追趕。雷高升出城后,發(fā)現尚有數百名赤衛(wèi)隊員和紅軍戰(zhàn)士被困在城內,又親率敢死隊隊員,冒著彈雨,重新入城,救出了這些被困的同志。
平陽之戰(zhàn),紅軍和赤衛(wèi)隊犧牲192人,傷數百人。戰(zhàn)后,紅軍戰(zhàn)士大部散去。 胡公冕和雷高升率領100余眾退往 瑞安大峃(今屬文成),重整部隊。同時召開群眾大會,向群眾宣傳赤色綱領。三天后,他們又回到永嘉駐地。 胡公冕赴上海向中共中央軍委匯報,部隊由陳文杰、雷高升指揮。
6月22日,浙南黨的代表大會閉幕,中共浙南特委正式成立。雷高升積極貫徹黨代表大會關于加強紅軍集中領導、統(tǒng)一指揮和擴大紅軍的決議,很快地將紅一團擴展到3000余人,并攻下了李茅十三地,鎮(zhèn)壓了團練頭子,紅軍聲威復振。
8月下旬,紅一團在永嘉下嵊擴編為師,雷高升任師長,同時部署攻打縉云縣城。為了迷惑敵軍,揚言要再攻處州。
8月30日,雷高升和陳文杰率領紅軍900余人,從永(嘉)縉(云)邊的上董出發(fā),翌日凌晨抵縉云城郊?N云城群山環(huán)拱,城南橫著一條好溪,溪上架有一座鐵索橋和一座石板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軍這時已用機槍封鎖進城的通道。雷高升一面組織18名敢死隊員,從鐵索橋上強攻,一面令戰(zhàn)士將鞭炮放入煤油箱中燃響,一時似乎機槍聲大作,聲勢頗壯。在激戰(zhàn)中,敵機槍手被擊斃,紅軍喊聲震天,奮勇沖進城內。國民黨縣長鄭禧倉皇棄城逃跑。紅軍占領縉云城后,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同時打開監(jiān)獄門,釋放被抓群眾,燒毀縣政府的文契,將沒收的食鹽、布匹、錢物等分給窮人?N云之戰(zhàn),紅軍繳獲步槍50余支,駁殼槍20支,機槍兩挺,子彈九擔。不久,敵援軍從四面八方向縉云襲來。紅軍占領縉云三天后,回師楠溪。
9月9日,雷高升又乘勝襲擊甌渠。甌渠距溫州城30公里,筑有碉堡。原來, 西溪所有的土豪劣紳都視此地為安樂鄉(xiāng),攜契據借約及貴重物件和全家男女老小,移居于此。甌渠守敵一個連懾于紅軍攻克縉云的聲威,不戰(zhàn)而逃,紅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甌渠。他們沒收了地主豪紳的大量浮財,燒毀了地主的房屋,然后返回表山。
紅軍連克縉云、甌渠,聲勢大振。溫州國民黨軍聞報,"駭得不知所云",立即宣布溫州全城戒嚴,城內"無論日夜,禁止演劇、燃放爆竹"。對浙南紅軍的兩次大捷,黨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及時地作了報道。
9月21日,紅一師一部向 臺州進發(fā),他們在 胡公冕和雷高升率領下,會合 黃巖的戴元譜部,攻打烏巖鎮(zhèn)和黃巖縣城。紅軍占領烏巖之后,國民黨 黃巖縣長會同浙保五團傾巢出動。敵眾我寡,紅軍隊伍被打散。這一時期,國民黨不斷增兵浙南,"清剿"紅軍各部,浙南的豪紳地主也組織民團襲擊紅軍,紅一師的兵力損失不少。10月中旬,雷高升率紅一師一部到達青田峰山,與張學東部會合。在青田北山白巖,他們又遭到國民黨浙保四團和當地民團的襲擊,犧牲了27人,青田籍士兵大多走散。雷高升率部到達 瑞安高樓 大京時,又遭敵包圍,他率數百人沖出重圍,折回永嘉,張學東則率部返回峰山。在敵人優(yōu)勢兵力"圍剿"下,部隊損失慘重,軍部決定分散打游擊。
是年冬,西楠溪紅軍尚存雷高升部200余人,100余支槍;廿四垅部70余人,50余支槍;章旺部40余人,30余支槍。敵人集中兵力"圍剿"西南溪。當地工作基礎雖好,但給養(yǎng)十分困難,雷高升認為 瑞安工作尚有基礎,于是引軍進入瑞安山區(qū)打游擊。沿途不斷遭受敵軍尾追堵截,到達 瑞安西區(qū)時,只剩40余人槍。
這時,中共江南省委巡視員來到溫州,指示撤消中共浙南特委,成立中共溫州中心縣委。中心縣委為了"建立和鞏固西楠溪紅軍根據地,仍決定讓雷高升返回西南溪工作"。雷高升接到中心縣委的指示,和王國楨一起準備回西楠溪。動身時,聽說中心縣委書記曹珍被捕,許多黨組織遭到破壞。1930年12月,溫州臨時黨務會議決定由王國楨任中共溫州臨時中心縣委書記,雷高升任軍事委員。雷高升到達西南溪時,那里的革命斗爭已被敵人殘酷的鎮(zhèn)壓下去,群眾被屠殺約千人,房子被焚燒搗毀5000座以上,有的整鄉(xiāng)整村成為焦土。
1931年5月17日,王國楨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總結了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執(zhí)行了"立三路線",到處組織暴動,而導致今天的嚴重失敗。同志被國民黨屠殺了700余人,我們最堅決的的干部如王金娒、金貫真、柴水香、潘心殷等,均于此時犧牲了,F在,革命戰(zhàn)士被囚禁在黑暗的牢獄里,還有1000余人。各地黨組織被摧毀殆盡,紅軍游擊隊得不到黨的正確領導,也四分五裂,數年來同志們用鮮血換來的結晶,都完了。雷高升也向中共中央寫了關于 浙南革命帶來巨大損失而痛心疾首,但對浙南革命斗爭的前途仍充滿信心。他們在報告的最后部分說:我們認為浙南革命的失敗,是暫時受到的挫折,只要我們百倍努力,運用正確的策略,經過相當時間,必然能發(fā)動群眾,向國民黨進行更大、更劇烈的斗爭。
1931年6月,雷高升、王國楨在上海時,中共中央曾打算調他們兩人離開浙南,去別地工作,但王、雷兩人考慮到浙南的工作十分重要,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可替代他們,所以仍希望回去,等到浙南工作恢復以后離開。這樣,雷高升和王國楨奉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肩負著重振浙南革命武裝的重任,又回到了西楠溪。當時雷高升的妻子正在上海養(yǎng)病,為了不使妻子懸念,雷高升瞞過她,秘密潛回浙南。妻子發(fā)覺后,寫信責問他,他回信說:"家庭重要,楠溪的革命大家庭更重要。自己既挑起了這副擔子,就防不下了,既然干起來了,豈能半途而廢!"
雷高升回到浙南后,回合了永嘉五潄的胡衍真(號青雞)、胡黃金,溪口的戴家業(yè),港頭的周啟佑,石染的章華等舊部,并聯(lián)合 黃巖的戴元譜,永康的樓其團,仙居的金永洪等部,又活躍在永(嘉)青(田)仙(居)邊界的崇山峻嶺中。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雷高升采取避實擊虛、與敵周旋的戰(zhàn)術,使敵人的進攻屢屢撲空,而相機而動。8月5日,他率部攻下了溪下,國民黨浙江省保安隊第四團尾追不舍。他將敵誘至仙居吳坑山谷中,又會合了仙居金永洪部,共300余人,出敵不意,突然將敵包圍。敵團長朱炳熙慌忙率部突圍,在丟掉數具官兵尸體后,才得脫逃。在雷高升的率領下,紅一師的游擊范圍不斷擴大。敵人驚呼浙南"匪黨越聚越多,勢頗猖獗",紛紛"電催總部迅賜增兵防剿"。
在敵人重兵"清剿"下,紅一團在雷高升率領下,為了突出敵人的包圍,并與福建紅軍取得聯(lián)系,決定再次南征。1930年10月10日,雷高升在青田 黃垟鄉(xiāng) 峰山,集中二營、三營和補充營1000余名紅軍,次日從峰山出發(fā),經萬山、平橋到東源宿營。遭遇省防軍一個連來襲,紅軍奮起反擊,將其擊潰。紅軍續(xù)進在船寮擊退小股民團攔截。紅軍南渡 甌江,經 萬蓋、高市水碓基到三官石、東源頭露宿。12日向巨浦、北山前進,13日到達白巖召開群眾大會,雷高升在會上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號召群眾組織起來,與國民黨斗,與地主豪紳斗。16日上午,地主林佐青急忙將紅軍情況報告國民黨 青田縣政府。17日,駐青田省防軍四團三營、 青田縣保衛(wèi)團加上永嘉縣應坑陳華民團、甌渠保衛(wèi)團等敵軍將紅軍團團包圍。雷高升指揮紅軍奮力反擊,戰(zhàn)斗非常激烈,當場犧牲紅軍70余人。突圍后,雷高升、張學東帶領部分紅軍渡過小溪,向嶺根撤退。在嶺根擊退前來攔截的九都民團,然后向景寧縣大順轉移。第二天又轉回嶺根,在鐵沙濟村駐扎。為了穩(wěn)定軍心,雷高升率部向 瑞安轉移。進入高樓、大京時,又遭到國民黨省防軍襲擊,紅軍再受嚴重損失。突圍后,雷高升帶領部分紅軍回到永嘉堅持游擊戰(zhàn)爭。
巖頭事件
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的"左"傾路線。1930年11月上旬,中共 浙南特委召開擴大會議,貫徹三中全會精神,進行改組,曹珍(石瑞芳)代理特委書記,王國楨到紅一團加強領導。后來中共中央和中共江南省委又派李超時到浙南巡視,決定撤消中共浙南特委,恢復中共溫州中心縣委。1931年5月,雷高升、王國楨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軍委匯報浙南的軍事斗爭情況。6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兩人回到浙南,重新組織武裝。王國楨召開中共溫州中心縣委會議,貫徹中共中央指示。為了反擊國民黨組織決定進行"八一示威",一夜之間在 瑞安至平陽塘河之間 橋柱上貼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宣傳標語,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恐慌,派叛徒組織特務隊,跟蹤追捕我黨人員,王國楨于10月16日在瑞安飛云江渡口被捕,12月10日在溫州英勇犧牲。這對雷高升來說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932年2月,親密戰(zhàn)士陳卓如在馱山由于叛徒出賣被捕犧牲,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1932年1月,國民黨"溫臺剿匪指揮部"成立,國民黨135旅旅長李杰三任指揮官,集中浙保四、五兩團和當地民團共2000多人,將雷高升領導的紅一團余部圍困在人煙稀少,且極度貧窮的小橫坑一帶山林中。在"進剿"難以取勝的情況下,國民黨浙江省政府和省保安處多次開會,研究對策,終于想出了"剿撫兼施"的辦法。對雷高升部,特意密令駐永嘉浙保四團朱炳熙團長設計誘捕,并派李杰三旅到溫州剿捕。
開頭朱炳熙派出幾個與雷高升熟悉的部下,上下勸雷高升自新投降,許以事成后任團部獨立分隊長職務,雷高升不為所動。第二次派特務連連長姚炳文上山勸說,雷高升仍不肯下山。第三次派第三營營長朱啟佑上山勸說,雷高升詐許40人"投降",請朱團長派部隊于某時某地來接收。雷高升的意圖是想利用機會來騙取敵人而予以消滅。而朱炳熙派七、八、九三個連的兵力去收槍,雙方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各有損傷。雷高升率部仍回永仙邊界堅持戰(zhàn)斗。國民黨對雷部紅軍無可奈何。
雷高升部隊駐扎在永嘉北部的小橫坑,山高谷深,山場寬廣,樹林茂密,道路崎嶇,敵人"進剿"時紅軍與之"捉迷藏",將敵人弄得暈頭轉向,一籌莫展。但是這里人煙稀少,群眾生活貧困,紅軍給養(yǎng)遇到極大困難。為了克服困難,渡過難關,雷高升組織紅軍一方面自己動手,壘石為墻,砍樹為梁,編茅建舍,躲避風雨,采集野果野菜充饑。同時,雷高升派人到表山將大地主鄭九旺抓來做人質。不數日,鄭九旺家備好銀元,裝在一擔鹽籮里,派外甥謝壽康送到小橫坑贖人。謝壽康嗜賭,在半路上把一擔銀元都輸掉了,無法交帳,只得溜之大吉。這就害苦了鄭九旺和紅軍。紅軍斷了財源,寒冬臘月,無衣無食,從此陷入絕境,無奈之下,只得又遣散部分紅軍。
1932年春,國民黨當局調集浙保四團和地方武裝2000余人,進一步向小橫坑一帶紅軍據點逼近,包圍圈越來越小,將雷高升部圍困在方圓不到200公里的窮山溝里。敵人炮火直轟紅軍據點,雖然如此,敵人要"剿滅"雷高升部也非易事。在此情況下,浙保四團朱炳熙與國民黨永嘉縣縣長張感塵對雷部設計誘捕。他們一方面派偵探通過雷高升父親的朋友陳某的關系,輪番勸說雷高升投誠,雷高升不為所動。接著敵人又利用地方紳士周子庠與雷高升的師生關系,派周子庠和周仲波等進山勸降。雷高升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為了紅軍的生存問題,他考慮是否將計就計,先行假投降,渡過難關,然后伺機東山再起。4月中旬,周子庠約定時間,請雷高升到五尺面談。周子庠轉達朱炳熙的許諾:只要雷部肯棄暗投明,為黨國出力,政府既往不咎,并根據雷部官兵具體情況分別予以授職,按例撥付裝備給養(yǎng)和薪金。
雷高升提出接受改編的條件:一、紅軍部隊不分散,不混編,保持單獨編制;二、不進城,不調遣,仍駐扎楠溪巖頭;三、不歧視不克扣,軍餉按例撥給。周子庠將雷部所提條件轉報朱炳熙和張感塵。朱、張明知雷高升意圖,將計就計,假戲真做,于是答應全部條件,當即取消對雷高升的通緝令,許諾將雷高升部編為永嘉巡緝隊,駐守巖頭維持地方治安,軍餉由政府按例發(fā)給,與本部人員一視同仁。當即委任周子庠為永嘉巡緝隊少校隊長,雷高升為上尉副隊長,戴家業(yè)、陳云岐、湯克中、卓平西、徐德風、李文希等分別為分隊長、排長、特務長、司書侯差等職,刊發(fā)鈴記,撥給伙食,以釋其疑。此后,雷高升帶李希文、卓平西、胡黃金、湯克中等九名助手親赴溫州城區(qū),與朱團長、張縣長直接談判,朱炳熙、張感塵和國民黨永嘉縣黨部非常"熱情","設宴款待"雷高升一行,并當場表示撥給320支槍、24箱子彈、400袋大米和一批軍裝,到時候運抵沙頭交接。先發(fā)大米12袋、軍裝120套、水壺60個,交付李文希運沙頭。并當場拿出大洋若干元,交雷高升帶回。
5月10日(四月初五),雷高升回到永仙邊境駐地,召集小隊長以上紅軍骨干和部分紅軍戰(zhàn)士開會,通報了一生情況。會上有人贊成,有人反對,爭論非常激烈,許多人認為國民黨不可信,這是陰謀,要警惕,如果貿然下山,國民黨一翻臉,就沒有回旋余地。金永洪也認為國民黨不可輕信,不可落山。有的出于對雷高升的尊重和信任,認為老雷主意總不會錯。雷高升對同志們提出各種意見,進行反復考慮,權衡利弊。
于是雷高升將愿意下山的大約70來人編成五個分隊,分別由胡進更、周碎娒、戴學木、鄭小六任隊長,將一些較好的武器埋藏在一個秘密的山洞。同時,雷高升派人送信到青田峰山給章華,章華立即帶人前來匯合。雷高升于是率部從 大岙鄉(xiāng)百丈坑出發(fā),經潘坑、表山到五尺。5月22日部隊到達巖頭。
這時,朱炳熙、張感塵將設計誘捕的部署呈報省保安處和省政府,省保安處和省政府即電令:"就地解決,毋得漏網,以杜后患。"并派員攜帶電臺到永嘉巖頭坐鎮(zhèn)協(xié)助和監(jiān)督。朱炳熙和張感塵商量,擬定兩個方案:第一,召雷部頭目來團領餉,當即扣押,再將其部屬圍殺;第二,直截了當地將雷部集中槍殺。比較之下,第一方案恐頭目到不齊,造成被動,決定采取第二個方案。于是朱炳熙派出第三營第七連,于5月22日開赴巖頭,由三營營長朱啟佑具體執(zhí)行,以"檢點驗收"為名,將雷部集中消滅。
被捕犧牲
5月23日(四月十八日)上午,朱炳熙命令雷高升率部到巖頭東宗祠堂接受"收編"。雷部集結到祠堂,朱啟佑發(fā)布命令:今天收編分兩處進行,新參加的紅軍戰(zhàn)士集中到巖頭小學(距東宗約500米)照相留念,老紅軍戰(zhàn)士留在東宗祠堂,點名整編。朱啟佑發(fā)令:雷高升、胡黃金、戴家業(yè)、湯克中、陳云岐、章華、應傳燈、葉尚忠、周啟佑、章茂鴻等14人,放下武器,換上新裝,到里面五分祠堂聽首長訓話。大家無奈只得進去。戴元譜不肯放槍,他大聲說:"人不離槍,槍不離人,人在槍在,人亡槍離。"當雷高升進去時,就被敵人捆綁。戴元譜見勢不妙,正要拔槍,敵人先下手將他殺害。戴家業(yè)、胡黃金拔腿就跑,戴家業(yè)被殺于窗下,胡黃金被刺死。當場被殺害的還有章華、湯克中、陳云岐、周啟佑、章茂鴻等九人。雷高升、應傳燈、周仲友、葉尚忠、張瑞唐、戴巖娒等六人被捕。卓平西臂力過人,一連掀翻幾個哨兵,一個箭步奪路而逃。所以紅軍聽到槍聲,四處逃命,敵人用機槍掃射,當場打死周壽寶、章金發(fā)、陳時淦、周詵肥、胡邦鑾、章志興、李貴妹、李奶刷、邵招弟、戴昌茂。
于6月25日在溫州資福山刑場,將雷高升殺害。臨刑時,一個劊子手上前將死刑牌插正些,被雷高升狠狠踢了一腳。臨刑時,雷高升高呼口號:"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圍觀群眾無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