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69年出生,江蘇連云港人,F(xiàn)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山東省分會會員、中國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羲之書畫院高級院士,山東省臨沂市時代工筆畫院副院長。
成就及榮譽
路成亮的畫多以山水為載體,立足于傳統(tǒng),研習古法,又感悟自然,有所創(chuàng)新,不 斷探索自身筆墨語言。在創(chuàng)作中,他力求筆墨靈活多變,隨機生發(fā),勾皴點染,渾融一體。細觀其作,整體的氣勢把握、局部的穿插
近年來,路成亮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級大型美術(shù)展覽并獲獎。其作品以其頗具個性的筆墨風貌與精神氣質(zhì),給觀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guān)注和好評。正值而立之年的他深知自己的藝術(shù)道路才剛剛開始,“峰高無坦途”,只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才會不斷進步,他更意識到自己目前的作品還不完善,應(yīng)進一步強調(diào)筆墨獨立審美價值,提升作品的寫意性,創(chuàng)造更為鮮明的個人風格。在當前普遍浮躁的社會風氣之下,他能不趨時弊、潛心藝道,實為可貴。
藝術(shù)評論
欣讀《路成亮國畫集》的初稿,一股清風迎面撲來,孔子曾贊美的“歲寒然知松柏之后凋也”詞句瞬間顯于腦海,聯(lián)想到和他相識20余年,對成亮的為人為畫不可謂不深知而相契也,歲寒永不改,勁節(jié)幸君知。
中國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chuàng)作方法歷千年而愈顯其至理;“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造型法則在今天更見其真理的力量。山水畫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一種飄逸的情感;是作者對民族、對時代、對自然深邃的體察和感知。成亮數(shù)次在雪季到曲阜、泰山寫生,揣摩漢柏的神韻、泰山松的風骨。這些年,在省、市藝術(shù)館的書畫展覽中經(jīng)?吹匠闪恋乃砂、人物畫作品,感覺到畫中有他自己的想法,后來感覺到他對松柏的那份癡情、迷戀,心摹手追,對松柏的內(nèi)涵理解,體現(xiàn)在畫上,感覺是較正宗的中國畫,這是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原汁原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yīng)泣”。畫中的山水云氣、松柏的虬龍枝干巨柯飛動,氣勢高古,骨脈強勁,蒼中寓秀。他的作品近看,筆墨活,不匠氣,松緊有度,墨色淋漓,筆墨靈動、飄逸;遠看氣勢逼人,散發(fā)出一股詩韻,一股倔強的情愫,特別是風雪中的松柏,其奔放,其勁骨,其傲寒,其凜然,實如其人,正是畫隨心境,人畫如一。
成亮作畫時非常投入,是性情中人。在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時他邊看電視邊流淚,即興創(chuàng)作了《大愛無疆》、《孩子,不要怕》、《抗震救災(zāi) 眾志成城》等作品,筆墨樸實無華,造型嚴謹,抒情達意。嫻熟的筆墨技巧,對于每一個不懈努力的藝術(shù)家?guī)缀醵伎梢宰龅剑羁少F的是在嫻熟技巧中提升一個藝術(shù)家的境界和意識。成亮在這方面有明顯的自覺,他的畫充滿了性靈,筆墨中充斥著性情,在筆墨情趣中,一份豪爽,一份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文人風骨滲透其中。他為人善良、寬厚大度,對人真誠,從不攀高結(jié)貴,愛憎分明。成亮的老師是以畫松柏和泰山聞名的 張寶珠先生,言談中他對老師的品格、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充滿了無限敬意,追隨老師近20年,從心里到筆端。他常說,繪畫是一門苦差事,折磨人,是殉道者的職業(yè),是一輩子的事,苦中反復著其他人難以理解的歡樂,他決定要在筆墨世界中一任前行!跋獫矩M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
成亮今年40歲,這本畫集的出版,是一次小結(jié),藝海無涯,唯勤是岸,有志者事竟成,前面的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還需努力,望成亮的繪畫事業(yè)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我相信,經(jīng)過努力,成亮的繪畫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享受到應(yīng)該享受的榮光。因為他的畫作始終在弘揚主旋律,弘揚一股正氣,全人類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正氣。
2009年4月20日 馮昭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