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第二天,雪繼續(xù)下,蕭善人聽到外邊有人扣門。開門一看,還是那個道士,他踉踉蹌蹌闖進屋內(nèi)。蕭善人見他凍僵了,便吩咐老伴為他燙酒熱菜。片刻,道士吃罷酒菜,道聲謝起身出門,蕭善人一再挽留,道士執(zhí)意不肯。兒子埋怨說:“咱家也不太富裕,不能總招待這類人!笔捝迫苏f:“富人有錢飲酒作樂,窮人沒錢也該借酒御寒!”
第三天,道士又來了,一連喝了三碗酒,玉山傾倒,爛醉如泥。坐了一會兒,和蕭善人說:“為了報答你的情意,以水還酒。你不是要釀酒找井嗎,跟我來。”道士把蕭善人領(lǐng)到一個寬敞的去處,他用木棍在雪地上寫了一個大大的“井”字,并說:“就在這里打井!
蕭善人真的在這里打成了井。原來那個道士不是別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 。井打成后,呂洞賓帶著其他七位仙人來看這口神井。韓湘子撒下白花蜜,鐵拐李放進九轉(zhuǎn)回春丹,藍采和扔進啟神益智精,何仙姑揚入萬壽薔薇露,使井水變得比酒濃,比酒甘。八仙提水共飲,竟致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之后,蕭善人用此泉釀成-----薊州薏苡仁酒。此酒從春秋到元代都是排在前十名的中國名酒。后被藥圣李時珍稱道。有去風濕,強筋骨,健脾胃之功效。
話說唐天寶年間,獨樂寺剛剛建成,正缺一塊匾額,住持方丈正在為請誰來為觀音閣題匾而煩惱,恰逢此時詩仙李白游玩至薊州。眾所周知,李白是“詩仙”,于是住持方丈想何不邀請李白過來幫忙題匾呢!但是大家都知道李白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可謂是明星級的人物了,怎么能隨便給別人題匾呢,方丈一時間想不到別的辦法,突然想起李白素有“酒仙”之稱,于是想到了當時聞名于薊州的名酒,此酒窖香濃郁,口味醇正,酒體豐滿,入口綿甜,回味悠長,只要是喝過它就沒有不喜歡的,用它來款待李白,相信一個愛酒之人必定不會拒絕。
住持方丈找到李白對他說:“我們寺剛剛建成,聽聞你來到了薊州,特地來請你到我們寺里參加落成儀式,寺里還備好了薊州最好的酒,一起來品嘗吧!”聽到是當?shù)氐拿疲熬葡伞崩畎子X得這是個好建議,欣然應(yīng)允,與住持一同前往獨樂寺。
到寺中拿出酒來,只見李白打開酒罐,輕輕一聞立刻大嘆好酒好酒,不待方丈拿出酒杯就直接喝起來,邊喝邊感嘆此酒之好,喝的好不盡興,不知不覺便喝的酩酊大醉。待方丈請他來題匾之時,李白乘著酒興提筆一揮而就“觀音之閣”四個大字。第二天,當人們把匾額掛上去之后,現(xiàn)場一片嘩然,原來“觀音之閣”的“之”字上少了一點。這下急壞了主持,急忙跑到李白面前躬身施禮:“先生您看如何是好?”李白一愣,接著便開懷大笑說:“住持給李白的美酒少了一點,李白給住持的字便少了一點。”住持趕緊差人備上兩壇昨日喝過的聞名于薊州的酒,筆墨也隨之奉上。但見李白抱壇狂飲,一邊喝一邊叫好,直至臉紅微醉時,抓起毛筆,蘸滿濃墨,眼望大匾,踉蹌兩步,一個舉火燒天,筆脫手而出,只見筆尖不偏不斜,正好點在“之”字頭上,眾人先是一驚,接著便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李白飛筆點之字,被后人傳為千古佳話。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和薊州有著不解之緣,他執(zhí)政六十三年,幾十次到過薊州。乾隆來薊州,或路過,或訪察,或禮佛,或游賞,所用糧食酒菜,主要由當?shù)毓⿷?yīng)。以酒來說,主要來自上倉的興泰德燒鍋酒,由此留下了“乾隆上倉訪名酒,才女發(fā)憤著奇書”的軼事,這才女就是蕭晶玉。
這年三月的一天下午,乾隆御輦住在獨樂寺行宮,感到郁悶,忽然想起昨天喝過的興泰德燒鍋酒至今留有余香,決定微服上米倉。一則訪舊尋古觀州河綠柳花紅,二則體察民情,訪酒尋香,借酒消遣。
乾隆和太監(jiān)來到上米倉,經(jīng)打聽到一家釀酒作坊。釀酒之井水清澈透明,清冽甘甜,煮沸不溢,盛器不銹,洗滌綿軟。其味如醴,紅峪桑椹不足比其甘馨,塞北蜜梨不足比其清冽。這作坊正是郭家莊村蕭晶玉之父蕭姓皇糧莊頭開的,左坊又舍。
乾隆來到門前,見門扇鐫一幅對聯(lián):“釀之太和醇醇有味;酒以言德郁郁生香!
太監(jiān)敲開了門,蕭莊頭見來客氣質(zhì)不凡,敬請到上房,茗茶款待。乾隆詢問了當?shù)氐娘L土人情。家人端了酒菜,蕭莊頭與乾隆對飲。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乾隆乘興吟道:“妙手釀得玉液鮮?”
蕭莊頭答道:“上倉古鎮(zhèn)有泉甘!
“朕居九五鮮此味。”
蕭莊頭一聽前面坐的是“九五之尊”,當今圣上,慌忙跪倒:“愿貢清芬悅圣顏!
乾隆讓他起來,說:“佳釀出名泉,此言不虛!
這時,蕭莊頭女兒蕭晶玉走進屋來,蕭莊頭說:“晶玉,快給萬歲斟酒!笔捑в駤尚叩貫榍≌鍧M一盅酒,說:“萬歲請飲!
天色已晚,蕭莊頭安排乾隆住下。乾隆醉眼朦朧地說:“你的姑娘好俊俏,她是有福氣的。年歲幾何呀?”蕭莊頭自然心領(lǐng)神會,經(jīng)左說右勸,硬是讓蕭晶玉夜間陪伴乾隆。
清晨起來,蕭晶玉向乾隆討封。乾隆一張嘴封個貴人,答應(yīng)回京之后,便派人來接她進宮。
作為貴人的蕭晶玉從此以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獨坐繡房,盼星星,盼月亮,從春盼到夏,從秋盼到冬,一年,二年,三年……總不見皇帝派人來接她。她憂愁成疾,花容憔悴。最狠不過帝王心。蕭晶玉終于明白過來,她被“真龍?zhí)熳印彬_了。蕭晶玉在思念、憂傷、悲憤、郁悶中以書為緣,以酒為伴,發(fā)憤寫起小說來。她終于寫出了40萬字的《十粒金丹》。
中國是酒的國度,帝王君子,文人雅士在歷史上留下足跡無不與酒無緣。蕭晶玉,由皇帝的臨幸之酒,到自己郁郁寡歡的人生苦酒,到后來被世人稱道的奇女子之美譽酒,正因了這酒,成就了她創(chuàng)作上的機緣和動力。她借酒澆愁,竟發(fā)憤寫起小說來!熬坪笪乃加咳缛保T就了輝煌。留下的故事,帶著酒的迷醉,令人感嘆!
清代同治年間,酒坊生意擴大到了北京,被慈禧太后賜名為御酒----“興泰德燒鍋酒”,傳旨后宮總管,在御膳房常備此酒,收提供此酒之人許子謙為義子。多少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流連于此,酣飲于斯。
據(jù)后人考證,蕭晶玉,清代康熙年間滿族女作家。成年后,嫁給寶坻縣庠生項達善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