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19年積極響應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與俞秀松、宣中華、沈端先等人創(chuàng)辦進步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去日本留學。1922年回國,在上海從事進步作品翻譯工作,一度曾去長沙第一師范任教,與田漢、趙景深共事。1926年回上海,因家遭火劫,去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棉蘭等地任報社編輯。1928年回國,與陳望道合辦大江書鋪,出版社會科學書籍頗多。30年代初,先后在上海公學、復旦大學任教,并編輯《現(xiàn)代》、《文摘》雜志?谷諔(zhàn)爭爆發(fā),任《救亡日報》編委,輾轉武漢、廣州等地。1940年返上海,任《學術》雜志主編。1945年任《大公》周刊編輯?箲(zhàn)勝利前夕,曾去蘇北解放區(qū),不久返回杭州,蟄居兩年,專事譯著。1948年秋赴上海,秘密翻印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并編輯《透視》周刊,僅出三期,即遭查封。新中國建立后,歷任浙江省公安廳參事,東北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57年被劃為右派,1959年在長春病逝,年僅59歲。
子女
汪馥泉先生的五個子女,因為汪馥泉先生1957年被劃為右派的影響,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幾乎全部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迫害,長子汪新泉先生:支援新疆建設后被劃右派勞教后平反。次子汪澤德先生:大學期間被劃右派現(xiàn)形反革命勞改后平反。三子汪蘇蘇先生:現(xiàn)行反革命判十五年蹲了七年監(jiān)獄后無罪釋放。長女汪梅梅:大學畢業(yè)后下放車間批斗關黑屋受刺激精神失常。次女汪瑞輝:因當時右派父親汪馥泉的影響不得不放棄了上大學。
著作
著名的譯作:《獄中記》(1923年與張聞天、沈澤民合譯),《社會的文學批評論》(與張聞天合譯),《新文學概論》(大陸、臺灣先后再版20余次),《戀愛與新道德》(與夏衍合譯),《初夜權》,《中國文學研究譯叢》,《歐洲近代文學思潮》,《馬克思底經濟學說》,《社會主義社會學》,《中國俗文學史研究底材料》,《中國文學論集》,《現(xiàn)代文學十二講》,《東亞文化之黎明》,《北歐神話》,《中國農業(yè)經濟資料》,《中國文學思想史綱》,《毛**會見記》(與思三合譯),《中國哲學思想史》
著名的譯文:《不規(guī)則的詩派》(《小說月報》第13卷第9號)《近代文學》(1922),等等。
著名的詩歌:《妹嫁》(詩歌29首載于《詩》1卷4期1922年)。
主要的著作:《椰子集》(1928年) ,《現(xiàn)代文學十講》》(1931),《記者常識》》(1931年),《怎樣做文章》》(1936年),《翻譯三九》(1937年),《文章概論》(1937年)。
著名的文章:《寄之江日報、全浙公報、浙江民報的主筆》、《什么是現(xiàn)代的時代精神》、《改造與監(jiān)獄》(《浙江新潮》1919年),《“中國文學史研究會”底提議》(《文學旬刊》第55期)《中國文學史論文:中學國文學程底清算》(《新學生》 1931)等等。
著名的編著:《魯迅逝世周年紀念冊》(上?箲(zhàn)出版社出版1937年),《中日戰(zhàn)爭預測》(文化出版社1937年),《獸軍獸行(侵華事件)》(1938年),《日本侵華領袖人物》(商務1938年7月初版),《戰(zhàn)時初中文國文》(救亡出版部1938年版)《高級中學.國文科戰(zhàn)時補充教材》(第一冊), 《蘇聯(lián)的遠東紅軍》(商務印書館 1938年),《中國文法革新討論集》(學術社出版1940年),《我們的祖國》(普文出版社 1951年),《新中國的經濟政策》(普文出版社1951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