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頤,字泰沖。起初任太子洗馬,后來逐漸升任散騎常侍,賜爵清河侯。后來,世祖聽說劉義隆任命崔諲為冀州刺史,就說:“劉義隆賞識任用你的哥哥,我難道沒有冀州嗎。”于是,任用崔賾為平東將軍、冀州刺史。又任大鴻臚,持節(jié)策授楊難當為南秦王。奉命出使迅速返回,發(fā)揚光大朝廷的命令,世祖稱許他。及至驃騎大將軍、樂平王元丕等統(tǒng)領(lǐng)眾軍攻取上邦,派崔頤攜帶詔書當著元丕面曉諭鑿當接受詔令。后來,隨著方士韋文秀到王屋山煉造金丹,沒有成功。真君初年去世。
史書記載
北史崔頤列傳?
崔頤,字太沖,散騎常侍,賜爵清河侯。太武帝聞劉宋以其兄崔諲(崔諲)為冀州刺史,乃曰:“劉義隆用其兄,我豈無冀州地邪?”乃以崔頤為冀州刺史。入為大鴻臚,持節(jié)策拜楊難當為南秦王。奉使數(shù)返,光揚朝命,太武帝善之。后與方士韋文秀詣王屋山,煉造金丹,不就。太平真君初,卒。
始崔浩與頤及榮陽太守崔模等,年皆相次。浩為長,次模,次頤。三人別祖,而模、頤為親(分別為崔霸、崔霸弟崔琰之后)。浩恃其家世代為魏晉公卿,常侮模、頤。崔浩不信佛道,崔模深所歸向,雖糞壤中,禮拜形像。崔浩大笑曰:“持此頭顱,不凈處跪是胡神也!”模嘗謂人曰:“桃簡可欺我,何容輕我周兒也!”浩小名桃簡,頤小名周兒。太武頗聞之,故崔浩伏誅時,二家獲免。
崔頤五子。少子睿以交通境外,伏誅。自崔逞之死,至崔睿之誅,三世,積五十余年,在北一門盡矣。
魏書崔頤列傳
崔頤,字泰沖,初為太子洗馬,后稍遷散騎常侍,賜爵清河侯。后來世祖(皇帝)聞劉義隆以崔諲為冀州刺史,乃曰:“劉義隆知用其兄,我豈無冀州也!蹦艘詣㈩U為平東將軍、冀州刺史。遷大鴻臚,持節(jié)冊,拜楊難當為南秦王。奉使數(shù)返,光揚朝命,世祖善之。及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等督諸軍取上邽,使頤齏詔于丕前,喻楊難當奉詔。后與方士韋文秀詣王屋山造金丹,不就。太平真君初,卒,五子。
親屬成員
兒子
長子:崔秉,字公禮。早終,無子。
次子:崔廣,字公淵,襲爵。拜平東將軍。子崔法度,早終。
三子:崔軌,字公則,太子中舍人、鎮(zhèn)南將軍司馬。
四子:崔穆,字公和。早終。
五子:崔叡,字哲,小字男季。高祖初,以交通境外伏誅。從兄景真以子思叔繼叡。
崔思叔,少為中書學(xué)生,遷中書博士。世宗元恪時,歷任上黨、鉅鹿太守。自崔逞之死至崔叡之誅,三世積五十余年而在北一門盡矣。
世系
《廣韻》說 | ||||||||||||
崔業(yè) | 崔昱 | 崔紹 | 崔雅 | 崔忠 | 崔泰 | 崔恪 | 崔因 | 崔雙 | ||||
崔邯 | ||||||||||||
崔寓 | 不祥 | 不祥 | 不祥 | 崔琳 | ||||||||
崔景 | ||||||||||||
崔密 | 崔霸 | |||||||||||
崔琰 | ||||||||||||
“唐人姓書”說 | ||||||||||||
崔業(yè) | 崔昱 | 崔紹 | 崔雅 | 崔忠 | 崔泰 | 崔景 | ||||||
崔恪 | ||||||||||||
崔因 | 崔雙 | |||||||||||
崔寓 | 不祥 | 不祥 | 不祥 | 崔琳 | ||||||||
崔密 | 崔霸 | |||||||||||
崔琰 | ||||||||||||
附:崔業(yè),字伯基,居清河?xùn)|武城。伯基八世孫密。(見《廣韻》)注:崔琳,字德孺,即漢末三國的崔林!笆缹O”定義有兩種。 |
崔林 | 崔悅 | 崔潛 | 崔宏 | 崔浩 | |||||
崔霸 | 崔遵 | 崔模 | 崔靈度 | ||||||
崔琰 | 崔諒 | 崔遇 | 崔瑜 | 崔遹 | 崔延壽 | 崔隆宗 | |||
崔逞 | 崔祎 | 崔勛之 | 崔相如 | ||||||
崔彧 | 崔景哲 | ||||||||
崔景鳳 | |||||||||
崔諲 | 崔靈和 | 崔宗伯 | 崔休 | ||||||
崔夤 | |||||||||
崔頤 | 崔秉 | ||||||||
崔廣 | 崔法度 | ||||||||
崔軌 | |||||||||
崔穆 | |||||||||
崔叡 | |||||||||
注:崔諒的身份,《三國志·崔琰傳》注引《世語》曰:琰兄孫諒,字士文,以簡素稱,仕晉為尚書、大鴻臚。荀綽《冀州記》云諒即琰之孫也。《廣韻》云“琰字季圭,魏尚書。生諒,字士文”。援引《魏書·崔逞傳》云“崔逞……魏中尉琰之六世孫”。認為崔諒屬于崔琰的孫輩,“兄孫諒”也可能過繼給崔琰,暫從《冀州記》說法。崔夤,《廣韻》云崔寅。 |
家族來源
《姓氏尋源》崔氏:《廣韻》云:齊丁公伋子食采于崔,因以為氏。出清河、博陵二望!短剖老当怼范」珌车兆蛹咀幼寚逡,食采于崔,遂為崔氏。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孫夭。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次于城濮,夭生杼。襄十九年,齊恵公卒,崔杼有寵于恵公高,國畏其偏也,公卒而逐之,書曰:崔杼出奔衛(wèi),非其罪也。成十七年,齊侯使崔杼為大夫。襄二十三年,崔杼弒莊公,謚武子。杼生成及強,后妻東郭生明,嫡庶爭立,而立明。二十七年,齊慶封使盧蒲嫳殺成及強,杼及妻縊,崔明奔晉,生良。十五世孫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二子:業(yè)、仲牟。業(yè)字伯基,居清河?xùn)|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并為著姓。
《古今姓氏書辨證》崔氏:出自姜姓,齊丁公伋嫡子季子,遜國叔乙,食采于崔,遂以為氏。濟南東朝陽縣西北崔氏城是也。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孫夭,生杼,為齊正卿,謚武子。生三子,子成,子強,皆為慶封所殺。子明奔魯,生良,十五世孫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二子,業(yè)、仲牟。
業(yè)為漢東萊侯,生太常信侯昱,昱生襄國太守穆侯紹,紹生光祿勛嗣侯雅,雅生揚州刺史忠【崔忠】。
①忠生散騎常侍泰,泰字世榮,始居歈縣。二子,恪、景。恪丞相司直,生郡功曹因。七子,雙、邯、寓、金、虎、藩、固。雙為東祖,邯為西祖,寓為南祖,亦號中祖。②唐人姓書曰:漢司隸清河崔忠有三子:長曰泰,世居歈縣,為西祖,今烏水崔光,其后也。次曰恪,恪弟因,因子雙,居武城為東祖,今仆射休兄弟,及青州崔亮,其后也。季曰寓,號中祖,司徒浩、武陵公寬,及許州崔暹,其后也。
寓四世孫林,字德孺,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悅,前趙司徒右長史關(guān)內(nèi)侯,三子:渾、潛、湛。湛生愷,后魏平東府咨議參軍!
伯基八世孫密,密二子:霸、琰。霸曾孫遵,后燕太常卿生撫,宋汝南太守!旨竟,魏尚書。生諒,字士文,生遇,遇生瑜,瑜生逞,字叔祖。逞生祎,……清河大房,逞少子諲,宋青冀二州刺史,生靈和,宋員外散騎常侍。生后魏贈清河太守宗伯。生休、寅。
休號大房,休字惠盛,后魏殿中尚書、文正公。五子:稜、仲文、叔文、子忠、子表,(《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稜作(忄夌),叔文作叔仁,子忠作子侃,子表作子聿!段簳 崔休傳 》并同《 世系表 》)。仲文,北齊光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