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張惠斌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其畫作見于《 人民日報》、《中國書畫》、《人民畫報》、《美術》等報刊。其作品魅力震撼大家,折服世俗。1991年應邀赴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同年在北京出版《張惠斌中國畫集》。19
93年由香港出版《張惠斌書畫集》。2000年出版《張惠斌畫集》。
1954年張惠斌意外摔傷,癱瘓臥床7年,從此他把繪畫作為自己一生的奮斗和追求。當時他坐不起來,母親就給他膝頭放了一塊板子,給他后背墊了個枕頭,讓他在畫板上畫畫。他沿襲小學圖畫老師的教導畫臨摹,人物、風景、連環(huán)畫,有什么資料臨摹什么。家里的人,家里的物都成為他寫生的對象。他白天畫,晚上畫,畫得很辛苦,也畫得很投入。他的感覺是,畫畫使他走向了原野,走向了大街,走向了大千世界。16歲時第一次入選錦州市美展,17歲開始在《錦州日報》發(fā)表作品并被聘為美術通訊員。
但是由于傷殘,他長到19歲時,身高不僅沒有增高,反而比12歲時矮了幾公分,身體也出現(xiàn)了畸形,甚至不能走路。
就在19歲那一年,他重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課──學走路。跌倒了,爬起來,試著不用拐杖,最終甩掉了拐杖。
在苦難的陪伴下,張惠斌學會的不僅是走路,也開始在美術方面嶄露頭角,顯示了自己的天分。
27歲,由于他在繪畫上的出類拔萃,他被借調到錦州市古塔區(qū)搞美術創(chuàng)作。由于他的年畫《抗大小學好》入選遼寧省紀念建國三十周年的美展,這幅畫因得到當時的省革委會主任陳錫聯(lián)的好評,他又被借調到省軍區(qū)搞軍事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于是“機遇”又一次叩了他的門。他被調進了古塔區(qū)文化館,作為“試用”型美術干部。當時的文化館與電影院是一家,張惠斌到文化館工作時,白天幫電影院組織觀眾、賣票,晚上電影散場后幫助打掃場地,當所有的人下班了,離去了,他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正式開始,直到前后左右所有的窗戶的燈光都滅了,他那小屋的燈依然亮著。第二天清晨他還得早早起床開院子的門。 他就這樣夜復一夜的畫,出版了一幅一幅年畫、插圖,一本一本連環(huán)畫。他的作品不僅在遼寧出版,還被全國美展、被《 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美術出版社等發(fā)表或出版。
從19歲“學會”走路以來,特別是成為區(qū)文化館的一名正式美術干部以來,張惠斌便尋找一切機會走向生活的沃土,哪怕這“走”對于他是沉重的負擔。他曾到錦州紡織廠畫勞動模范,畫女工;曾到鐵合金廠畫爐前班長,畫煉鋼工人;曾到南票大窯溝礦畫采煤工人;曾到四季村、吉祥村畫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女民兵、普通農(nóng)民;曾到中醫(yī)院畫老中醫(yī),女護士;曾到警備區(qū)畫警衛(wèi)戰(zhàn)士;曾到市體委畫在錦州集訓的女排隊員;曾到郵電局畫郵遞員、話務員;曾到劇團畫京劇名演員……成千上萬幅速寫、素描、彩墨從他筆下產(chǎn)生,構成了他藝術創(chuàng)作豐厚的積淀。
他不僅在錦州的大街小巷奔走,也走向離家很遠的地方,走出了令健全人為之折服的奇跡。
他走路是艱難的,但走路又是很有情趣的。難忘1981年的黃山之行,上到了黃山的最高景區(qū)——北海;難忘的1982年的瑤寨之行,在那外人不甚了然的深山,他領略了山路的艱險,領略了瑤族的風情,也領略了少數(shù)民族對遠客的感情;難忘峨嵋修竹,難忘樂山大佛,難忘桂林山水,難忘云崗石窟,難忘臨潼兵馬俑,難忘大漠莫高窟……
19歲以前他所期盼與奢望的對祖國壯美山河的擁抱,對社會風情的領略,都因他能走路而實現(xiàn)了。
1989年3月,張惠斌反映公安干警愛民的國畫《眼睛》榮獲全國殘疾人藝術作品展一等獎,在他應邀去北京為展出剪彩時,中國美協(xié)、 中國美術館有關領導和專家看到他的作品后,決定在中國美術館為他舉辦個人畫展,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吳作人先生還為“張惠斌中國畫展”題寫了展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王學仲先生這樣評價張惠斌:“他畫人物、寫山水,其題材之廣泛,風格之多樣,形象之準確,功底之深厚,贏得了藝術界廣泛的贊譽。這些成就,即使是健康的畫家也難以臻善,如今卻由一位重殘的畫家躬行實踐了,這不能不說是藝術領域里的奇跡!
1989年11月4日,張惠斌中國畫展在 中國美術館西展廳開幕。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屈武、老將軍 楊成武剪彩,美術名家 吳作人、 李可染、 劉開渠、 黃均、 齊良遲、 范曾、 侯一民、 劉勃舒、 沈希誠、 王冠等出席了開幕式,展廳懸掛著 張仃、 沈鵬、 白雪石、 王學仲、 黃胄、 董壽平、 范曾等三十余位書畫界名流為畫展的題詞。錦州市市長 胡占山對張惠斌說:“惠斌,你看到這個場面嗎?你真是感動上帝了……”
據(jù) 中國美術館售票處統(tǒng)計,展出8天,日均接待5000人次,包括一位“特殊”的觀眾,專程從昆明趕來的中殘聯(lián)主席 鄧樸方。
張惠斌中國畫展轟動京城,更是震撼了北京新聞界,到場的有 中央電視臺及 首都50多家新聞單位記者共400多人,對張惠斌進行了專訪。在畫展結束之后,采訪仍然持續(xù)了兩周, 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電影制片廠等均做過專題報道。
1991年9月,張惠斌中國畫展先后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收藏家畫苑舉辦,此間,張惠斌結識了華僑國際集團董事長、世界華人協(xié)會常務理事馮成,二人一見如故,結為知己,在畫展結束之后,每次馮成來大陸,都會事先與張惠斌聯(lián)系,相約北京聚首。1993年馮成先生在香港出版了一本《馮成珍藏張惠斌書畫集》,以《生活的強者》為題寫下了畫集的序言。
北京出版《張惠斌中國畫集》已成為中央美院的高級教材,可是他的國畫技巧太深奧,就連他那很有名氣的首席學生- 曉錦(又名: 張曉錦. 劉錦 美協(xié)會員(g0045號)也很難琢磨,而曉錦的國畫經(jīng)過國際書畫科研院[曉錦國畫專研組]進行了多年反復調研.稱實屬:獨門絕技.奇特美術.國畫技巧.實有當代"畫壇奇才.藝苑奇人"和[ 一代宗師]之稱!她曉錦那史無前例的獨門絕技.奇特高超的精品.是世人無法臨摹的.包括曉錦自已也一樣無法復制!實屬:極品.國寶! 現(xiàn)任[ 曉錦美術館]館長2006年在北京中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中國書畫金獎藝術家]榮譽證書稱號,2010年10月--.隨同國家領導人參加中國和意大利建交40周年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文化節(jié) ......。所以學生們和社會上稱 :張惠斌老師為當代偉大的國畫家也恰到其分。
2004年.張惠斌在北京定居。
人物作品
張惠斌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中央電視臺、遼寧電視臺、錦州電視臺、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均作過專題報道。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廣州美術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等收藏。198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引起巨大轟動。其作品魅力震撼大家,折服世俗。 吳作人題寫展名, 李可染、 黃胄、 董壽平等二十多位書畫界名流為畫展題詞。范曾云:“心靈美奐,筆底含秀,值得天下畫人崇敬!1991年應邀赴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同年在北京出版《張惠斌中國畫集》。1993年由香港出版《張惠斌書畫集》。1996年在廣州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8年應邀赴馬來西亞檳城州、吉隆坡舉辦個人畫展。同年在天津藝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天津電視臺拍攝電視專題片《藝苑奇人》。2000年出版了《張惠斌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