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高真行,字處道,拜太子(李承乾)通事舍人,受封樂安公。貞觀十七年,加位太子通事舍人(李治)朝散大夫、太子左衛(wèi)率府郎將,除尚乘奉御。
永徽初年,為沁州刺史。顯慶三年,改授延州刺史,顯慶四年(659年),牽連表兄長孫無忌朋黨案,被貶為文州刺史。麟德元年,加中大夫兼德州刺史。乾封元年,加通議大夫、守州刺史?傉略,遷都督代忻朔蔚四州諸軍事、代州刺史,二年,檢校單于大都護(hù)府(李旦)長史。咸亨元年,加正議大夫、都督幽易媯檀平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上元三年,入授右驍衛(wèi)將軍,俄拜右衛(wèi)將軍。調(diào)露二年(680年),長子高岐時任東宮典膳丞,坐章懷太子李賢謀逆案。高真行手刃之,仍棄其尸于衢路。高宗聞而鄙之,貶高真行為睦州刺史。文明元年(684年),貶為潮州司馬,其年九月二日(684年10月15日),卒于虔州(江西贛州市)之旅舍,春秋五十七。
門蔭入仕,先后擔(dān)任太子李承乾和李治的通事舍人,遷尚乘奉御,冊封樂安公。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州郡,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幽州都督,入為右衛(wèi)將軍,親手殺死涉嫌謀反的兒子高岐,出任睦州刺史。
文明元年(684年),貶為潮州司馬,卒于虔州旅舍,時年五十七。
軼事典故
《資治通鑒》載:高真行以佩刀刺其喉,高真行之兄戶部侍郎高審行又刺其腹,高真行兄子高琁(高履行之子)斷其首,棄之道中;噬下勚粣,貶真行為睦州刺史,
家庭成員
父親:高士廉,右仆射、申國公。
兒子:高岐,典膳丞。高嶠,司門郎中。高峻,殿中丞、蒲州長史。高嵊,歸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