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簡介
梁天奇 (1572年~1636年) 字元易,號震寰。明代南樂縣東梁村人。少年寒苦力學(xué),忠誠孝友,才極敏辯而貌若椎魯,性極剛方而寬仁。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人仕后,清正廉潔,持正不阿,直言敢諫,彈劾不避權(quán)貴,時人視為"殿虎。"
天啟七年(1627年),梁天奇授湖廣道御史。翌年赴晉巡視茶馬,計查積歲余茶,得銀20萬兩,用以充作軍資。崇禎三年(1630年),梁天奇入典禁軍,有膽有識,對軍隊訓(xùn)練有方。遇戰(zhàn)則親臨督戰(zhàn),不遺余力。為江湘靖難立功,并請旨創(chuàng)設(shè)建平州連平縣。后,梁以功升遷大理寺右少卿,再晉升左卿,手握重柄,不謀私利,只知有法,不知有他,常說:"食國家俸祿,當為國家盡力;假公營私,于我良心所不忍!"終因勞瘁至疾,梁天奇辭職告歸,于崇禎九年(1636年)客死在今河北省定興縣。京師聞訊,眾官無不灑涕。朝廷追贈大理寺正卿。
主要事件
關(guān)于為大理寺卿梁天奇立的豸秀承恩坊趣聞:“大名府的好城墻、南樂縣的好牌坊!边@是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婦孺皆知的俗語。南樂縣的牌坊名不虛傳。牌坊不僅多,而且高大雄偉,雕刻精制,細膩入微,造型美觀。內(nèi)城二十九座牌坊各有秋色,更為罕見的是東大街還有一座牌坊摞牌坊的兩姓一坊。據(jù)說事情發(fā)生在明朝萬歷年間,南樂城內(nèi)東大街霍家,官居戶部尚書,為光宗耀祖,決定建牌坊光耀門庭。當時霍家的莊基是望北向南,門前對面是梁家的莊基,霍家想建過路牌坊要占梁家的地皮,梁家雖貧但就是不同意,兩家就發(fā)生了爭執(zhí)。霍家無奈,情愿出錢買下。但是梁家貴賤不賣。正在相持不下,梁家出來一個穿開襠褲的黃毛小兒,叫梁天奇,上前插嘴道:“您占了俺的地方,今后俺建牌坊咋辦。”霍家人想,一個衣食不保的小兒口出如此荒唐之言,不禁令人笑掉大牙。于是霍家人信口答道:“到你建牌坊時,建在我的牌坊頂上。”雙方主事人當即擊掌立約。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梁天奇官至御史大夫,也要立坊耀祖,因霍梁兩家有約在先,于是梁御史的牌坊就建在了霍尚書的牌坊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