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1943年2月7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三)清晨,日軍包圍該村,抓捕未走脫的群眾于一處,敵人以為六子年少,逼其供出我方情況,未成,將其打翻在地捆綁起來毒打,后點燃干草往他身上扔。嚴寒、拷打、火燒未使六子吐出一個字,敵人無奈,殘暴地用石頭將其砸死。張六子犧牲時年僅14周歲。
英勇不屈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兒童團展開了“五不運動”,就是:不給敵人帶路,不給敵人送信,不吃敵人的糖,不念敵人的書,不告訴敵人藏糧的地方!蔽宀弧笔脑~不僅銘記在廣大兒童的心里,而且也貫徹在他們的行動中。行唐縣上方村少年英雄張六子,就是堅守“五不”誓詞而犧牲的,是保守秘密的模范。1943年2月7日清晨,日本侵略軍包圍了上方村,妄圖將我駐扎在這里的八路軍、后方機關(guān)一網(wǎng)打盡,把埋藏在地下的糧食搶走。14歲的上方村兒童團組織委員張六子幫助部隊和群眾轉(zhuǎn)移后,自己卻沒能走脫,被日軍捉住了。敵人滿以為從一個小孩口里得知干部和八路軍的去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便吼叫道:“干部們是誰? 都藏到哪里去了?”張六子歪了歪腦袋堅定地說:“不知道什么是干部!”這群野獸被激怒了,一槍托把張六子打了個趔趄:“說,八路軍和公糧窯在哪里?不說就打死你!”張六子毫不猶豫,堅定地回答:“不知道!”幾個鬼子、漢奸一擁而上,用繩索捆綁住他的手腳,把他五花大綁地捆在了大槐樹上。綽起一根抬水棍邊打邊問:“八路軍和公糧窯在哪里?”“不知道!”張六子牢記五不誓詞斬釘戴鐵地說。敵人打了一陣,一根抬水棍打折了四五節(jié),張六子咬定三個字:“不知道!睔饧睌牡臄橙擞贮c燃干草往他身上燒,他們以為一個孩子最終也忍受不了這種酷刑,便燒一下,問一句。但張六子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皮開肉綻,火燒傷口疼徹肺腑,但他在敵人的殘酷蹂躪下,直到昏迷毫不改口。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還不罷休,又用冷水把他澆醒,妄圖從他嘴里掏出實情。此時,張六子為自己成為抗日斗爭的一員而自豪,帶著完成任務的欣慰嘴角微微一笑,堅持一聲不吭。敵人無計可施,最后下了毒手,竟用石頭往他腦袋上砸了下去。張六子當場英勇犧牲。年僅14歲的張六子,牢記“五不誓詞”為革命寧死不屈。他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表現(xiàn)了中華兒女的錚錚骨氣和民族氣節(jié),充分顯示出中華少年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晉察冀日報》報道了他的英勇模范事跡,北岳區(qū)追贈他為“模范童子軍”,家鄉(xiāng)的人民在抗日烈士紀念碑上鐫刻上了他的名字和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