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甘園簡介
閻甘園(1865~1942) 名培棠,字甘園,自號輞口樵者、晚照樓主。陜西藍田人。自幼從父讀書習字,16歲中秀才,翌年在西安設館教學,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入關中書院求學。二十三年(1897年),閻與毛昌杰、王立齋、閻培芝諸人創(chuàng)辦陜西近代第一家私人報紙《廣通報》,任總編兼社長。由于《廣通報》宣傳維新思想,文筆清新,形式活潑,很受讀者歡迎,發(fā)行廣及京、津、滬、湘等地。二十四年(1898年)閻出任陜西中學堂齋長。1900年關中大年饉,閻回藍田縣辦理賑災事宜,用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施工,完成了兩條引水渠道工程,可灌溉農(nóng)田近千畝。
閻甘園擅長繪畫、書法,是當時有名的書畫家,又是金石、字畫鑒賞家和收藏家。1908年甘園學堂停辦后,閻開始古物收藏且經(jīng)營仿制古董,其收集了數(shù)以千計的各朝金石文物,閻親自編寫《新知識三字經(jīng)》一書作為教材,并在學堂開設國文、算術、歷史、地理、物理、生物、美術、音樂、體操、人體解剖等課程。
人生經(jīng)歷
二十九年(1903)四月,閻以陜西貢生身份進京會試,因不用八股作文而未中。但他提出的“嚴謹
治學,興辦教育”,以達“全民醒悟,振興中華”的主張,卻感動了考官,開未中進士仍給官職的先
例,被委為府經(jīng)歷分發(fā)山西。到太原后結識英國傳教士敦崇禮,二人志趣相投,閻未去官署報到,即
隨敦崇禮赴日本考察教育,決心實現(xiàn)教育救國的夙愿。同年7月閻從日本歸國,9月在西安車家巷辦起
全省第一所私人學校紳立蒙學堂,嗣后改名為甘園學堂。他參照日本小學教學內容,開設國文、算術、
物理、生物、美術、音樂、體操、植物、人體解剖等課程。先后在甘園學堂學習的學生有1000余人,
后來成為著名人物的有鄭伯奇、孫伯恒、孫仲濤、李天佑等人。三十年(1904),閻又創(chuàng)辦了陜西第一
所女子學校雅閣女校,成為甘園學堂的附屬學校。該校十分重視社會活動,經(jīng)常帶學生參觀并了解社
會情況,打破了舊學規(guī)范。雅閣女校雖然只辦了三年,但它積極倡導女學,培養(yǎng)了一批有一定文化修
養(yǎng)的新型女性,因而在當時頗有影響。
閻對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喜愛至深,曾向時任陜西布政使的端方苦學金石學,掌握了豐富的金石考
古知識。三十四年(1908)甘園學堂停辦后,閻開始古物收藏,經(jīng)營仿制古董。他漫游關中平原,翻越
秦嶺巴山,遠跋陜北高原,足跡遍布三秦,收集了數(shù)以千計的各朝金石文物。尤以至今保存在故宮博
物院的西漢“侯小子碑”和描繪清乾隆三年會稽(今紹興)太守李亨特邀集江南諸才子春游蘭亭的《續(xù)
蘭亭修禊圖》至為珍貴。1924年7月魯迅在西安講學時,曾專程拜會閻,參觀了他收藏的文物古玩,
高興地說:“炎夏遇知己,可算同路人!
閻對戲曲“寓教于樂”,推動“維新變俗”的作用,有深刻的理解與研究。五四運動前夕,他首
次把話劇和京劇引進陜西。從1919年起,他先后編寫了針砭時弊,抨擊封建勢力,提倡婚姻自由,發(fā)
揚愛國主義的話劇《丙寅兵災之一瞥》《愛國賦》《車夫婚姻》《沒有話說》《麥穗黃》等20多個劇
本。他還成立陜西最早的家庭劇團,與妻子兒女同臺演出,轟動一時。為了擴大京劇影響,推動秦腔
改革,他又集資在南院門修起了廣益娛樂社劇院,組織京劇票友趙冠軍、陳介伯、封至模、吳?一等
人,多次演出《御碑亭》《擊鼓罵曹》《南陽關》《三娘教子》等傳統(tǒng)京劇。
閻認為學繪畫、練書法,是提高文化素質、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他自己書法嫻熟,與國內
著名的書畫家相比,尤以其指書見長。他的指書、指畫獨具特色,聞名遐邇。他作畫,不拘泥于臨摹
古人,而刻意求新,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代表作“草堂月色明如畫,銀鐲秋光
淡似圖”,書體寬博,剛健有力,使人百看不厭。
1927年,馮玉祥在西安時就曾向閻學習書畫。后馮去南京,邀閻同往。1931年至1934年間,閻在
上海先后出版過兩輯《晚照樓書畫集》,舉辦過兩期晚照樓藝術講習班,講授書法、篆刻及《說文解
字》,并著有《說文階梯》《晚照樓六書講義》等書。1931年,日本東京召開中日書畫聯(lián)展會,中國
政府選派閻與張大千、王一亭、張善子等20名書畫界名流前往參加。他在日本期間,多次為日本觀眾
作現(xiàn)場書畫表演,以指代筆,即興而作,觀者無不為之驚嘆,一時在日本廣為傳誦。
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由上海返回西安,繼續(xù)從事論文寫作與古籍研究,亦作書畫,終日不懈。
1942年8月13日因腦溢血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