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傳
黃振良,漢族,1971年生于河北景縣,1990年入伍,1991年就讀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5年加入山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先后服役于北京軍區(qū)聯(lián)勤部太原某部、衡水軍分區(qū)。2002年至今衡水學院工作。美術、攝影、雜文等近百件作品或文章散見于解放軍報、戰(zhàn)友報、河北日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華北民兵等刊物。
作品介紹
代表作品《有一首歌》、《私語》、《獨釣寒江雪》、《太陽花開》、《炊煙》、《姐姐》、《壯士行》、《賦--洛神》、《吉祥凈土》、《夢想家園系列》、《奔騰的草原系列》。作品分別參加中國佛教文化書畫大展、第十一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當代書畫篆刻家邀請展——廣東巡展、中國當代書畫百家小品展等國內重要畫展,部分作品獲優(yōu)秀獎,在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深圳藝術館等重要館所展出。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 作品《姐姐》獲北京軍區(qū)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影視畫展一等獎,北京軍區(qū)政治部通報表彰。
作品評價
?繪畫作品以反映軍旅生活和西北高原風情為主,在深入生活和長期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鮮明的繪畫語言,得到諸多書畫名家的高度評價。劉大為、李隆、趙梅生等先生均以不同的形式題字或題跋。
創(chuàng)作感悟
?平原上寂寥沉靜,神秘的玉米地里,東一縷西一縷的裊裊炊煙和一曲飄香四溢......是游子躊躇眺望的鄉(xiāng)情,還是祖先娓娓道來的使命?
高原上溝壑縱橫,不時回蕩著沙啞的嗩吶聲聲,是感嘆年輪的滄桑,還是述說黃土的厚重?
草原上穹蒼神圣,悠悠的奶茶芬芳和旋著勁舞的精靈,是天籟之音的唱響,還是蕩滌心靈的豪情?
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其實,我也說不清、道不明。
想起臺灣詩人席慕蓉寫的一首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曾經(jīng)形容草原的清香......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
也許,這就是生命的禮贊和文明的傳承。——黃振良
?
雜文選登
《一葉秋陽》
秋陽,
是祥和,是溫暖,是觀音慈悲的心態(tài)。
是父愛,是母愛,是知音摯友永恒的情懷。
微微的,細細的,柔柔的……
有你,有我,有他;無你,無我,無他。
走進不惑的我,
渴望有一天能端坐蓮臺,
似一葉秋陽:
傾聽高山流水,感悟超然物外,
任風吹雨打,依然自在,
交融神圣的天籟。
《40歲的男人真好》
神經(jīng)質的我不知怎地,忌諱一個“4”字。?
現(xiàn)實中的我,不知不覺已身臨不惑,無法取舍。
無奈中的我,卻違心地對人常說:
40歲的男人真好!
像金秋的太陽,充實而穩(wěn)健,深沉而蒼茫,常懷普度的心腸,遍撒收獲的祥光。
其實,
經(jīng)過一路踉蹌和世事滄桑,看似脫去稚嫩的衣裳,
內心卻依然彷徨、雜亂無章,仍需不斷的歷練、成長。
在責任的重壓下,已失去了春光燦爛和似火驕陽,
變得撲朔迷離、躲躲藏藏,多愁善感、愛恨難當,
難有曾經(jīng)的本真和坦蕩,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生命中的輝煌。
但我還是常對人說,40歲的男人真好!
因為,他看上去像一葉秋陽。
《生日——母性》
承載著十月懷胎的苦痛,艱辛的耕耘,無怨、無聲。
是愛情的升華,還是凡塵的使命?
也許她也說不清、道不明。
只是默默背負著生命延續(xù)的厚重,義無反顧,一路前行!
終于......
收獲的過程并不輕松,欣喜背后更多的是堅定。
面對生死一線間的考驗,
那“水”做的身軀就像一位勇敢的戰(zhàn)士,
從容體驗著“蟬蛻殼”般的煎熬,
浴血譜寫出人間第一曲“天籟之聲”!
之后又踏上新的路程,用一生的慈祥,
無私詮釋著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詞匯——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