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林則徐

    林則徐(清朝)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yán)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guān)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mào)易則持開放態(tài)度,主張學(xué)其優(yōu)而用之。根據(jù)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wù)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fā)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人物生平

    貧苦童年

    林則徐的父親 林賓日原名林天翰,字孟養(yǎng),號旸谷, 嘉慶侯官歲貢生,是當(dāng)?shù)氐慕虝壬,于鄰居羅氏的地方開設(shè)書塾。而林則徐的母親 陳帙,為閩縣歲貢生陳圣靈之第五女。林賓日陳帙夫婦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長子 林鳴鶴(早夭)、次子林則徐、三子 林霈霖及八名女兒。

    雖然林賓日為私塾教師,中了 秀才后又可領(lǐng)取公糧。但家里人口眾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無以為繼。林母陳帙瞞住丈夫,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她也將此剪紙手藝傳于女兒,才能維持家庭生活。后來,林則徐在其著文《 先妣事略》中憶述:“逾年,家君入學(xué),旋食廩餼。此后館谷雖稍充,而食指漸繁,貧如故。先妣工針鑿,又善翦彩為草木之花。大者成樹,其小至于一莖一葉,皆濯濯有生意。歲可易錢數(shù)十緡,遂資其值,以佐家計。不孝姊妹八人,皆以先慈之教,備傳其妙。不孝幼隨家君之塾,每夕歸,則敝廬四壁,短幾一檠,讀書于斯,女紅亦于斯。不孝夜分就寢,而先妣率諸姊妹勤于所事,往往漏盡雞嗚尚未假寢。其他困苦之狀,類非恒情所能堪者。不孝見而愀然,請代執(zhí)勞苦或推讓飲食,輒正色曰:u2018男兒務(wù)為大者、遠者,豈以是瑣瑣為孝耶!讀書顯揚,始不負(fù)吾苦心矣。u2019”家計雖不用代勞,但林則徐每天到書塾之前,都會先為母親姊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xué)后,則再到店鋪收錢交回母親。貧苦的童年和嚴(yán)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時都保持清儉的習(xí)慣和察民疾苦的作風(fēng)。

    林則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開明的父親教導(dǎo),還有一個溫馨的家庭,童年是非?鞓返。鄰居常常聽到林家吃飯時的歡笑聲,探看之下,不過是十多個人津津有味吃著豆腐。后來林家以此事來教誨子孫知足常樂的道理。

    少年啟蒙

    盡管林則徐家境寒苦,但是林賓日非常重視教育。四歲時,父親林賓日已將他攜入塾中,教以曉字。七歲,已經(jīng)熟練文體,在當(dāng)時來說是非常早的事。由于林賓日幼時家貧,到十三歲才入書塾,常常被同學(xué)嘲笑,為免兒子和自己一樣命運,教書時便將他攜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聽學(xué)。

    林賓日教學(xué)方法不同于一般教書先生,教育態(tài)度既講究又開明。他不只重追求學(xué)問,還注重品格修養(yǎng);不求死背,不求體罰,循循善誘,讓學(xué)生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在他教書的五十年當(dāng)中,中舉或考上進士的多達數(shù)十人,最杰出的還是兒子林則徐,他八、九歲時,就在學(xué)堂上寫出了“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詩句,震驚四座,他在書塾常常以佳作得到獎金,眼見家境依然貧窮,有人曾叫林則徐改業(yè),但林賓日不許,他認(rèn)為兒子日后必飛黃騰達,名成利就。

    林則徐

    林則徐十二歲時,孔廟召童生任 佾生,經(jīng)一輪選拔之后,林則徐當(dāng)選任佾生,為祭祀樂舞的人員。

    鰲峰書院是福建當(dāng)時的最高學(xué)府,入讀書院者皆非泛泛之輩。院長是敢于蔑視 和珅、剛直不阿的教育家 鄭光策。在鄭光策指導(dǎo)之下,林則徐專心向?qū)W,寫有讀書札記《云左山房雜錄》,將 諸子百家一同采納。

    入讀期間,林則徐通過父親結(jié)識漢學(xué)家 陳壽祺。陳壽祺為人憤世嫉俗,對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和官場有深刻的思考。他經(jīng)世匡時之思想對林則徐有潛移默化作用。與他同時入讀的還有鄭光策女婿梁章巨。兩人少時已經(jīng)交往甚頻,加上梁章巨早已接受鄭光策“ 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加深林則徐“經(jīng)世致用”之思想,兩人同時立下“經(jīng)國救世”之志。

    中舉成家

    河南省永城縣知縣 鄭大模有次遇到林則徐,對他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認(rèn)為此子必成大器。

    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xiāng)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就在揭曉成績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 鄭淑卿為妻,以當(dāng)時來說,進士門第出身的鄭家千金嫁給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見的事情。自此林則徐在鄭淑卿在世時都沒有納過妾侍,終其一生情深不渝(據(jù)林則徐長房后人林鴻漢表示,鄭淑卿逝世后林則徐曾續(xù)弦再娶)。林則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緒年間,英國的 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制作蠟像,成為少數(shù)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以表敬意。

    年底,新婚燕爾的林則徐離開家人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但名落孫山;剜l(xiāng)后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shè)“補梅書屋”開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會試。

    官宦之路

    初任仕途

    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則徐擔(dān)任廈門海防 同知書記,專責(zé)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yán)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fēng),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認(rèn)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擴視野。其任內(nèi)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 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 幕僚。

    張師誠為何選林則徐為幕僚的說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傳說,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發(fā)現(xiàn)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那時正值除夕,依慣例各地官員都要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張將林則徐召來代草拜折,途中諸多刁難,整夜在他居所外連放爆竹,又改動拜折,要林則徐重抄一遍。張師誠觀察林則徐的修養(yǎng)和態(tài)度,只見他認(rèn)真謄寫一遍,非常欣賞他人品及才華,就請他納入幕僚。

    張師誠位極人臣,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xué)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知識、權(quán)術(shù)一一傳授給林則徐,甚至他在嘉慶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鎮(zhèn)壓海盜 蔡牽時亦一同隨往,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zhèn)壓。張師誠事后稱贊林則徐:“是役也,僚屬睹余督剿之勞,僉謂非余先得賊蹤,飛檄催戰(zhàn),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張師誠推薦林則徐父親林賓日為樂正書院主持,林家經(jīng)濟得以改觀。后林則徐又在這年參加燕京會試,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張師誠幕府當(dāng)幕僚。直到嘉慶十六年(1811 年),26 歲的林則徐赴京會考,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選為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從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任庶吉士

    嘉慶十八年五月初九(1813年),林則徐入翰林院庶常館任庶吉士。同年九月初七(1813年9月30日),天理教起事,教徒直攻打至京師,林則徐親睹事態(tài),他后來作書《強忠烈公遺墨后》,紀(jì)念當(dāng)時被教徒處死的滑縣知縣 強克捷。

    林則徐在翰林院度過七年歲月,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京官。七年期間,他的子女相繼出世。嘉慶十九年(1814年)正月初四,長子 林汝舟出生;次子林秋柏出生三日而殤;后來長女林塵譚、次女林金鸞(后夭折)亦出生,單較二百兩銀年俸,根本不足以應(yīng)付家庭開支。唯有間中在書塾教書,或寄賣自己的書法作品幫補家用。在翰林院期間,他著經(jīng)濟專書《北直水利書》。

    林則徐雖不善社交,但他于嘉慶十九年加入了由地位不高的京官組成的 宣南詩社,結(jié)交 黃爵滋、 龔自珍、 魏源等人,林則徐成為他們的領(lǐng)袖。

    憤而罷官

    嘉慶二十一年閏六月初十日(1816年8月1日),林則徐離開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他父親林賓日得知此事后,因感懷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特地致信兒子,要兒子慎選人才。林則徐此后多次任考官期間,均公正嚴(yán)肅地工作,因此在士人之間博得良好的名聲,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則徐討論請教。林則徐后來記述自己對考官工作的態(tài)度:“則徐典試江西,府君自以踲于場屋,倍知科名之難,屢諭衡文當(dāng)慎之又慎。已薦之卷,首場三藝當(dāng)通閱到底,遂篇分評;未薦之卷,亦必逐卷有朱筆批點”。

    林則徐如此重視科舉,但他的好友 龔自珍和 魏源見識到科舉之弊端嚴(yán)重,認(rèn)為科舉是對人才的埋沒和摧殘,因此曾為此事爭論。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則徐任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撫 琦善辦事不力,引發(fā)大水災(zāi),林則徐不懼琦善滿洲貴族的背景,向嘉慶帝直奏琦善的無能。他為官清廉,不畏權(quán)勢,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導(dǎo)致同僚的猜忌、冷嘲熱諷,林則徐因此對官場厭倦。

    道光元年(1821年),林賓日病危,林則徐以照顅父親為由辭官而去。乘船返回家鄉(xiāng)期間,妻子鄭淑卿在船上誕下三女 林普晴,返回福州時,林賓日已病愈。

    復(fù)職

    林賓日陳帙夫婦及家鄉(xiāng)的鄉(xiāng)親父老極為反對林則徐辭官的決定,而且在家鄉(xiāng)也不知用什么技能求生,唯有不情不愿地再涉官場。他的主師 曹振鏞、房師 沈維鐈一直為林則徐斡旋,道光帝亦知林則徐任內(nèi)的政績卓越,特地召見夸賞他,并破格復(fù)林則徐職。自此,深受道光帝寵重的林則徐青云直上,終可以一展抱負(fù)。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1823年2月17日),林則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期間澄清江蘇吏治,改革審判程序,親自裁決案件。甚至黑夜?jié)撔校鞑榘翟L,驗尸時亦親自動手。短短在任四個月內(nèi),就把江蘇的積壓案件處理十之八九,被江蘇人民稱頌為“林青天”。他并認(rèn)為江蘇之風(fēng)氣敗懷,全因鴉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蘇禁煙。

    同年夏季,江蘇大水災(zāi),社會動蕩不安,人民聚集,將成民變,官府照樣追稅。江蘇巡撫韓文琦力主用兵鎮(zhèn)壓,林則徐極力反對,他乘船前往災(zāi)變地區(qū),賑濟災(zāi)民,平息民憤,恢復(fù)社會秩序。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陜西按察使、代理 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diào)任江寧 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陜南略陽一帶發(fā)生水災(zāi),遂留陜暫理原職,赴 略陽察看災(zāi)情,安置受災(zāi)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diào)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面對關(guān)系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jié),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fēng),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查看沿河地勢,水流情況。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diào)任 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nóng)業(yè)、漕務(wù)、水利、 救災(zāi)、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nóng)耕技術(shù),推廣新農(nóng)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rèn)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nóng)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nóng)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nèi)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zāi)的境況,林則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shù)千里長堤,安瀾普慶,并支河里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chǎn),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受命禁煙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 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煙。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 十三行洋商,責(zé)令轉(zhuǎn)交 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并具結(jié)保證今后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yán)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钡馍叹芙^交出,經(jīng)過堅決的斗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wù)監(jiān)督義律和 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dāng)眾銷毀。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fā)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 顛地。

    橫遭誣陷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后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譽為:“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過55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yán)密布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 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 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 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 伊里布查清英軍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絕其貿(mào)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zé)連續(xù)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琦善是妥協(xié)派的骨干,當(dāng)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煙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翻臉,指責(zé)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并命令“交部嚴(yán)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 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fā)落。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1日,林則徐又接到圣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zhèn)海聽候諭旨。到鎮(zhèn)海后,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dāng)?shù)氐暮7澜ㄔO(shè)事宜,力圖“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 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zhàn)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zé),他竟造謠說,英方是愿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zhàn)敗的責(zé)任再次歸罪于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wù),以致英軍發(fā)起進攻后,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fā)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fù)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dāng)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fā),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diào)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 頂戴署理陜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授陜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陜上任。這時的陜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zhàn)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diào)撥陜西征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陜西捐銀一百多萬兩。鴉片戰(zhàn)爭后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陜西,僅西安府咸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征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dāng)于上繳正銀數(shù)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連發(fā)生災(zāi)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 刀客”與當(dāng)?shù)鼗孛衤?lián)合起來,反抗官府的斗爭此起彼伏。

    病重逝世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云貴總督 。到任后,以維護云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年)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xiāng)調(diào)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zhèn)壓 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 普寧行館。在報喪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

    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云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jié)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為進剿太平軍作亂,故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wù)?墒橇謩t徐根本未康復(fù), 疝氣不時發(fā)作,結(jié)果他要躺在特制的臥轎,由福建、廣東山區(qū),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yán)重 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后林則徐在兒子 林聰彝及 幕僚劉存仁陪同下,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死后清廷晉贈其 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歷任一切處分悉行 開復(fù),謚 文忠。

    主要成就

    放眼世界

    千古未遇的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 促使林則徐“ 最先從封建的閉關(guān)自守 的昏睡狀態(tài)中覺醒,以全新的態(tài)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煙后,在與侵略者斗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他急于改變“沿海文武大員并不諳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 的狀況,于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了解。

    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他認(rèn)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xué)習(xí)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

    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他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shù)的落后狀態(tài)應(yīng)該制炮造船的意見;他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dāng)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 四洲志》;適應(yīng)當(dāng)時對敵斗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著人迅速編譯了《 國際法》,這在中國國際法學(xué)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它標(biāo)志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中國,,標(biāo)志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應(yīng)用于對外交涉,標(biāo)志著中國近代國際法學(xué)史的開端。從理論上說,林則徐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外交事業(yè)的先行者、中國國際法學(xué)的開山者。

    林則徐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帶了頭,成為中國近代傳播西方文化,促進 西學(xué)東漸的帶頭人。我們從中國國際法學(xué)史角度看,他在鴉片戰(zhàn)爭中,不僅是維護國際法原則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國際法學(xué)的開山者。

    治理水利

    林則徐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治水專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視并努力舉辦水利事業(yè),興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運河、黃河、長江。林則徐治水注重深入實際,事必躬親,同時還重視賑災(zāi)濟貧,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則徐曾著《北直水利書》。《北直水利書》除經(jīng)濟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后來林則徐的學(xué)生 馮桂芬將《北直水利書》改編成《畿輔水利議》。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則徐擢升東河河道總督。到任后,林則徐立即補修治水方面的知識,驗催河工,保持質(zhì)量,處分辦事不力之官員,下令檢驗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歷履勘,總于每垛夾檔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寬丈尺,相其新舊虛實,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計束,按束以稱斤,無一垛不量,亦無一廳不拆!

    林則徐做事如此認(rèn)真,令貪官無可作假, 桃汛來時,兩岸安然無恙,道光帝多次稱贊。當(dāng)林則徐的對治水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日豐,詩人 張際亮向林則徐提議將黃河河道改道北流,從山東利津入海。林則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員都反對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則徐不能獨攬全局,張際亮之提議遭否決。直到林則徐逝世前不久,還表示張際亮的治河方略是對的。林則徐逝世后, 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循 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安定陜西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林則徐任陜西巡撫后,便上書皇帝,宣稱陜西“ 東北 毗連晉豫,西南壤接川甘,道路紛歧,奸究易于出沒。如佩執(zhí)兇器之刀匪,此拿彼逃,最為民害” 。并表示決心要把“ 除暴安良” 、“ 嚴(yán)緝捕以靖地方”,作為接任陜西巡撫后的“ 首務(wù)” 。當(dāng)時刀客的活動主要在關(guān)中地區(qū),尤以渭南、富平、大荔、蒲城一帶最盛行。他們“ 有窩巢以為藏身之固, 有器械以為抵御之資” 。所以“ 不獨兵役避其兇鋒”,即州縣營員亦“ 惜費憚勞” , “ 望而卻步”。林則徐上任后, 對地方官吏兵勇的所謂“ 錮習(xí)” ,首先是“ 剖析開導(dǎo), 務(wù)令極力破除”, 增強他們“ 緝匪” 的勇氣和信心,然后以“ 馬得諷糾眾奪犯傷差案”,從渭南刀客下手。此案原發(fā)生在五、.六月間,七、八月林正式接任后,便“ 親提研鞠”,除判首犯馬得諷以斬刑、“ 就地正法” 外, 而將刀客趙恩科子、史雙兒等人,“ 不分首從,發(fā)云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 。到是年底,由于林則徐積極督剿,在關(guān)中東部各縣,以及陜北的安塞等縣,又相繼緝獲146 人,其中明確稱為“ 刀匪” 的有46人, 均從嚴(yán)懲處 。對林則徐積極鎮(zhèn)壓刀客的行動, 道光帝朱批“ 所辦甚好”,大加贊賞。

    在鎮(zhèn)壓了“刀客”之后,林則徐采取了一系列賑災(zāi)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萬石存糧向貧民 平糶,對于無力購糧的極貧戶與老弱病殘者,由官方收養(yǎng),省城西安即收養(yǎng)極貧百姓三四千人;勸紳商富戶出錢出糧救濟其所在村寨的貧困戶,并令地方官與各地富戶收買、質(zhì)押耕牛,以免影響耕種;另一方面,向清廷連上《被旱各屬分別緩征折》《咸寧等十二州縣應(yīng)征糧石展限奏銷折》,請求朝廷緩征錢、糧。為從根本上免除災(zāi)荒,他籌議興修關(guān)中水利,命陜西督糧道張集馨對《 關(guān)中勝跡圖志》一書加以研究,提出方案。這一計劃終因費用太大,未能實現(xiàn)。林通過上述多種辦法,使陜西局勢得到暫時的穩(wěn)定。

    防衛(wèi)新疆

    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 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rèn)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fā)現(xiàn) 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qū)。于是他明確向 伊犁將軍 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zhàn)”,有備無患。他還領(lǐng)導(dǎo)群眾興修水利,推廣 坎兒井和 紡車,人們?yōu)榧o(jì)念他的業(yè)績,稱為“ 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jù)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jié)合當(dāng)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yán)重性,臨終時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dāng)見之。” 果不其然,六十余年之后,數(shù)百萬領(lǐng)土已被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

    廣州禁煙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則徐在兩湖總督任內(nèi)向道光皇帝上書言事,痛陳 西方國家對我國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讀后深為所動, 即于同年12 月31 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使粵查禁鴉片。

    在廣州禁止鴉片的過程中,林則徐意識到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mào)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為抗擊鴉片侵略,戰(zhàn)勝敵人,他進行了大量的“師夷之長技以制敵”的軍事變革實踐。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zhàn),修建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 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zhàn)的勝利。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 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斗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于侵略的決心。

    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dāng)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㈤T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林則徐領(lǐng)導(dǎo)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嚴(yán)厲地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yán)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zhèn)壓過少數(shù)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guān)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還主張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技術(shù),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則徐生于乾隆五十年,歷經(jīng)嘉慶、道光兩代,咸豐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從政為官四十年,先后擔(dān)任多職,但他的正直清廉,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贏得“林青天”的美譽。林則徐一生在14個省擔(dān)任過多種官職,他的非凡之處,是時時處處都表現(xiàn)出一絲不茍的責(zé)任感。有了責(zé)無旁貸的獻身精神,辦法總比困難多。當(dāng)時有人評價林則徐 “ 無一事不認(rèn)真 , 無一事無良法 ”。雖然林則徐的實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硯滅的命運,但林則徐殫精竭慮地干成的每一件實事不管是在局部上還在具體問題上,都給國家,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則是不可否認(rèn)的。林則徐每任一職 , 每做一事,從來沒有敷衍馬虎過。 實干加智惠,貫穿于林則徐為官從政的全過 程,或者說林則徐的一生就是實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許多偉大歷史人物一樣,林則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林則徐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解體、外國資本主義人侵、國家獨立受到嚴(yán)重威脅的時代。他和愛國開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龔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國家于富強和外御強敵、捍衛(wèi)國家獨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對外來侵略和維護清朝統(tǒng)治當(dāng)作解除“ 內(nèi)憂外患” 的兩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應(yīng)詔前往桂林鎮(zhèn)壓天地會起義,足以說明他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則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名家點評

    美國學(xué)者馬士·《 中華帝國對外關(guān)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員,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欽差的整個經(jīng)歷明凈如水晶。他的動機是禁止鴉片的輸入和消費,為了達到此目的,他準(zhǔn)備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務(wù)是毫無希望的。”

    英國著名香港史專家安德葛·《 香港史》:“ (林則徐的禁煙計劃)以果斷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擊,使得英國人出乎意料,(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林則徐會以果斷、活力和對中國利益的獻身精神來付諸行動!

    美國華裔學(xué)者張馨!ぁ读謿J差與鴉片戰(zhàn)爭》(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奮、改進政府工作的強烈愿望以及全力為民謀利的信念而著稱。在所有19 世紀(jì)的中國政治家中,林則徐的形象和影響都超過了其他人!

    曾任英國駐香港總督兼駐華公使包令·《欽差大臣林則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則徐是) 中國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林則徐是該國人民的縮影——那個龐大帝國的輿論集中表現(xiàn)在這個人身上。他是中國的一位理想的愛國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萬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傳統(tǒng)的智慧結(jié)合了起來,(是)中國愛國志士的驕傲,(他) 太偉大了,不會被人遺忘,(林則徐) 忠誠地、幾乎不間斷地為他的國家服務(wù)了36 年!

    軼事典故

    名字來由

    則,學(xué)習(xí)、效法。徐,指的是福建巡撫 徐嗣曾(ceng)。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字少穆, 石麟。

    一種說法:據(jù)程恩澤《題林旸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lián)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余又給字“少穆”,“石麟”。

    另一種說法:他出生時有一個不尋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赤日炎炎。林賓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進了門,他自己便去鎮(zhèn)上想買點 龍眼等滋補品回家。正巧,福建巡撫徐嗣曾從鄉(xiāng)下察看災(zāi)情回衙,,差役鳴鑼喝道,隨從們擁簇在大橋的前后左右。不想半路突然陰云密布,雷聲隆隆,頃刻間大雨瓢潑如注。徐嗣曾是個體察民情、關(guān)心手下的好官,他當(dāng)即吩咐眾人找地方避雨?墒沁@兒曠野茫茫,唯見山岙邊有間破舊小屋,眾人趕忙去檐下暫避。突然,屋內(nèi)傳出一陣嬰兒墜地的呱呱啼哭聲,正巧林賓日也在此時趕了回來。他見一位堂堂二品紅頂花翎大官員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門口,大吃一驚,也顧不得滿地水淋淋,匆匆跪拜。徐嗣曾雙手把林陽谷攙扶起來說:“古人云:u2018天生萬物,唯人為貴。u2019你為大清國生了一個好子民——說不定將來還是棟梁之材,不能拜、不能拜,本官還應(yīng)該祝賀你才是哩!”林賓日見這位巡撫大人和藹可親,全無半點官架子,內(nèi)心十分感動。為紀(jì)念這次天造地設(shè)的奇遇,他興奮地給兒子取名為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皠t”是“效仿”的意思。因為林賓日知道巡撫徐嗣曾重視知識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夠效仿徐嗣曾,做一個清官,因此就給剛出生的兒子取了個“則徐”的名字。

    改詩深意

    林則徐的女婿 沈葆楨,年輕時功名未就,跌宕不羈,曾有詠新月詩云: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林則徐讀了,認(rèn)為女婿詩雖好,但卻小有不妥,于是替他把“必”字改為“況”字。沈葆楨的詩托月言志,未免自視清高,氣量偏狹。林則徐把它改為“何況清輝滿十分”,詩意迥然不同,成為功名未就時,蓄才積識以備濟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實現(xiàn)治國安邦的宏圖大業(yè);而且對照上下句,詩中隱含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深意。一字之差,反映了翁婿兩人的不同襟懷。

    藏書之好

    從政之暇,尤喜藏書。舉進士后,居于文藻山,早年以“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頌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為志,潛心搜羅前朝及當(dāng)代各類書籍。藏書樓有“七十二峰樓”、“云左山房”,專用貯書,積三十余楹。貶謫伊犁時,以大車7輛,載書20篋。臨行前賦詩云“縱使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有《云左山房書目》抄本傳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xùn)|節(jié)帥,江左中丞”、“寵辱皆忘”、“讀書東觀,視草西臺”、“吳越秦楚齊梁使者”等十?dāng)?shù)枚。原藏書之所“七十二峰樓”于1948年被洪水沖垮,福州市政府撥款重建。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等,后匯為《林則徐集》。

    太極芋泥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時,英、德、美、俄等國的領(lǐng)事為了奚落中國官員,特備了西餐涼席“招待”林則徐,企圖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丑。事后,林則徐也設(shè)豐盛筵席“回敬”,這些領(lǐng)事先生。幾道涼菜過后,端上了一盤顏色暗灰而發(fā)亮,深褐又光滑,似兩條魚顛臥其中,不冒熱氣,猶如冷菜。一位外國領(lǐng)事拿起湯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燙得兩眼發(fā)直,吐都來不及;又聽得“吱”一聲,只見另一位領(lǐng)事的嘴唇也燙出了一圈紅紅的“花邊”,其他客人都給驚呆了。這時,林則徐漫不經(jīng)心地站起來介紹說:“這是中國福建的名菜,叫做 太極芋泥!睆拇耍摬嗣脒h近。

    雨化事件

    林雨化,字希吾,是林則徐的同族長輩,亦是林賓日所創(chuàng)立的 真率會的中堅分子,為人正派不阿,不畏權(quán)勢。他揭發(fā)當(dāng)時的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營私舞弊,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fù),林雨化拒不認(rèn)罪,錢士椿則迫林雨化父親代押。結(jié)果林雨化被監(jiān)禁七個月后,遣戍新疆,途中受盡折磨,直到六十歲時獲釋歸鄉(xiāng)。

    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感到無限憤慨,林則徐少時已經(jīng)從父親口中聽聞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見林雨化。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了林雨化,拜讀其著作。之后,林則徐對吏治腐敗加深了認(rèn)識,日后對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

    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lǐng) 李綱之祠不遠,結(jié)果那里成為他和朋友聯(lián)誼之所。此后,林則徐特別游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跡,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來他和友人梁章巨發(fā)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又重修 于謙祠墓。

    同榜之誼

    潘錫恩,曾任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晚年晉封太子少保 ,去世后賜謚號“文慎”。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開科取士后,林則徐赫然列居放榜單中第二甲九十二名進士中的第四位,潘錫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進士后兩人都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其后潘錫恩在任會試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寫的《澄海樓賦》一文深受嘉慶皇帝的欣賞。這兩位彪炳史冊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慶、道光時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潘錫恩是位水利專家,主持治(黃)河工程,不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還寫過《畿輔水利》等專著。因為這些原因,林則徐對潘錫恩的學(xué)問和人品很是欽佩,兩人交情深厚。清代 方浚師所著的《 蕉軒隨錄》中有一副林則徐贈潘錫恩的對聯(lián):“三策治河書,緯武經(jīng)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賦,掞天藻地,蔚為華國文章。”這副對聯(lián)是林則徐對潘錫恩一生功業(yè)的最高肯定和褒獎。

    親屬成員

    父親:林賓日

    母親:陳帙

    妻子:鄭淑卿

    大兒子:林汝舟(1814 年生)

    二兒子:林聰彝(1824 年生)

    三兒子:林拱樞(1827 年生)

    哥哥:林鳴鶴

    弟弟:林霈霖

    八名妹妹

    個人作品

    主要著作

    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荷戈紀(jì)程》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后輯為《林則徐集》。

    林則徐著作包括奏折、 公牘、文鈔、詩詞、信札、日記以及他主持翻譯的《 四洲志》等譯作。這些著譯散藏各地,長期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整理。

    《 林則徐全集》分奏折、文錄、詩詞、信札、日記、譯編六卷,共十冊。

    書法作品

    林則徐書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 集王圣教序》為基本路數(shù),屬于 傳統(tǒng)派系,通篇秀勁乃其可貴之處。同時,從林氏楷書作品亦足可見其臨池之功力。

    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齋墨跡》中說:“初學(xué)臨摹輒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鐘張羲獻,是猶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臥必矣”。可見,林氏有自己的學(xué)書心得,從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張。實際上,林氏并沒有忽視“ 取法乎上”的傳統(tǒng)共識,其楷書,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純?nèi)皇翘迫说囊?guī)矩,還在點劃使轉(zhuǎn)之間偶爾透露出晉人的風(fēng)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

    林氏的書法取勢,端重安詳,絕無矯揉造作的氣息,雖不屬于雄強一路,但其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一股中華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氣、凜然大義。

    墓址和后世紀(jì)念

    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在福州市省軍區(qū)內(nèi),郊馬鞍村金獅山麓,坐北向南偏東南57度,面對 五鳳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為三合土夯筑,五層墓埕,面寬14.6米,縱深37米。封土隆起,形如覆 釜。封土后護坡正中飾一圓形的“壽”字,直徑0.82米。

    封土前豎立一塊高1.08米、寬2.55米、厚0.16米的墓碑,一是御賜祭文,一是御賜碑文。正中的供案桌上立長方形石碑牌,上鐫楷書56字,寫法屬傳統(tǒng)形式,讀時先中行,繼右行,隨之左行,再回讀右而后左,余此類推。

    碑牌上所列官銜都是林則徐的,按當(dāng)時“父以子貴”的規(guī)例,做父親的死后也可以享用。供案左右的轉(zhuǎn)角柱上鐫有對聯(lián):“百丈松楸馴鹿土,千秋佳節(jié)臥牛眠。”碑面陰刻:“皇清誥封資政大夫、兩淮鹽政、前江蘇按察使晹谷林公、配陳夫人,男少穆公、婦鄭夫人,出繼男雨人公、婦李孺人壽域。道光丙戌年仲夏吉旦立。”楷書,直下11行(讀序自中、左、右),字徑12厘米。

    碑文中的“晹谷林公”為林則徐父林賓日(1749~1827年);“陳夫人”為林則徐母陳帙(1759~1824年);“少穆公”即林則徐,“鄭夫人”為林則徐妻鄭淑卿(1789~1847年);“雨人公”為林則徐弟林霈霖,“李孺人”為霈霖妻李氏。此墓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則徐因母喪守制,為其父母營造的,林則徐逝世后附葬于此。

    行星命名

    2000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則徐 誕辰215周年之際,坐落在林則徐出生地福州市左營司的“林則徐星”紀(jì)念碑揭幕,寓意著“ 林則徐星”從這里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臺 陳建生院士發(fā)現(xiàn)了一顆小行星。按照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規(guī)定,誰發(fā)現(xiàn)了小行星,誰就擁有命名權(quán)。陳建生院士領(lǐng)導(dǎo)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和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成員、北京天文臺朱進博士,提議將新發(fā)現(xiàn)的這顆小行星命名為“林則徐星”。林則徐的禁毒和治水業(yè)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rèn),因此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zhǔn)了中科院的建議!傲謩t徐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沿橢圓軌道以4.11年的周期繞太陽運動。

    紀(jì)念設(shè)施

    福州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墓、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林文忠公祠(即 林則徐紀(jì)念館)和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出生地、林則徐故居、林則徐西湖讀書處、升山摩崖題刻以及林則徐星石雕像等。

    林文忠公祠

    位于福州市烏石山下澳門路兩端,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3000平方米,現(xiàn)重修一新。林則徐出生地紀(jì)念館位于福州市中山路,1997年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26日,市政府在館內(nèi)開辟了“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曾失火。林則徐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灶北路,是林則徐逝世前在家鄉(xiāng)的住處,1961年被列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林則徐紀(jì)念館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澳門路16號,原是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后,該祠屢被占作他用。1982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fù),辟為林則徐紀(jì)念館,對外開放。林則徐紀(jì)念館為古典木構(gòu)建筑,略呈長方形,坐西朝東。館內(nèi)主要部分有甬道、儀門、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辦公樓等。展覽以大量的實物、照片、圖表、模型等表現(xiàn)了林則徐愛國憂民的一生。特別是虎門銷煙模型,采用現(xiàn)代的聲光電手法,形象地再現(xiàn)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的壯舉。

    林則徐基金會

    于1997年在紐約華埠立有林則徐銅像,銅像基座上題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驅(qū)林則徐”以及英文的“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林則徐銀幣

    中國人民幣5元面額的林則徐銀幣,重22克,共發(fā)行30000枚。

    紀(jì)念郵票

    1985年, 中國人民郵政發(fā)行林則徐誕生200周年紀(jì)念郵票二種。面額人民幣8分郵票,編號J.115(2-1)。面額人民幣80分郵票,編號J.115(2-2)。

    林則徐紀(jì)念園

    2010年落成于廣州市珠江江畔的 海印橋北岸。

    紀(jì)念郵票

    1985年8月30日我國發(fā)行了《J115 林則徐誕生二百周年》紀(jì)念郵票

    藝術(shù)形象

    林則徐藝術(shù)形象

      

    時間   作品名 演員/作者   作品類型 
    1959年 《林則徐》趙丹電視劇 
    1999年《林則徐年譜新編》來新夏書籍 
    2000年   《林則徐傳》楊國楨書籍   

    名人推薦
    • Kathryn Scola
      Kathryn Scola是一名編劇,代表作品有《Night Unto Night》、《埃芬哈姆上校的奇襲》等。
    • 周沆
      周沆,字季貞,號遁叟,漢族,貴州遵義老城東門人,生于1874年農(nóng)歷1月13日。17歲著《淚羅吊靈均》曾在東北生活過去著《滿洲編年紀(jì)要》1996年10月作為國家重要古籍文獻出..
    • Elise Eberle
      Elise Eberle是一名演員,代表作品有《Chasing the Devil》、《酷我隨行》等。
    • 金武祥
        金武祥,原名金則仁,光緒十六年,授赤溪直隸廳同知,后隱居不再為官。
    • 李·科布
      李·科布(Lee J. Cobb)是一名演員,1911年12月8日出生于美國紐約,逝世于1975年2月11日。代表作品有《L·B·瓊斯的解放》,《十二怒漢》。
    • 阿道夫·多伊歇爾
      阿道夫·多伊歇爾(Adolf Deucher,1831年2月15日-1912年10月17日)瑞士政治家,瑞士自由民主黨成員。1883年4月10日被選為瑞士聯(lián)邦委員會委員,任職至1912年7月10日在...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