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宋華子
性別:女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春秋齊國
朝代:春秋時期
籍貫:齊國
民族:汗
職業(yè):齊桓公之妾
春秋時期的平妻制度
平妻,就是明清時候的個別小說中描述的,個別商人做生意,家里有個妻子,然后一直出門在外的,做生意的地方再弄個妻子的,但是,如果兩人見了面,也是一個正妻,一個是妾室,除非一直不見面,那么,在外一個以妻子相稱。與妾不同的是平妻不需向元配行妾禮,但實際上的地位仍然不及元配,平妻仍然要稱元配為大姊。除了中國古代之外,六世紀前的日本與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也是平妻制。
歷史
自古道“一發(fā)妻二平妻四偏妾”,這就是三妻四妾了。明代納妾之?dāng)?shù)早不受限制了,可是平妻卻仍受限,位極人臣者,最多也只能有一個發(fā)妻、兩個平妻。中國古代某些朝代禁止男性多娶一名正妻,宋朝之前,平妻這種習(xí)慣并不普遍,較為人所知的有:五帝時期,帝堯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姐妹都嫁給了帝舜,姐妹二人共侍一夫。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有三個妻子(夫人):王姬、徐姬、蔡姬,還有六個妾(如夫人):長衛(wèi)姬,少衛(wèi)姬,鄭姬,葛贏,密姬,宋華子。西晉的賈充先娶李婉,再娶郭槐,稱為“左右夫人”。北周天元皇帝宇文赟五皇后并立,元配天元大皇后以外四名皇后都是平妻。明、清時期商人地位提高,由于商人經(jīng)常出外經(jīng)商,已婚的商人往往于其他地區(qū)再娶妻,又分與元配同住和另外置宅安置的,另外置宅安置的又稱外室。
香港在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割讓給奉行習(xí)慣法的英國,所以在1911年清朝結(jié)束在中國的統(tǒng)治、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后建國并實施新憲法后,香港華人仍依據(jù)《大清律例》為法例,所以保留了平妻的不平等婚姻制度,迄至1971年最后一條有關(guān)婚習(xí)俗的法律被成文法取代才正式實行一夫一妻制。
相對于妾,平妻的法律及社會地位等同于正式配偶,所生的子女被視為有遺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嫡子女,而妾所生或非婚生子女則被視為“庶出”。
平妻亦擁有死后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權(quán)利,或在丈夫的第一配偶死亡后遞補法定妻子地位,在迎娶過程中亦采等同于正式配偶的明媒正娶儀式。由于元配與平妻所生之子女都是嫡出,有些男性的平妻死后,會發(fā)生兩房嫡子女爭產(chǎn)的事件。
左傳
《名號研究》:左僖十七齊桓公“內(nèi)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wèi)姬……少衛(wèi)姬……鄭姬……葛姬……密姬……宋華子”,杜注:“宋華子”云:“華氏之女,子姓!弊蟪墒濉岸A,戴族也”,謂華元、華喜為宋戴公之后,然則華氏子姓也。宋華子為宋國華氏之女,宋、其母國也,華、其母家氏,子、其母家姓也。
齊,僖十七,宋華氏女,生公子雍。
宋華子病忘論
宋者火所次而明,陽者性常浮而動。里則處而非奧,華則敷而離根。子則又其嬰孩之時也,中年則湛人偽之深病。忘則還性天之暫,復(fù)而謂之病者,是世俗之病,非迷罔之疾也。故動而開天,所以生智慧。靜而藏天,所以全淵默。德有心則作德于物,物之知心有眼則役心于物,物之見知見立則方寸擾矣。本然之忘,恬不為迷。妄情之息,反以為病。安知夫古人語致道者,必貴忘乎。夫人相忘于道術(shù),真也。魚相忘于江湖,性也。有足則屨,非真忘足,則屨適矣。有腰則帶,非真忘腰,則帶適矣。隨姻而上下者,忘火也。操舟若神者,忘水也。醉者墜而不傷,忘車也。兀者喪而不見,忘足也。彼忘者若是,其真也。華子之病,幾其真者歟。真則致一矣。夫朝取而夕忘,一于朝也。夕與而朝忘,一于夕也。在途而忘行,一于途也。在室而忘坐,一于室也。今不識昔,一于今也。后不識今,一于后也。忘取與,是忘物也。忘行坐,是忘所也。卒也先后之不識,非獨忘也。且獨奈何以此而謂之病也耶。既以謂之病,則宜有受之者。忘則又受之者,誰乎不知。未嘗問且闔室而毒之,毒之弗已,又從而卜之,不知此非吉兇之所能知也。卜之不已,又從而禱之,不知此非鬼神之所能窺也。禱之弗已,又從而醫(yī)之,不知此非陰陽之所能寇也。三者無所用其術(shù)。儒者又躡其后而唱之,欲為治之也。魯者文物之地,儒者仁義之術(shù),大全自此祈也。然彼自無疑,則卦卜奚占。彼自無愆,則祈請奚梼。彼自無疾,則藥術(shù)奚攻。欲愈其忘,試化其心,使心有知,試變其慮,使慮知有。露之使知寒,餓之使知饑,幽之使知明,心非一而為物耦矣。其寒而知求衣,其饑而知求食,其幽而知求明。見非獨而有對矣。鑿之七日,混沌之七竅遂開。除之一日,世問之萬態(tài)俱起。大怒而黜妻子,知其有親于我而責(zé)之深也。操戈而逐儒生,知其有求于我而憾之切也。數(shù)十年之境,頓生須臾之忘,安得是故存亡也,得失也,一及樂也,好惡也,向也各不知,今也營營不已。蓋無心則忘,有心則恐,是八者,安知足以累心乎。子貢問于孔子而怪之,以其溺于博學(xué)之辯也?鬃宇欀^顏回而記之,以其造于坐忘之虛也。然華子病忘,非誠忘也。方其忘則冥然而忘,及其悟也,則弗然而怒。是將以擾擾者為妄耶,默默者為真耶。殊不知忘時擾擾之境自存,悟時默默之妙非遠。夫何恐之有。嗚呼。心本無心,因物則心,故心亡為忘。智本無智,因知而智,故智徹為德。徹則不知忘之為忘,而忘亦忘矣。古之人貴夫坐忘而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