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末畫家 馬漢三:馬漢三,清末山水畫家,章丘市明水鎮(zhèn)牛牌村人。生卒年月不詳。作品多以煙云、村落、堤崖、漁舟為描繪對象,墨暈黝潤、煙云生動,凡峰巒林壑、屋宇舟車、溪橋人物均應(yīng)物象形之至。而四季云霞變幻,風雨晦明,無不值染入微,在章丘、周村及江北各地有其作品傳世,因其名重及畫價昂貴,多有臨摹之作,故真贗混雜。
生平
清人繪畫,大都極力師承古人,馬漢三的煙云山水主要師承當時寓居滬上頗負盛名的山水畫家 吳石仙。
煙云山水追求明媚、空漾、濕潤、神秘的藝術(shù)效果,要求畫家對紙性、水墨特性有深刻的了解和熟練的駕馭能力,否則難以成畫。據(jù)傳當時 吳石仙在技法方面相當保守,閉門作畫,拒不收徒。
馬漢三少年南游,慕名欲結(jié)識 吳石仙隨其學習煙雨技法,苦于不得接近,遂裝扮成啞巴,每日在吳寓門前清掃,引起吳的注意,與之接觸,方知言語不能,見其體貌俊健,生性聰慧,有意收其為書童,手語交談,馬漢三欣然應(yīng)允遂入?yún)鞘僧嬍遥咳兆冯S其左右,為吳磨墨抻紙,侍奉案側(cè),得見吳石仙作畫細法,落墨著色,勾波點染,濃淡干濕,催發(fā)滲化。尤其是 吳石仙從不外傳的特殊技法,也得以親見,朝夕揣摩,目識小記,每遇吳石仙外出,則盡心摩寫,反復(fù)實踐,終得要訣真諦。
久之,吳派山水有假畫行于市,摹品技法之精湛,湖山煙樹效果之神妙,雖系摹品,實可亂真,一時震動上海畫壇,假畫何人所為, 吳石仙百思不解。經(jīng)反復(fù)查詢,疑及啞巴書童馬漢三。一日佯裝外出,旋即折回,馬正伏案潑墨,收拾不及,真情敗露,馬漢三即伏地叩首,陳述入室學畫動機,乞求吳之諒解。精誠所至, 吳石仙甚為感動,盡釋所怨,對馬漢三提出約法兩條:一是離開上海,二是畫價每幅不少于十兩白銀。
馬漢三恪守吳之所囑,攜藝回到山東,歷游江北各地,作畫不輟藝聲日高。清末民初,煙雨山水素有“南吳北馬”譽,其真品現(xiàn)在被列為國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