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淮是“永嘉黃氏族系”始遷祖黃中(794~887)字大本,號潛夫,于唐太和八年(834)自南京遷居永嘉左廂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孫。
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四日,黃淮出生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育材坊(遺址在今溫州鹿城區(qū)府學巷100號原人民大會堂東南角)。父親黃性(1339~1431)名思恭,號靜庵。母親王氏(1338~1422)。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三月,全家移居巾湖里(又名幞頭河;宋朝時名孝廉坊;今名黃府巷。)八歲時,啟蒙於業(yè)師徐先生諱垕(1344~1405),字宗實,號靜庵,黃巖人。黃淮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薦入南京國子監(jiān),同學有常州芮善、黃巖徐德新等。
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應天府舉人,翌年登春榜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官中書舍人(從七品)。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為帝,二任黃淮為翰林院侍書;七月初三,復黃淮為中書舍人。成祖于奉天門左室召見黃淮,詢以政事,黃淮據“靖難之役”后的形勢和政局,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對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八月一日,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六人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黃淮專掌制敕,因而被后世列為明代第一任內閣首輔。八月七日,三任黃淮為翰林院編修。十一月十日,四任黃淮為翰林院侍讀。1403年改元永樂元年,從此,成祖每上朝議事,常援黃淮與解縉侍立御榻左,以備顧問。有時至深夜仍在帝榻前商議機密的重大政務。正月二十六日,黃淮奉命與解縉為會試考官,取中式472名,曾棨為狀元。四月二日,五任黃淮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永樂五年(1407)十一月一日,六任黃淮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
黃淮前后在朝任官二十年,著有與同僚應酬詩文三卷,計372(篇、首,約5.4萬字)取名為《退直稿》。
永樂十二年(1414)黃淮被漢王朱高煦誣陷,入北京詔獄十年。永樂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十六日,黃淮出詔獄,官復原職。十七日,七任黃淮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黃淮整理自己于獄中十年所吟作詩文240余題,364首(篇,約2.8萬字)分上下二卷,取名《省愆集》,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被輯入《四庫全書》1240/433~479頁。
仁宗洪熙元年(1425)正月五日,朱高熾手諭敕吏部:黃淮、楊士奇、金幼孜俱支三俸。十六日,授八任誥命晉黃淮為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宣德元年丙午(1426)八月一日,漢王朱高煦反。八月初七,敕諭黃淮等留佐鄭王瞻埈、襄王瞻墡監(jiān)國(此為黃淮第六次參與監(jiān)國)黃淮夙夜在公,待至九月初六日,宣德班師回朝,方歸私第,瘵(肺結核)病加重。得太醫(yī)徐叔拱診治。病稍緩,奏請辭官還鄉(xiāng),不許。二年(1427)月初,任黃淮為丁未科考廷試讀卷官。初夏,黃淮病勢嚴重,雖經太醫(yī)調治,沉痼仍然難愈。八月初六,由次子黃采進奏《求退致仕疏》(詳后面所附《奏詞》)稱疾辭官。初九宣宗覽奏惻然曰:“其疾若此,固留之,情有不可u2025u2025u2025!鼻仓泄儋n鈔萬貫,準黃淮暫還家養(yǎng)疾。
黃淮回歸溫州后,於茶山南柳“壽征庵”奉養(yǎng)老父。父子倆“遨游林壑,往來別墅,衣冠偉然,輝映后先,為近世所未有!毙氯辏1428)秋,慶賀父親黃性九秩大壽并且自禱身體健康,經江心寺都綱曇旭禪師指點,為弘揚佛法,特捐資舍地擇郭公山東麓興建最勝寺,戊申秋動土,逾年竣工。宣德三年,溫州知府王震議:“為黃淮立u2018少保u2019坊”,擇建於拱辰門(俗稱朔門)內北大街上,永寧橋口的一座四柱坊表。u2018少保u2019二字系黃養(yǎng)正所書,坊表竣工於宣德四年(1429)春。父親黃性頤養(yǎng)天年,於宣德六年(1441)十一月五日,享壽九十三高齡而終,七年(1442)九月六日,賜祭葬於南柳“黃府山”上。黃淮特赴北京謝恩,十二月十八日,面陳宣宗:“采頗習楷書,愿留京報效”。帝準黃采于翰林院進其書學。并賜黃淮留北京過春節(jié)。八年(1433)正月十五,敕諭往御苑觀燈,宣宗賜宴招待。二月初八,黃淮奉命為該科會試主考官(副主考王直),取劉哲等百人。三月三日,榜曹鼐為狀元。 四月二十六日,敕賜乘轎游西苑,命太監(jiān)吳誠導游,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十五人陪同(黃采亦從行游), 并賜宴萬歲山麓。六月十一日,宣宗為黃淮餞宴太液池,親題“賜歸”二字,并制長詩《太液池送黃淮辭政》!(詳后附),有“賜大學士黃淮”端硯(現藏湖南湘陰博物館);且諭以“明年朕生日,卿其復來。”頒路費回溫。秋,黃淮將宣宗長詩刻于石碑,蓋了“奎文亭”于幞頭河(遺址於今溫州黃府巷“溫州儀表廠”內)。十月,游樂清雁蕩,龍鼻洞巖刻有:“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永嘉黃淮宣德癸丑冬游!保ㄖ两褡煮w仍甚清晰)九年(1434)正月二日,黃淮自永嘉啟程赴北京,二次入覲宣德皇帝。重陽日,太監(jiān)范宏傳旨:“天寒且冷,(著黃淮)乘驛回還(溫州),期以后年u2018萬圣節(jié)u2019再來”,寵賜之禮加于初。宣德十年(1435)正月三日,宣宗朱瞻基駕崩,黃淮聞訊即啟程赴北京(進香)此第三次入覲。五月四日啟程返溫,楊士奇贈詞《水龍吟·壽黃學士》權當折柳。黃淮即次韻奉謝。ㄔ敽蟾剑S淮三次自永嘉赴北京,著有《入覲稿》兩卷,計143題目161篇(近四萬字)。
晚年生活
黃淮晚年居住在茶山南柳“壽征庵”中達二十來年。放情田園之間,怡然自樂,在其《首夏述懷》詩中曰:“杖策田塍間,歌詠聊自娛!薄督殁旨分稓w田稿》六卷,計173篇(近十二萬字),即是該時段所著述。
黃淮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六月三日于“壽征庵”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三歲,謚文簡,贈太保。翌年景泰元年(1450)十月三日,敕葬於大羅山南柳黃府山“稻桶巖”東北側。元配夫人楊氏(1376~1462);側室李氏(1385~1458)。黃淮葬事襄,黃淮長子棐(1405~1463)赴北京謝恩,欽賜棐仕尚寶司丞,棐力辭歸;次子采(1407~1461側室李氏出)仕中書舍人累官至太常少卿;三子般(下加“木”)(1414~1489)不仕,F除了茶山南柳以外,永嘉霞川(俗稱霞渡潭)、樂清沙川等地有黃族聚居。并有枝葉繁衍在美國等地。
人物評價
黃淮是明朝內閣初創(chuàng)期間的重臣,歷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榮祿大夫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知制誥國史總裁”。他先后兩度主會試,六次參與監(jiān)國,輔導洪熙、宣德兩帝,黃淮治事果斷通達,和平溫厚。
史評曰:“功在輔導”“神識洞朗,健力峻拔,有古社稷臣之風。”“通達治體,多所獻替。”在復雜多變的政治斗爭中、能“賜環(huán)以后,復躋禁近,退至引年返里,受三朝寵遇者又數十年,遭際之隆,幾與u2018三楊u2019相埒!币咽呛懿蝗菀琢恕
明成祖對左右贊許曰:“黃淮論事如立高岡,無遠不見!秉S淮對于“穩(wěn)定當時政權”起到了相當重要作用。
編修書籍
黃淮曾奉敕參與列下書籍的編修、任總裁等:
永樂元年與解縉等奉敕撰《古今列女傳》,當年十二月一日書成。
永樂元年七月初一,奉命與解縉等147人撰修《文獻大成》(即《永樂大典》的前身)成書于永樂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永樂九年十月十七日奉命重修《高皇帝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永樂十四年(1416)十二月十五日,有三百五十卷之多的《歷代名臣奏議》成書,則是黃淮、楊士奇等奉敕,經過多年編錄而成的。不過該書刻印裝訂成書之日,黃淮已被囚在北京錦衣獄中有兩年多時間了。
洪熙元年五月初四奉朱高熾敕黃淮參與纂修《太宗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宣德元年閏七月初四奉朱瞻基敕參與纂修《太宗、仁宗實錄》被任命為總裁官。
代表作品
《御制恩賜詩》贊有序 黃 淮
宣德壬子(七年)冬,臣淮謹以謝恩詣闕。錫宴內閣,俯留累月,賜游西苑,憫臣疲弱,許乘肩輿,循太液池遍覽勝麗,宴於萬歲山麓。至榮至幸,誠出非常。陛辭之次,重蒙親灑宸翰,制為詩歌,獎諭隆厚。煥乎若杲日之照臨,郁乎若卿云之垂蔭。副以織金紗衣,俾之被服,以為鄉(xiāng)邦之光,寵錫便蕃,敷宣罔既。竊惟臣淮,質本凡庸,才乏世用。過承列圣之知遇,叨膺顯秩之光榮。茲者伏遇皇帝陛下,德協(xié)重華,仁浹庶類,下逮顓蒙之無似,上廑宸眷之有加。雨露沾濡,頓使春回於枯蘗;奎躔炳耀,普令光被於儒紳。仰荷鴻私,圖懷報稱。俯愧駑駘之伏櫪,有負驅馳;重惟葵藿之朝陽,誠深仰戴。切惟古者,人臣侈君之命,勒諸彜器以傳永久。臣竊援斯義,摹勒貞石,垂示來裔,永為家寶。謹撰《御制恩賜詩贊》一通,并奉刻本上進,伏惟圣明俯垂睿覽。贊曰:
于穆圣皇,尊臨大寶;庞椅,崇儒重道。顧惟微臣,薾爾無庸。淵衷天豁,曲賜優(yōu)容;蓐I庭,龍光下燭。錫以宴游,恩眷彌篤。親御翰墨,敷繹云章。褒獎過厚,訓諭孔彰。拜手稽首,載忻載喜。省躬揣分,兢惕曷已。仰惟圣制,妙斡玄機。圖書啟秘,奎璧騰輝。捧以南還,祥飈載途。光昭衡宇,歡溢里閭。齋祓緘縢,襲藏惟謹。摹勒貞瑉,覃福祚胤;T往牒,寵異常倫。感填胸臆,報乏涓埃。愿效封人,嵩呼三祝。惟皇仁圣,天心攸屬。皇契天心,澤被萬方。鴻圖鞏固,地久天長。臣述贊辭,藏之石室。百千萬年,永保貞吉。
東里少傅遣詞為壽,次韻奉謝① 宣德乙卯歲也元倡,有序 楊士奇
去歲五月四日,曾作《水龍吟》詞為壽,適是日館中卻客不及獻。念此別重會未期,輒寫奉呈,就當折柳也。
好花開到紅榴,帝城明日端陽屆。先生壽旦,官廚細酒,士林嘉會。內閣當年,七人同事,四人今在,一人千里外。還留鼎足,歡相對,須拼醉。
不減②平生剛介,更華發(fā),朱顏無改。聲名事業(yè),安榮憂患,從前無愧。紺雪晨餐,黃庭晝詠,出塵瀟灑。碧云冠,來往③天臺雁蕩,作人間瑞。
〔永陵注〕①《東里續(xù)集》題作“壽黃學士?水龍吟”;② 減,《東里續(xù)集》作改;③ 來往,《東里續(xù)集》作往來。
《次韻有序》 黃 淮
淮啟行之日,適逢初度。荷蒙少傅公楊東里尊先生舉去歲所成《水龍吟》一闕,錄示就當折柳。感佩之情重于山岳,依韻綴緝聊申鄙懷,語不成章,伏祈改教。
雪花漸覺盈頭,自慚荏苒稀年屆。椿萱日遠,情深悲痛,何心歡會。去歲茲辰,曽孤臺眷,新詞還在,朵云來望外。溫然恍與,芝眉對,心先醉。
堪羨英資清介,看一片,丹心無改。受知列圣,持鈞秉軸,何慚何愧。社稷匡扶,陰陽爕理,甘霖沾灑。愿先生,壽過彭篯八百,作皇家瑞。
《奏 詞》黃 淮
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臣黃淮,謹奏為陳情事:
伏惟事恩致身,固人臣之當勉;縻祿廢職,豈士子之所安。謹敷布其愚誠,冀上干于天聽。
竊臣淮自歷任以來,荷國厚恩,如天如地。勉竭駑鈍,莫報涓埃。比者數載之間,形神羸弱,眾疾交攻。手足痿痹,動若拘攣;心脅氣沖,痛如刀刺。食下咽而嘔逆,言過耳而莫聞。凡若此類,不能殫述。
竊自記犬馬之齒,奄逾六旬,所患病癥,息則蘇,勞即旋覆。頃今年疾勢大作,荷蒙圣恩,發(fā)醫(yī)調治。緣臣疾已沈痼,難遂痊愈。雖欲黽勉供職,奈何力不能支。謹疏中悃,令男采赍本進奏。
伏望圣明俯垂矜憫,賜臣扶疾還鄉(xiāng),得終余年,不勝至幸矣!
( 錄自清·光緒九年永嘉《霞渡潭黃氏族譜?藝文》所載。又見《明實錄》第六十三冊,卷三十,宣德二年八月甲子(初九),但有節(jié)略。已經輯入《黃淮文集》444頁)
《太液池送黃淮辭政》 朱瞻基
天香早折仙桂枝,筆花五彩開鳳池。
蓬萊之山直奎壁,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樂圣人臨御初,鞠躬稽首陳嘉謨。
仁皇監(jiān)國文華殿,左右謀猷共群彥。
朕承大寶君萬方,相與共理資賢良。
傾心寫誠任舊老,而卿引疾先還鄉(xiāng)。
五歷星霜復相見,霜鬢蕭蕭秋滿面。
是時,
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對清言良慰情。
留之累月未盡意,歸心又欲東南征。
太液清冷涵碧藻,楊柳芙蕖相映好。
鳧鷖鸂鷘弄澄波,紫霧紅云拂瓊島。
芳肴在爼酒在壺,工歌鹿鳴續(xù)白駒。
君臣大義士所重,心雖廷闕身江湖。
雁蕩峰高清不極,中有謝公舊游跡。
采芝斵苓可常年,應在天南憶天北。
史籍記載
《明史·黃淮傳》
黃淮,字宗豫,永嘉人。父性,方國珍據溫州,遁跡避偽命;磁e洪武末進士,授中書舍人。成祖即位,召對稱旨,命與解縉常立御榻左,備顧問;蛑烈狗,帝就寢,猶賜坐榻前語,機密重務悉預聞。既而與縉等六人并直文淵閣,改翰林編修,進侍讀。議立太子,淮請立嫡以長。太子立,遷左庶子兼侍讀。永樂五年,解縉黜,淮進右春坊大學士。明年與胡廣、金幼孜、楊榮、楊士奇同輔導太孫。七年,帝北巡,命淮及蹇義、金忠、楊士奇輔皇太子監(jiān)國。十一年,再北巡,仍留守。明年,帝征瓦剌還,太子遣使迎稍緩,帝重入高煦譖,悉征東宮官屬下詔獄,淮及楊溥、金問皆坐系十年。
仁宗即位,復官。尋擢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金幼孜、楊士奇同掌內制。丁母憂,乞終制。不許。明年,進少保、戶部尚書,兼大學士如故。仁宗崩,太子在南京。漢王久蓄異志,中外疑懼,淮憂危嘔血。宣德元年,帝親征樂安,命淮居守。明年以疾乞休,許之。父性年九十,奉養(yǎng)甚歡。及性卒,賜葬祭,淮詣闕謝。值燈時,賜游西苑,詔乘肩輿登萬歲山。命主會試,比辭歸,餞之太液池,帝為長歌送之,且曰:“朕生日,卿其復來!泵髂耆胭R。英宗立,再入朝。正統(tǒng)十四年六月卒。年八十三,謚文簡。
淮性明果,達于治體。永樂中,長沙妖人李法良反。仁宗方監(jiān)國,命豐城侯李彬討之。漢王忌太子有功,詭言彬不可用。淮曰:“彬,老將,必能滅賊,愿急遣!北蜃淝芊肌S謺r有告黨逆者;囱杂诘墼唬骸昂槲淠┠暌延须方,不宜復理!崩舨孔氛摗熬鸽y”兵起時,南人官北地不即歸附者,當編戍。淮曰:“如是,恐示人不廣!钡劢詮闹0Ⅳ斉_歸款,請得役屬吐蕃諸部。求朝廷刻金作誓詞,磨其金酒中,飲諸酋長以盟。眾議欲許之;丛唬骸氨藙莘謩t易制,一則難圖矣!钡垲欁笥以唬骸包S淮論事,如立高岡,無遠不見。”西域僧大寶法王來朝,帝將刻玉印賜之,以璞示淮;丛唬骸俺①n諸番制敕,用u2018敕命u2019、u2018廣運u2019二寶。今此玉較大,非所以示遠人、尊朝廷!钡奂渭{。其獻替類如此。然量頗隘。同列有小過,輒以聞。或謂解縉之謫,淮有力焉。其見疏于宣宗也,亦謂楊榮言“淮病瘵,能染人”云。
贊曰:明初罷丞相,分事權于六部。成祖始命儒臣直文淵閣,預機務。沿及仁、宣,而閣權日重,實行丞相事。解縉以下五人,則詞林之最初入閣者也。夫處禁密之地,必以公正自持,而尤貴乎厚重不泄?N少年高才,自負匡濟大略,太祖俾十年進學,愛之深矣。彼其動輒得謗,不克令終,夫豈盡嫉賢害能者力固使之然歟!黃淮功在輔導,胡廣、金幼孜,勞著扈從,胡儼久于國學。觀諸臣從容密勿,隨事納忠,固非僅以文字翰墨為勛績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