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潘文奎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明
籍貫:永嘉昆陽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潘文奎(1367—?),字景昭,號漁莊,永嘉昆陽村人。國子生,治書,年三十歲,浙江丙子(1396)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會試第三十四名。潘文奎與黃淮為同榜舉人。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進士。建文四年(1402),時任鴻臚寺行人的潘文奎受建文帝之命出使朝鮮,“賜王冕服”。
黃淮贈詩《送潘行人使朝鮮》:?
朝鮮職貢禮彌恭,圣主懷柔寵更隆。
冠服九章云錦爛,天書五色紫泥封。
星搓影動榑桑曉,玉節(jié)光搖翰海風。
竹帛行將修盛典,芳名終古耀無窮。
“三月甲申朔,上贈衣一襲與潘文奎,不受。文奎但至闋陳謝而已!薄岸『ィ钩寂宋目。文奎溫雅風流,清不近貨,唯求詩卷,文奎愛妓淑淑,與率行境內(nèi),至興義,遣還!笨梢,具有儒者風范的潘文奎“唯求詩卷”,給朝鮮上層社會留下極好印象,開啟了兩國使節(jié)文學(xué)之先河。王直《愚莊詩序》稱:“潘君,永嘉人,其始由進士為行人,久之,用薦舉為司直郎,又升漢陽府同知!迸宋目谌螡h陽府別駕之時,與太守王靜及教諭趙弼為同僚,交游唱和。趙弼在《效顰集u2022愚莊先生傳》中稱“南平趙弼嘗叨先生治下,故述其存歿之事,用垂不朽云”,可見二人交往甚厚。趙弼仿《剪燈新話》而作《效顰集》,潘文奎為之序!堆嗌骄沼洝贰凹鬃邮辍保1504)記載:“四月壬戌,傳曰:《剪燈新話》、《剪燈余話》、《效顰集》、《嬌紅記》、《西廂記》等,令謝恩使貿(mào)來。” 眾所周知,《效顰集》是一部充滿說教、具有鮮明史學(xué)意識的小說,燕山君御批采購該書,與潘文奎在朝鮮的影響不無關(guān)系。
明初中朝文化交流為《剪燈新話》的朝鮮傳播提供了契機,而趙羾、李昌祺、潘文奎等均為永、宣年間的重要的朝臣和禮部要員,他們對《剪燈新話》的褒揚,必然會影響到朝鮮使節(jié)的書籍采購。因此,《剪燈新話》極有可能在永、宣年間就已傳入朝鮮。
永樂庚寅(1410),許州知州潘文奎以事當降,近臣有薦其文學(xué)者,即擢春坊左司直郎;當時黃淮任右春坊大學(xué)士,此近臣推薦可能就是黃淮。宣德元年(1426)升漢陽府同知。臨行,黃淮贈詩《送潘貳守之任漢陽》。
詩序:余友潘君景昭,由春坊左司直郎擢授漢陽府同知。餞別之次,率成短歌一章,以道離合之懷云耳。
潘文奎在漢陽任上不負期望,以“清慎寬厚,其文章詞翰”,為當時所重。任滿擢為福建布政司參議。不久七次參加編制國史。宣德五年(1430)他64歲時衣錦還鄉(xiāng)。臨行,楊榮贈詩《送潘參議歸永嘉詩序》、楊士奇贈詩《送潘景昭致士歸永嘉》、金幼孜贈詩同年《贈潘參議文奎二首》。
個人詩集
潘文奎存詩《東甌詩續(xù)集》和《東甌詩存》錄用10首。加上《九真山 》、《臨清樓 》詩共12首!杜R清樓 》詩:
萬頃滄濤百尺樓,天光云影鏡中浮。
半空環(huán)佩鳴霄漢,六曲闌干近斗牛。
吟嘯景宜先得月,登臨頓覺早知秋。
興來縱目煙波外,無數(shù)閑情落釣舟。
九真山史稱“江漢之祖龍,漢陽之鎮(zhèn)山”。她一路滄桑的從遠古走來,如今不僅擁有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而且擁有一座省級現(xiàn)代化影視城。早在明代,九真山便是文人墨客雅集、達官貴人消夏的勝地,明嘉靖漢陽府同知潘文奎有詩《九真山》為證:
憑高極覽思莫窮,襲人香氣霽空蒙。
酒酣耳熱霄壤窄,恍疑置我神仙宮。
今天,九真山更是人們登高望遠、修身療養(yǎng)的佳處。也許比之明代潘文奎在《九真山 》詩中所言,更加愉悅,更加心曠神怡,飄飄如仙 。
所撰之序
譜牒之作所以敘世系明尊卑,別親疏疏也古者掌于史官自史局,廢士大夫家自為譜皆據(jù)實而書不敢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蓋慎之也夫祖以一人始子孫歷,世至千百世愈遠愈疏茍元譜以識之何以知此為,本本所由出彼為支支所由分盡夫,尊尊親親之道哉。李氏伯安甫灼見于此惓,惓以修輯為務(wù)斷自于十四公自閩赤,岸徙永嘉楠溪之霞崗,為始祖舊譜毀于兵燹無所稽考惟有其,家世自十一世知,鎮(zhèn)公以下可考而修書之伯安深以遺缺,為恨竟赍志以終至永。樂戊子歲鄉(xiāng)之貧者,取蕨根為食偶值朱山五世祖墓,前誌石劖而出之志載世。系子孫名跡甚詳伯安之季,子守仁悼先志。之未遂爰取舊所缺,者而追補之是必李氏之先人知后嗣之當興。
故假斯人以發(fā)其秘使其,后世子孫知所自出也不,然何為志埋經(jīng)二百,年之久而一旦出之易耶今伯安之季,子守仁以書經(jīng)。領(lǐng)鄉(xiāng)薦行將發(fā)軔,仕途所以大其門閭者其在(菲)乎矧又能善承先志,重修是譜于殘缺之后使其先,君子有只夙昔。所缺恨者當亦快然于地下,矣吁李氏子孫觀是譜知。成之之難亦思,謎之之不易相與。維持其無窮,使歷世雖遠民名登于斯者生,有卹死有吊不至,于途人視之則,譜不徒作矣是為敘。
歲宣德五年四月望日,邑人潘文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