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跨考教育首席研究與培訓專家,中國地質(zhì)大學博士,長期從事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及地球科學交叉領(lǐng)域研究,學術(shù)功底深厚扎實,對考研數(shù)學有深入細致的理解與探索。
興趣愛好
最喜歡的音樂:靡靡之音
最喜歡的電影:悶片
最喜歡的書籍:除黃色反動外
最擅長的運動:乒乓球、足球
最喜歡的美食:大魚大肉
最想去的地方:學生心里
人物經(jīng)歷
2003-2007?中國地質(zhì)大學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理學學士
本科期間連續(xù)四年獲得學校專業(yè)一等獎學金;2006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曾擔任學校知名社團“愛智會”會長;在校級、市級、國家級各項賽事中頻獲桂冠(見“個人榮譽”欄);因“在校學習期間,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文藝方面成績優(yōu)秀”,被評為2005-2006年度!拔乃嚇吮薄
?
2007-2010?中國地質(zhì)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shù)工學碩士
研究生期間曾于2008年、2009年作為團隊負責人先后三次赴周口店及北戴河進行野外地質(zhì)考察,并主筆撰寫了兩萬余字的考察報告。
?
2010-2013?中國地質(zhì)大學數(shù)學地質(zhì)學工學博士
作為課題組骨干成員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部委科技項目等課題多項,發(fā)表國內(nèi)外學術(shù)期刊論文數(shù)篇。
?
2013至今?跨考教育集團數(shù)學教師、首席研究與培訓專家
考研數(shù)學界現(xiàn)象級傳奇人物,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
2007?國土資源部航遙中心研究助理(兼職)
?
2010、2011?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研究助理(兼職)
國土資源部“分形理論及其在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地球化學元素分布研究中的應用”項目
?
授課特點
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授之以漁,極富啟發(fā)性與開放性的引導式講解讓學生準確把握住問題的核心與實質(zhì),收獲普適性的解題方法。兼具厚實的人文底蘊,博聞強識,融文理于一爐,授課風格淵博大氣,語言生動幽默,激情洋溢的課堂展示極富親和力與感染力。
教學理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引導身患“數(shù)學恐懼癥”的中國學生主動親近數(shù)學、喜愛數(shù)學、醉心數(shù)學,感受到這門有血有肉的學科蘊含的無窮魅力,是邊老師始終不渝的追求。
?
教學成績
遍授考研數(shù)學各科目各層次各班型,歷年來門下弟子數(shù)千人,考研成功率逾80%。
?
主要著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非線性地質(zhì)學研究及應用”
?
人物評價
學生評價其"每上邊老師一堂課都有實打?qū)嵉氖斋@"、"能把枯燥的數(shù)學講得一唱三嘆蕩氣回腸"、"遇到過的最獨特的數(shù)學老師"、“考研數(shù)學王子”。
個人榮譽
2006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2005年校首屆“u2018中華魂u2019古文詩歌朗誦會”一等獎;
2006年作為校辯論隊領(lǐng)隊兼隊長率團隊獲首屆“學院路高校辯論邀請賽”第一名(北大、北航等八大學院路高校參賽);
2004年地大第五屆“校慶杯”辯論賽最佳辯手(地大每年一度的傳統(tǒng)賽事,每屆評選一名最佳辯手);
2012年作為學校建校六十周年校慶晚會導演組的一員,參與了晚會的籌劃組織工作及主題歌創(chuàng)作,并受校方委托,執(zhí)筆創(chuàng)作了晚會的主題朗誦賦文《領(lǐng)航地學賦》。
2013、2014、2015跨考教育“金牌名師”、“考研數(shù)學王子”。
?
個人作品
附:2012年10月受邀為母校中國地質(zhì)大學六十周年校慶撰寫的《領(lǐng)航地學賦》
?領(lǐng)航地學賦
踐蹤幽谷,聞鳥語花香;佇足危巖,覽水色天光。日月盈昃辰宿張[1],寒暑更迭云雨忙。川澤紆[2]而山陵險,孰施鬼斧?滄海易而桑田遷,孰運天工?崇阿[3]蘊奇珍,饋生靈以物豐;岡巒藏錦繡,饗萬類而共榮。
?
匆匆萬載,悠悠億年;風起云涌,星移物換。地層繪九州演變之年輪,代際興亡曉覽;化石錄星球過客之存照,物種枯榮明鑒。感生物進化之奇,今人脫胎于古猿;嘆板塊運動之妙,青峰發(fā)軔[4]于赤岸。自然之力,江河湖泊以成;造化之功,陵谷丘原乃奠。究天人之際[5],為地球修史,此地學學科之本;通古今之變,為家園立傳,此地學學人之擅。
?
山藏琬琰[6],嶺育琳瑯[7];金生麗水,玉出昆岡[8]。礦石者,工業(yè)之倉廩[9],國民經(jīng)濟之脊梁;油氣者,能源之鎖鑰[10],長治久安之保障。我地學學人,研理論而悉心求法,重實踐而躬身力行。入油田,探礦床,析分布,圈異常,集數(shù)據(jù),求儲量,辟蹊徑,架津梁[11]。神州天寶[12]查徹,赤縣[13]物華勘詳。合理開采,環(huán)境無傷;優(yōu)化配置,效益益揚;研發(fā)新技術(shù),吹節(jié)能號角;探索新資源,為后世存糧。
?
山有變,滑坡塌陷田舍摧;陸無常,地震泥流沃野頹。應危艱誰堪用命?地學人一馬當先。摸清規(guī)律,以史為鑒;未雨綢繆,防患于前;合理評估,準確預斷;從容排險,力挽狂瀾。救蒼生于累卵[14],拯黎民于倒懸[15],護家邦以久晏[16],扶社稷以長安。
?
格物[17]諸說,千絲萬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18]。舊歌翻新曲,須融會百家;老樹再逢春,宜兼收并納。信息航遙,聲光電化,數(shù)理生科,模型算法,術(shù)業(yè)恒通,六藝[19]相成,學科互動,八方善假[20]。取徑寬而地學之根彌壯,師法眾而地學之脈益長。
?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21]。日月星三光[22]并熠,天地人三才[23]合一。拓開新領(lǐng)域,展高屋建瓴[24]視野;沖破舊樊籬,倡地球系統(tǒng)科學[25]。原子微粒,宇宙天體,微觀宏觀連理;云蒸霞蔚[26],草長鶯飛[27],氣候物候相隨。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28]。天行有常[29],莫背道而妄為[30];制命而用[31],推可持續(xù)發(fā)展。商湯網(wǎng)開三面[32],鳥獸不夭其生[33];里革斷罟匡君[34],資源不絕其長。千巖競秀[35],俱山川而齊榮悅;萬壑爭流,侶草木而共和諧。澤今人以興邦,惠子孫而永祥。
?
根實京燕,枝連楚天,篳路藍縷[36]一甲子,地大人鴻業(yè)肩擔;光陰斗轉(zhuǎn),歲月荏苒,櫛霜沐雪六十年,地大人弦歌不斷。云蒼蒼天涯望盡,風蕭蕭清角吹寒,關(guān)山疊翠層巒,長路修遠漫漫。錘盤相伴,海內(nèi)定勘,夢在腳下綿延;桑榆未晚,旭日將燦,正當金色華年。豪情顯,躍馬高巖,大漠長河踏遍;蒼穹遠,鯤鵬翼展,笑傲絕壁峰巔;脈相牽,葉盛蔭繁,生生薪火相傳;旗舒卷,風雨并肩,振帆理想彼岸。
?
桃李爭芳,百鳥歡唱,秋水長天交響,共譜華彩詩章;旌麾[37]高揚,乘飆[38]破浪,指引未來方向,我輩地學領(lǐng)航。
?
注釋:
?
【1】出自《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盈:月光圓滿。昃:太陽西斜。
【2】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紆:迂回曲折。
【3】崇阿:高丘,高山。晉謝萬《蘭亭》詩:“肆眺崇阿,寓目高林!
【4】發(fā)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xiàn)。金元好問《奉直趙君墓碣銘》:“萬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發(fā)軔伊始。”
【5】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6】琬琰:泛指美玉。《楚辭·遠游》:“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7】琳瑯:精美的玉石。漢張衡《南都賦》:“琢琱狎獵,金銀琳瑯!
【8】出自《千字文》:“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麗水:金沙江,出產(chǎn)黃金。昆岡:昆侖山,出產(chǎn)玉石。
【9】倉廩:儲藏米谷之所。倉:谷藏曰倉。廩:米藏曰廩!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罚骸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10】鎖鑰:開鎖的器件,比喻成事的關(guān)鍵所在。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二回:“吾有門下士崔夭,見管東門鎖鑰!
【11】津梁:比喻能起橋梁作用的人或事物。《魏書·封軌傳》:“吾平生不妄進舉,而每薦此二公,非直為國進賢,亦為汝等將來之津梁也!
【12】天寶:天然的寶物。物華:萬物的精華。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13】赤縣:指華夏、中國、中土。《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14】累卵:堆迭的蛋,比喻極其危險!俄n非子·十過》:“故曹,小國也,而迫於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
【15】倒懸: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困境。《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世,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16】晏:安定,安樂。《漢書·諸侯王表》:“而海內(nèi)晏如。”
【17】格物:窮究事物的道理。清末稱西洋自然科學為“格物”!抖Y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清嚴復《原強》:“二百年來,西洋自測算格物之學大行,制作之精,實為亙古所未有!
【1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進步提高的人或意見。出自《詩經(jīng)·小雅·鶴鳴》:“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9】六藝: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出自《周禮·保氏》:“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北疚闹蟹褐父鲗W科。
【20】假:借用,利用。《荀子·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1】出自佛教《維摩詰經(jīng)·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焙蟪S谩绊殢洸亟孀,芥子納須彌”比喻微觀與宏觀、個體與整體的矛盾統(tǒng)一。
【22】三光:指日、月、星!肚f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
【23】三才:指天、地、人!吨芤住は缔o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周易》最早最明確系統(tǒng)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學說,牢固地培育了中華民族樂于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對天地與自然持有極其虔誠的敬愛之心。
【24】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現(xiàn)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徹,對問題闡述清楚到位。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25】地球系統(tǒng)科學:地球系統(tǒng)科學是從傳統(tǒng)的地球科學脫胎而來的,把地球看成一個由相互作用的陸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社會等組成部分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系統(tǒng),是一門重點研究地球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研究目的是了解地球系統(tǒng)所涉及的過程,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維持充足的自然資源供給,減輕地質(zhì)災害,調(diào)節(jié)全球環(huán)境變化并使危害降到最小,獲取在全球尺度上對整個地球系統(tǒng)的科學理解。
【26】云蒸霞蔚:蒸,上升。蔚,彌漫。像云霞升騰彌漫,形容景物燦爛絢麗。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
【27】草長鶯飛:鶯,黃鸝。形容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出自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28】出自李白《日出入行》:“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彼倪\:春夏秋冬!度粘鋈胄小肥谴笤娙死畎桌脴犯蓬}創(chuàng)作的詩篇,此詩反用漢樂府古意,認為人不能“逆道違天”,而要適應自然規(guī)律,表現(xiàn)出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29】出自《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苯沂玖俗匀唤绲倪\動變化有其客觀規(guī)律。
【30】出自《荀子·天論》:“背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31】出自《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即人不是盲目地為自然所支配和控制,而是可以掌握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來利用和改變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強調(diào)了人在認識自然利用自然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32】出自《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湯見祝網(wǎng)者,置四面,其祝曰:u2018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wǎng)。u2019湯曰:u2018嘻!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u2019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u2018昔蛛蝥作網(wǎng)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u2019”說的是商湯有一次狩獵,見部下們張網(wǎng)四面并禱告說,上下四方的禽獸盡入網(wǎng)中。湯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禱告說,禽獸們,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網(wǎng)中。這是中國最早有關(guān)資源環(huán)境保護思想的史事之一。這個故事也見于《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u2018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u2019湯曰:u2018嘻,盡之矣!u2019乃去其三面!
【33】出自《荀子·王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避髯拥倪@一論述是中國早期自然資源保護思想的杰出典范。
【34】里革:魯國大夫。斷:這里是割破的意思。罟:網(wǎng)。匡:糾正。典出《國語·魯語上》:“宣公夏濫于泗淵,里革斷其罟而棄之,曰:u2018古者大寒降,土蟄發(fā),水虞于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槁,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設(shè)阱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蘗,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麋,鳥翼鷇卵,蟲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wǎng)罟,貪無藝也。u2019公聞之,曰:u2018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u2019”說的是魯宣公不顧時令,下網(wǎng)捕魚,里革當場割破魚網(wǎng),強行勸阻。這也是中國古代關(guān)于自然資源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著名史事之一。
【35】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敝厣蒋B嶺互相比美,許多溪水競相奔流。
【36】篳路藍縷: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37】旌麾:指帥旗。西晉陳壽《三國志·夏侯淵傳》:“大破遂軍,得其旌麾!
【38】飆:指暴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飆,扶搖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