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成化丁未年(公元1487年)張舉被選拔為進士,就任戶部主事。開始管理京城明治坊各個草料場和巡察馴養(yǎng)象、馬、牛、羊等的場所。他到任以后,立即剔除奸猾貪婪之人,都依法論處。因此賄賂行不通, 一幫官吏士卒十分害怕。當時各倉庫、場委任宦官負責(zé)督查處理貪占國家財物等違法行為,使得戶部的官員不愿去過問,于是有些人就偽裝恭順給宦官送禮,或籌辦娛樂活動招待他們。從此倉場的管理處處掣肘,人們都不敢說話,各種制度因此日益凋弊。到張舉上任,連一杯茶都不肯接受,每天自帶糧菜以解饑渴,他騎的馬也整天奔走,不肯用一點公糧喂它,年年如此。倉場內(nèi)外人們都怕他國,沒有敢于犯法的。因此,張舉的聲譽十分顯赫。后來張舉負責(zé)監(jiān)管京城宣武門等區(qū)域的稅收,他每天前往稽查,常常是出其不意,各種稅收收入國庫。各城區(qū)的官員很憂慮,便向大司徒請示,批示下來了,他們?nèi)圆环。于是便邊哭邊說向司禮官告狀。司禮官說:“主事官是誰?”回答:“張舉!彼径Y官說:“是u2018吊馬張u2019嗎?此人是清官,你們要小心躲避他點。”后來張舉又負責(zé)督查天津運輸部門采購秋天青草的情況。以住持公文承辦的官員通令各州或者去一趟天津,取回或簽署來往公文而已。而張舉卻親自督率查詢廉政情況,發(fā)現(xiàn)知運官奸猾作弊、損壞飼草、冒名領(lǐng)取薪俸,和都運總兵對上述情況故意放縱不予過問等各種問題,上疏列舉,請求依法懲處。結(jié)果沒有答復(fù)。但朝廷上下都稱贊張舉剛直清明果斷,考核部門評論其政績道:“處在管錢管物的職位,無愧執(zhí)法嚴明的美譽。”考核評定為“上上”,輿論都認為恰當。
大司徒鄆城佀公、太原周公都很器重他,華容劉公尤其嘆賞不已。恰好岳州知府缺員,劉公在朝廷大力推薦,求得為太守。劉公還對宰相屠公說:“我是岳州人,而張舉又是我的下屬,我為岳州打算,沒有比我這個下屬賢能的。岳州的老百姓大概可以恢復(fù)元氣了吧!”張舉到了岳州,立即到各地視察,觀察賢能官員,扼制不良風(fēng)氣,第一次廢除了十項對老百姓不利的政令法規(guī),民眾一致?lián)碜o。但是,那些依仗權(quán)勢專門利已的人漸漸不滿意了,傳出許多流言。張舉并不為此改變主意。岳州官署前有一個湖,出產(chǎn)很多魚,按故例這個湖歸太守及以下的官員所有,到張舉上任還不曾開網(wǎng)捕過魚。每年籌辦給皇上進貢魚,湖中產(chǎn)的魚夠用還有剩余,張舉便把剩余的魚全部交給漁民,作為漁民交稅的本錢。張舉家貧,父母年老,他的薪俸全部用來供養(yǎng)妻子兒女,從來沒有穿綢緞吃粱肉。岳州多河流湖泊,水產(chǎn)豐富,各級官員都來討要,前任太守疲于應(yīng)付。到張舉上任,再無敢謀私而來索取的官員。然而,因為張舉天性耿直,不能反復(fù)多變詭詐逢迎,所以多次與監(jiān)察官和外郡的使者因事爭曲直,言詞激烈凌厲,甚至怒容滿面。上級官員不滿情緒越積越重不能平息,多次冤屈羞辱張舉。他常常憤憤長嘆道:“我張舉也是堂堂男子漢,何至于為了升官發(fā)財而低三下四呢!”當時就上疏請求辭職,結(jié)果沒有實現(xiàn)。恰好有個御史來到岳州傳達吏部旨意,責(zé)備張舉,并趁機發(fā)怒杖打張舉的部屬,一名主簿被責(zé)罰致死。張舉仰天長嘆:“都怨我不會迎合上級的緣故,竟然不能保護自己的部屬!”正在起草彈劾御史的奏章想上交,請求處理這一事件,因極度憤怒不能控制,放下筆就與世長辭了。同僚官員為他辦理喪事,打開他的箱子,只有幾兩俸銀和幾件衣服而已。全岳州的人們無不為之哀悼。兩湖的官員同情他家貧命運不好,派人護送靈柩回家鄉(xiāng)欒城埋葬。后來劉公被召為大司馬,路經(jīng)真定,親自到墓前寫了祭文祭奠張舉,連連長嘆灑淚而去。張舉有五個子女。
歷史評價
太史氏說:“李克有名言:u2018對處境困苦的人要看他不做什么,對貧窮的人要看他不拿什么。u2019我看張孟賢平生與人交往講信用,見到財物廉潔,為公家做事就象對自家的事一樣。確實如此。張舉自己絕對不被財物干擾,可以說是一位剛直、誠信、嚴謹、守節(jié)的人。到他官升到一州之主,恩惠遍及百姓,堅持原則卻被排擠,屢受挫折卻意志更堅,最后竟然激憤而死,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