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王度廬身后的女人
編者按:人物介紹資料源于張寧文章,出處不詳!
2001年,李安執(zhí)導的影片《臥虎藏龍》取得巨大成功,斬獲四項奧斯卡大獎。該片片尾字幕特別注明:王度廬小說改編。
王度廬是誰?北京旗人作家,開創(chuàng)“悲劇俠情”小說的一代宗師,他的作品對后世武俠文壇影響深遠。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和王度廬相知相伴一生的女人,是李丹荃。
去年6月,李丹荃在京逝世,享年94歲。
納蘭詞
夫唱婦和《納蘭詞》
一部《臥虎藏龍》,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王度廬。可不為人知的是,李丹荃與王度廬70多年前的相識,情節(jié)卻像另一部電影《云水謠》:才子做家教,識得佳人。
大約在1933年,王度廬在報社工作的同時,兼做京城一富庶人家的家教。他學生的姐姐有位同學,是培根學校的休學學生,常到這家來看書。
這位學生就是李丹荃,一位聰明、美麗的女孩,成績好,跳過級,熱愛文學。她家當時住在景山東街,離王家很近。從此,王度廬和她相識、相愛。
祖籍北京,1916年出生在西安,幼時回京上學,家族落敗,高中肄業(yè)。這是兩人相識前,李丹荃的人生軌跡。而王度廬此時,已在報刊上發(fā)表評論并連載小說。
戀愛期間,王度廬曾將《納蘭詞》贈予李丹荃。
《納蘭詞》由清初貴族納蘭性德所作,既有刻骨銘心的愛情詩,也有蒼涼悲愴的邊塞詩。王度廬熱愛這部作品,因它是旗人文學中的奇葩,更因自己“單寒羈孤”的身世、沉郁悲愴的審美個性,能夠與之發(fā)生共鳴。這也正是李丹荃喜歡的文學意境。
蘇州大學教授徐斯年曾撰文談到,晚年的李丹荃仍能背誦《納蘭詞》中的很多篇章。
徐斯年認為,李丹荃之所以對《納蘭詞》印象深刻,可能更多緣于二人顛沛流離的婚后生活。
李丹荃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九一八”事變后,王度廬前往西安謀生。其時她家也已遷到西安,1935年她和王度廬在西安結(jié)婚。
在西安,王度廬經(jīng)常失業(yè),艱難維持生活,加之,李丹荃父親故世,在西北兩年后,夫妻二人返京。
“長安居,固不易;京師居,仍不易。”王度廬此時全憑賣稿為生,夫婦倆與母親、弟弟同住,生活艱難。1937年春,兩人前往青島,投靠李丹荃無子女的伯父。
一年之后,青島淪陷。為度時艱,王度廬開始了撰寫連載小說的生涯。
王度廬這一寫就是十一年,除大量社會小說外,還有武俠言情小說,作品數(shù)百萬字。其代表作“鶴-鐵五部曲”也在此期間完成。其中第四部,就是被李安導演搬上大屏幕的《臥虎藏龍》。
“鶴-鐵五部曲”,描寫了李慕白等老少三代、四組英雄兒女的悲歡離合故事,被公認為是“悲劇俠情”的開山立派之作。臺灣學者葉洪生曾指出,后起港臺武俠小說,大都走的是他開辟的“悲劇俠情”這條路。古龍也曾寫道:“到了我生命中某一個階段,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最喜愛的武俠小說作家竟然是王度廬!
據(jù)李丹荃的子女介紹,母親是一個樂于助人、知書達理的人,那時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父親身體又不好,家中事務均由母親操持。除照料大家的生活外,母親還常給父親的作品提些建議,所以父親寫的那些俠骨柔情的故事應該會受到母親的一些影響。
解放后,王度廬封筆,再未寫過小說,夫婦二人同赴東北參加工作。1953年夏,又一同調(diào)入沈陽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學校實行寄宿制。王度廬從事教學工作,李丹荃則負責管理學生的生活。
在一位六十年代畢業(yè)生的印象中,李丹荃是一個知識分子型的母親,有教養(yǎng),說帶有京味兒的普通話,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該學生回憶,有一天早晨天氣晴好,學生們都將被子抱出晾曬,可上課時突然下起了雨。下課鈴響,大家都沖回宿舍,卻發(fā)現(xiàn)晾曬的被褥不見了,原來李丹荃老師早就幫他們收好了。
徐斯年教授也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上學期間患闌尾炎,是李丹荃將他送到醫(yī)院,還準備履行“家長”職責,在手術(shù)文件上簽字。
多年后,徐斯年再提起此事,李丹荃卻說記不得了!斑@種事對于她來說,確實也算u2018稀松平常u2019。”但徐斯年卻清楚地記得那個寒冬的夜晚,自己躺在擔架上,旁邊的李老師一路小跑地跟著,手中拿著病歷,頭巾在冷風里飄拂。
子女們回憶說,平時母親總是早出晚歸,就連過年,一家人也常在食堂吃飯。因為要關(guān)照不能回家的學生,逢年過節(jié)更加忙碌。也正因此,一些學生稱呼李丹荃為“老媽媽”。
“下輩子我們?nèi)宰瞿膬号,您的學生!崩畹ぼ醯膶W生們說,當年讓她操了太多的心,真希望能有機會當面對老師說一聲“謝謝”和“對不起”。
1970年,王度廬退休,隨李丹荃下放到農(nóng)村,接受再教育。
兩人在農(nóng)村呆了4年。1974年,李丹荃被動員退休,夫婦二人回城投靠兒子。1977年,王度廬因病去世。
王度廬的作品,最早都是在報上連載,后來才由上海一家出版社出版。他們的女兒回憶,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里還有許多父親的書,嶄新的,層層疊疊鋪放在箱子里。1960年前后,燃料缺乏,這些書被家里用來取暖,陸續(xù)化為灰燼。
王度廬去世后,李丹荃開始搜集整理他的作品,甚至還為版權(quán)打過官司。
由于王度廬解放之后即封筆,再加上性格不愛張揚,以至于后來很多人都不知道《臥虎藏龍》出自他手。1983年,《今古傳奇》雜志開始刊載名為《玉嬌龍》、《春雪瓶》的“長篇大書”,署名“聶云嵐改寫”。
聶改寫的正是王度廬“鶴-鐵五部曲”中的《臥虎藏龍》和《鐵騎銀瓶》。1987年,李丹荃得知此事,通過書信與聶云嵐進行交涉,未作深究。
隨著電影《臥虎藏龍》的熱映,某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聶云嵐改寫的《玉嬌龍》和《春雪瓶》;還有影視公司擬籌拍電視劇。多方交涉無果后,李丹荃將出版社訴至法院。2001年夏,法院判定:《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系王度廬獨立創(chuàng)作完成,其著作權(quán)由王度廬享有。
除了整理丈夫作品,晚年的李丹荃,仍保持著愛看書的習慣。兒女們的印象中,李丹荃一生酷愛讀書。當年上班時,每天忙碌之后,最好的休息就是能躺在床上看一會兒書。
兒女們介紹,年過九旬后,母親仍嗜書如命,是字就看,還會上網(wǎng)、學英語。直至去年3月中風住院前,她仍在看曹聚仁先生的作品《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隨筆》。
2010年6月,李丹荃告別書香與94載別樣人生,溘然長逝。
親友寄語
母親是一個極普通的人,但是無論處在什么環(huán)境下,她都竭盡努力,負起社會、良心的責任,做一個正直的,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人,這是我們自愧不如的。
母親走了,到父親那里去了,他們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人仍在懷念他們。
——子女
媽媽老師走了,給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永遠的遺憾。原定今春去北京看望老師,沒有成行,可惜這個愿望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了。媽媽,您在天堂等著我們,下輩子我們?nèi)宰瞿膬号,您的學生,不再留下痛和遺憾。媽媽老師
李丹荃,我們永遠懷念您!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