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人物經歷
王1911年入縣城楚山小學讀書,1918年考入益智中學。1922年畢業(yè)后因家貧無力升學,乃經人介紹到成智小學任教一年。積月薪所得,次年赴長沙考取雅禮大學理科。1926年12月參加了長沙教會學校學生發(fā)起的要求將圣經課改為三民主義課、公開學校財務、向政府立案、學生參加校務會的斗爭。這些斗爭給各國教會在湖南的辦學活動以沉重打擊,雅禮大學因此停辦,王亦肄業(yè)返家。1927年春再度往長沙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長沙分校,10月經嚴格選拔考試后派赴日本留學。初入東亞高等預備學校補習日文,次年4月考入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兩年后畢業(yè),被分往高田山炮兵第二聯(lián)隊見習。
1930年10月見習期滿歸國,被派往徐州任第三軍干部學校少校教官。次年9月國民黨內部寧粵分裂,王追隨唐生智從事反蔣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寧漢再度合作,唐調往南京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王亦于1932年4月隨調南京,任參議院中校科員。次年升上校高級副官,負責發(fā)行軍事報刊。1934年9月考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學習,其間集體加入國民黨。
1937年8月畢業(yè),時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王受派擔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擔負南京外圍國防工事的偵察和構筑任務。南京淪陷后調往成都中央軍校,從事炮兵教育和訓練。1941年9月應第三軍軍長周體仁之邀前往任軍參謀長,駐防陜南城固及甘肅平涼、定西等地,奉命對陜甘寧邊區(qū)碉堡線進行封鎖,同時擔負西蘭鐵路平蘭段的護路任務。
抗戰(zhàn)勝利后,王調任第八十九軍參謀長,1948年4月調赴華北任第四兵團參謀長。不久濟南、北京相繼解放,王眼見蔣介石大勢已去,乃于年底請假回家閑居。1949年4月,唐生智回長沙倡導和平自救運動,王積極參與其中。為方便工作,經唐介紹由程潛任命為長沙綏靖公署少將高參,秘密參加和平起義各項準備活動。6月起義計劃確定,王受命赴邵陽策動第十四軍軍長成剛起義。并聯(lián)絡公署副主任劉興暗中接受唐生智指示,移居東安縣顧山繼續(xù)策動起義,組織零陵、道縣的地方武裝,襲擾湘桂路,阻擊白崇禧部退守廣西。8月回長沙隨程潛、陳明仁起義。
新中國成立后,王任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參謀長。1950年1月入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次年8月畢業(yè)。1953年5月回湘潭任第一中學物理教員,同年因歷史問題被判處管制三年。1955年8月撤銷原判,次年6月在湘潭加入民革,系第一屆省政協(xié)委員、民革一中支部主委。1961年9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王昌烈1968年7月病逝于長沙,享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