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明史后妃列傳中,對于袁貴妃的記載少之又少,其生平事跡零散記載于諸多史料,如清史稿、崇禎朝野紀(jì)、纖言等等。
袁氏在紫禁城中,居于東六宮之一的翊坤宮,是明思宗妃嬪中僅次于田貴妃受寵者,但由于田貴妃與素來周皇后不和,而袁貴妃對周皇后向來溫恭謙讓,因此后妃之間關(guān)系很是融洽,袁貴妃本身也頗得明思宗之寵。
崇禎十二年(1639年)元旦,嬪妃向例須向皇后朝賀,田貴妃早來卻被周皇后拒于宮門之外,晚來的袁貴妃卻能先入宮向周皇后朝賀,可見三位后妃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凌晨,李自成揮軍攻陷北京后直搗紫禁城,明思宗見亡國在即,便命周皇后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領(lǐng)命后,回宮懸梁自盡,但繩帶卻斷裂,袁貴妃遂墮地昏去,許久后才蘇醒。明思宗見狀,便用劍砍傷其肩部。
清朝順治帝入關(guān)后,憐憫這位明思宗最后的遺孀,賜居所膳養(yǎng)袁貴妃,但不久后,袁貴妃于當(dāng)年(1644年)逝世,并于同年五月己酉入葬,但葬地未詳。
子女
袁貴妃生有一女,但封號不詳,而思宗諸女中,除去周皇后所生的坤儀公主、王順妃所生的長平公主外,另有母不詳?shù)恼讶使鳌⑷皇Э嫉幕逝,因此這四位其中之一有可能是袁貴妃所生。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2后妃二》:「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后曰:“大事去矣!焙箢D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蹦藫崽印⒍鯌Q哭,遣之出宮。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云“皇后領(lǐng)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shù)人,袁妃卒不殊。世祖章皇帝定鼎,謚后曰莊烈愍皇后,與帝同葬田貴妃寢園,名曰思陵。下所司給袁妃居宅,贍養(yǎng)終其身!
《崇禎朝野紀(jì)第五卷》:「袁與田系貴妃人也。袁妃居翊坤宮,田妃居承乾宮;袁僅生一女,寵愛去田遠甚」
《清史稿本紀(jì)四世祖本紀(jì)一》:「順治元年五月己酉,葬故明莊烈帝后周氏、妃袁氏,熹宗后張氏,神宗妃劉氏,并如制」
亡人的百感交集
崇禎難得帶著后妃游玩。這天他在瀛臺與袁貴妃下象棋,下棋前他暗自祈禱:如果一枝香之內(nèi)能贏棋,則預(yù)示官軍在陜西、湖廣等地跟李自成、張獻忠的戰(zhàn)事,能傳來捷報。
袁貴妃步步為營,竟讓崇禎難以招架。周后著急,頻頻給袁貴妃使眼色,她全不懂得理會。香即將燃盡,崇禎難扭頹局,很有點焦灼煩躁。田妃抱住一只貓,想等到萬一崇禎快輸時,讓貓攪亂棋盤。當(dāng)然,這是容易觸怒皇帝的險招。眼看崇禎就要一敗涂地,袁貴妃一步疏忽,讓崇禎找到戰(zhàn)機,接著她再次出現(xiàn)破綻,崇禎反敗為勝。周后心里一陣輕快:“袁妃也夠聰明!
這段描寫是姚雪垠小說《李自成》中很精彩的一段,讀過很多年了,記憶猶新。情節(jié)或許是虛構(gòu),幾個人的性格卻頗寫實,比如,袁貴妃雖然比較老實厚道,不像田貴妃那么玲瓏剔透,不過,也并不是一味憨厚,到底經(jīng)過多年宮廷生活歷練,浸淫在復(fù)雜微妙的人際關(guān)系中,且能較受崇禎寵幸,她肯定不乏機智靈敏。
袁貴妃崇禎元年被封為袁淑妃,后來晉升為貴妃。崇禎一朝,周后和田貴妃地位最尊崇,其次就是袁貴妃了。她只生了一個女兒,深宮幽寂,閑來無事,有時會自己設(shè)計服裝,穿起來顯得靜謐又飄逸,月下漫步,頗得皇帝稱賞。有時則與宮女一起用生綃和蠟制作仿生花(又稱“消寒花”),讓宮女們冬天插戴。
崇禎剛剛登基時,權(quán)閹魏忠賢按照籠絡(luò)、駕馭人主的慣技,選送絕色美女四人。崇禎怕魏忠賢有所警覺,不敢拒絕,但命人將她們仔細搜身。美人們衣帶末端藏有黍子大的一!懊曰晗恪保瑩(jù)說一旦接觸,即為之銷魂迷情,崇禎倒也能“拒腐蝕,永不沾”。有一天,他在便殿閱讀奏章,突然“聞香心動”,問近侍哪來的異香?回答說這是宮中舊方,他“叱令毀之,勿復(fù)進。因太息曰:u2018皇考(父)、皇兄皆為此誤也u2019”。另一次,崇禎與朝臣議事至夜深,忽然起身,命太監(jiān)持蠟燭在殿內(nèi)繞行探視,墻壁角落都無異常。他不吱聲,別人也不敢主動說什么。后來,終于發(fā)現(xiàn)殿角有微弱閃爍的火星,立刻命人毀壁查看,只見一個小太監(jiān)正手持迷魂香端坐其間。一問,又是魏忠賢指使,想讓他心猿意馬,難理朝政。
與黨羽眾多的魏忠賢斗法,年僅十七歲的崇禎一舉剿除“閹黨”,這是他一生最璀璨的亮點,眾人齊贊“天縱英才”,可惜也僅此而已。崇禎是敬業(yè)而勤勉的皇帝,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對美色缺乏判斷。田貴妃美麗明慧,最承恩寵,她還有一雙纖巧的小腳,比較起來,袁貴妃的腳粗大許多。有一次,崇禎忍不住在周后面前夸贊田的小腳、嗤笑袁的大腳,周后很不高興。袁貴妃不是特別受寵,性格也謹慎退讓,周后有什么游玩活動,就只邀約袁妃。她倆相對受冷落一些,感情上自然有一絲親近,周后當(dāng)然聽不得皇帝厚此薄彼。
李自成軍隊圍困北京,大限將至,崇禎與周后和袁妃痛飲數(shù)杯,黯然訣別。刀劍逼近宮城,龍椅被掀翻的動作,向來血腥兇蠻,他決意自盡,她們(包括皇嫂懿安皇后)也都要赴死,才能維持皇家最后的體面。見周后已自縊,崇禎召來十五歲的長公主,萬般痛惜:你為何生在我家呢?隨即用左袖掩面,右手揮劍,長公主左臂斷掉,昏絕于地。女兒還活著,但他雙手顫栗,砍不下去了。凄厲絕望的喧嚷哭喊聲中,崇禎拖著劍到了袁貴妃居住的翊坤宮,監(jiān)督她自縊。究竟是命不該絕,還是她求生欲望太強?體胖的袁貴妃,竟把繩子(一說為衣帶)墜斷了,落在地上又蘇醒過來。崇禎連刺三劍,都只擊中她的肩膀,他終于手軟,轉(zhuǎn)身去殺其余召幸過的宮眷。
李自成踏平北京,袁貴妃倒還幸運存活。入清后,清廷撥給住所,終生贍養(yǎng)她。她親生的昭仁公主年幼,不知道是否死于崇禎的劍下?殘存者的劫后余生,該有怎樣的千思萬緒、百感交集。總之,她勉強收撿起殘破的身心,于國破家亡、骨肉支離中茍延殘喘。袁貴妃十六七歲入宮,十七年的后宮生涯,有過多少旁人艷羨的禮遇寵幸,又有多少不言而喻的抑郁失意,以至如臨深淵的艱險酸楚。她自始至終親歷了崇禎一朝的榮辱興亡,陪伴崇禎從少年走到末路,經(jīng)歷過玉碎宮傾時的血光之災(zāi),更參悟過生與死,曾經(jīng)的恩怨、盛衰、是非,是灰飛煙滅,還是在心底重新排列、此消彼長?明代皇帝的未亡人,如今在同一座北京城、八旗子弟耀武揚威的地盤上,不過是會說話的前朝文物。紫禁城中隱約飄來的鐘磬笙歌,是旁人的喜樂,跟她不再相干,她唯有在清冷、蕭然中走向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