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閆洪奇1932年生。河北昌黎人。1952年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電機系電訊專業(yè)畢業(yè),分配到中央廣播事業(yè)局491電臺,1955年調廣播科研所,歷任副所長等職。1986年調中央電視臺,任副總工程師兼亞運會辦公室主任,1990年任廣電部標準化規(guī)劃所所長,1996年退休。1988年評為提高工資待遇的高級工程師,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經(jīng)歷
1955-1957年在清華大學進修彩色電視課程(蘇聯(lián)專家開了課并指導科研),研制了隔行掃描實驗設備,專題研究黑白電視標準。后在工廠參加電視同步機研制及測試信號發(fā)生器設計、調試,供北京電視臺開播使用。參加人民大會堂電視同步機系統(tǒng)的安裝、調試,參加國慶十周年天安門電視實況轉播。
在雙橋廠負責彩色電視同步機、副載波發(fā)生器、彩色電視中心分配立柜的研制。完成同步機和測試信號發(fā)生器改進的項目。1961年提出測試行方案,組織做出設備,場逆程簡化測試行首次實用于電視臺。負責組織研制彩色飛點幻燈機,參加全國工業(yè)新產(chǎn)品展覽會。
1964年負責在北京電視臺安裝、調整電視電影設備。作為領隊考察全國電視臺(只有7個臺),寫出調查報告并印發(fā)全國。負責4套10路微波的加工生產(chǎn),提供調試、鑒定、供建所五周年展出。
由彩電會戰(zhàn)領導委派到上海會戰(zhàn)區(qū)作技術參謀,參加制式研究比較,協(xié)調設備生產(chǎn)。作為負責人,與上海錄音器材廠合作,研制4磁頭錄象機,試用于814工程,提供上海電視臺適用,開拓了我國錄象技術。
1971年提出斗鏈制彩色電視制式,方案發(fā)表在彩色電視制式匯編刊物上做出實驗系統(tǒng)出了圖象。后因器件問題暫停。斗鏈制系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獨立提出的方案,后來郵電學院繼續(xù)研究開發(fā),作為博士生課題。
1972年參加歐洲五國彩色電視考察,我負責制式比較部分的總結工作,認為PAL 制傳輸性能較好,優(yōu)點明顯,后來在北京彩電公關組的制式小組中進行了三種制式的傳輸比較,結果表明PAL制最好,我是制式小組的負責人,為選PAL制為暫行制式報告提供了技術支持。
1979—1982年,美國俄亥俄大學電機系訪問學者,學習研究圖象處理,課題報告為“快速、離散、余弦圖象編碼變換”,應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研究圖象壓縮。
1986年任CCTV副總工,兼亞運會辦公室主任,工程指揮部主任,組織“梅地亞”(國際廣播中心,IBU)建設項目報批與外商簽合同。制定亞運會轉播要求和方案,起草CCTV與IBU聯(lián)網(wǎng)工作方案,轉播實施方案等。帶隊考察漢城奧運并形成改進方案。確定CCTV與長話大樓間的傳輸光纜方案。89年任亞運會組委會廣電委委員兼秘書處長,協(xié)調國內(nèi)外聯(lián)系,組織報道權談判,主編廣播者手冊(中、英版)。懷仁堂、人大禮堂燈光改造方案負責人。亞運會期間兼IBU新聞部主任,每天主持吹風會和顧問委員會,亞廣聯(lián)工作組亞運會總結指名感謝。
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經(jīng)面試應聘為援中國氣象中心項目“視頻編輯制作系統(tǒng)”項目的技術顧問。
曾任全國錄制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廣播電視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廣播學院兼職教授等。
1990年:
1. 制定全國廣播電視標準化技委會標準體系表(報批稿)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高清晰度電視廣播的高技術研究之課題“傳輸覆蓋方法”(項目負責人閆洪奇)
3“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專題名稱HDTV技術政策的研究(專題負責人閆洪奇)
4.國標研究
“在三次群中傳送饋送質量分量編碼數(shù)字電視信號傳輸技術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閆洪奇、李熠星、劉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