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常居仁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清朝
籍貫:山西樂平
民族:漢族
職業(yè):給事中
三甲進士
“三甲”源自我國始于隋唐的科舉考試制度。自宋太平興國八年始,進士殿試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稱三甲!掇o源》有“三甲”條目,引用《宋史·選舉制》指出“三甲”的由來:“太平興國八年,進士諸科,始試律義……進士始分三甲!
以清代科舉為例,分四級:童試包括縣、府、院試,考中者為生員,通稱秀才;鄉(xiāng)試是省級考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全國性考試,考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在會試后舉行,由皇帝在宮中主持,也叫廷試。貢士均可參加,以成績高低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若干名。
“三甲”人數(shù)各個朝代不盡相同,以清光緒癸卯科為例,共錄取進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來,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三甲”是殿試中榜進士中的末等即三等。近讀有關王鐸的文章,說王鐸“至31歲時,入京殿試,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三甲”的規(guī)范用法,就是說,王鐸沒能進入一甲、二甲,在三甲中列第五十八名。
常居仁于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
給事中簡介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名東臺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洪武六年(1373年)設給事中十二員,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十二年改隸通政司;增員八十一人。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為正七品;左給事中、右給事中各一員,從七品。建文年間罷左、右給事中。永樂年間復置左、右給事中。掌規(guī)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事務。
清朝沿襲明制?滴跷迥辏1666年)改都給事中為掌印給事中。雍正元年(1723年),六科改隸屬于都察院。每科設二掌印給事中、二給事中,皆為滿漢各一人,品秩提高為正五品,轄下有筆帖式等輔佐官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廢六科之名,統(tǒng)稱給事中。1910年代,清亡后,該官職廢除。
給事中可直接面圣彈劾百官,是謂封駁。與各道監(jiān)察御史合稱科道,同任漕、鹽等差,臺省合一。在重大國事與刑案會議則會同六部、九卿、監(jiān)察御史、詹事召開“六部九卿詹科道會議”議決,如同治年間何桂清案之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