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尼古拉·巴甫洛維奇·伊格那提耶夫(俄語:Никола?йПа?вловичИгна?тьев,拉丁轉(zhuǎn)寫:NikolayPavlovichIgnatyev,1832年-1908年),俄國伯爵,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官。
外交生涯 1859年,任俄國駐北京公使。 1860年,中國與英、法再開戰(zhàn),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咸豐帝狩熱河,命恭親王奕?議和;伊格那提業(yè)福出任調(diào)停,恭親王乃與英、法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伊格那提耶夫要中國政府將《璦琿條約》規(guī)定的兩國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域讓于俄以為報。1860年11月14日,與中國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1864年,任駐君士坦丁堡大使,開始專門負責巴爾干事務(wù)(尤其是保加利亞)。1877-1878年俄土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圣斯特凡諾條約》。 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他出任俄羅斯帝國內(nèi)政大臣,以平息事件影響。1882年,在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逮捕和針對猶太人的迫害之后,由于多方壓力退休并離開政界,直到1908年去世。 尼古拉的父親PavelNikolayevich在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中忠于尼古拉一世,深得其信賴;尼古拉出生時,是由其皇儲亞歷山大二世施洗的。 尼古拉的兒子PavelNikolayevich(同名)是尼古拉二世時俄國的教育部長(1915-1916年)。但很快十月革命爆發(fā),Pavel攜家人逃往法國。1925年,Pavel一家移民加拿大,并在魁北克省Richmond定居。 尼古拉的孫子GeorgePavlovich是著名俄裔加拿大政治家、外交官,也曾任多倫多大學TrinityCollege院長和多倫多大學校監(jiān)。 尼古拉的曾孫葉禮庭(MichaelGrantIgnatieff)是當代加拿大自由黨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