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延喆(1483~1541)
明藏書家、刻書家。字子貞,自號林屋山人,震澤(今江蘇蘇州)人。王鏊長子。以父蔭為官,由中書舍人擢太常寺右寺副,出為兗州府推官,后以疾辭官歸田。父王鏊藏書甚富,他繼承藏書后,并多有增益,喜藏宋元善本書,并精于?,所藏之書印有“震澤世家”、“顏樂堂”、“恩褒四世之堂”、“王濟之圖書”、“濟之”等朱印。又據(jù)其家藏秘本宋槧,翻刻書頗多。所刻之書,必經(jīng)讎校,方印行。如嘉靖四年(1525)刻印的宋刊黃善夫本《史記集解索隱正義》130卷,這是《史記》中翻刻宋本的最佳之本。吳中刻有《左傳》、郢中刻有《國語》、閩中刻有《漢書》,而《史記》還未印出行,他在嘉靖四年(1525)開始,依據(jù)宋本《史記》刊刻,于嘉靖六年(1527)刻成,可與原書亂真。清著名版本學家葉德輝稱其“明人刻書之珍品”。另刻印有《本草丹方》、《性理大全書》、王鏊《王文恪公集》等,世稱“顏樂堂藏本”,以刻印精良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