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呂圖南(約1567-1638),字爾轉(zhuǎn),號天池,南安樸里人,居晉江。登萬歷戊戍科(1598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升禮部主事。有《四書輯說》、《壁觀堂文集》等數(shù)十卷行世。
主要經(jīng)歷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出典粵試,后官歷浙江道御史,皇城巡訪使、廣西巡按使、浙江巡按使。任間清廉自守、方正嚴明,后因僚屬結(jié)黨攻訐,告病歸鄉(xiāng)。
泰昌初(1620年)起為南京通政司右參議。熹宗即位,以本官致仕,不久丁憂去官。邑令見其家貧,擬撥寺租田百畝為贈,圖南謝卻。天啟六年(1626年)升北京仝通政使。當(dāng)時魏忠賢勢焰正熾,有監(jiān)生陸萬齡等奏請祀魏閹于文廟,李日映等奏請為忠賢加九錫封王,圖南都予嚴詞駁斥,不呈報。
崇禎二年(1629年),加南京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時江陵饑荒,軍民聚眾囂誶,隨時有發(fā)生事變的可能。呂圖南上疏請求留下漕糧30萬斤,又截留關(guān)稅銀7萬兩,不待復(fù)旨便分發(fā)賑濟,奮然以個人身家換取幾十萬軍民生命。結(jié)果以忤旨罪被罷官。居家期間,飽讀宕書史,參與修武榮(南安)、清溪(安溪)兩縣志,組織鄉(xiāng)人筑白衣洋、清洋陂兩處水利,德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