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曹亨(1507年—1588年),字伯貞,號貞奄,新蔡縣古呂鎮(zhèn)人,曹鳳孫。父大夏,秉性純正,崇尚節(jié)儉,好賓客,勵后進,并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自籌資金鑄孔子及顏回、曾子、思子思、孟子銅像各一尊,奉于新蔡黌學大成殿。其中孔子銅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與曲阜孔子銅像并為稀世之珍。
曹亨自幼熱愛讀書,沉默寡言,為人耿直,大有祖風。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為庠生,十三年舉于鄉(xiāng),次年中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后至郎中。當時,京都貴戚多驕橫不軌,曹亨執(zhí)法不阿,使貴戚們非常不滿,而平民百姓卻拍手稱快。他出任兗州知府時,以嚴為治,且敏于思考,史稱“奏績?yōu)樘煜碌谝弧。因?zhèn)壓羅紅女起義有功,升荊南道副使,旋調(diào)浙江右參政。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七月,曹亨因奔父喪歸里。三年孝滿,念母老且病,申請終養(yǎng),經(jīng)批準在家服侍老母,不離左右,孝敬備至。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母親去世,他悲痛欲絕。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 出任湖廣參政,旋升副都御史、巡撫真定?治今河北省正定縣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皇帝駕崩,西北邊境一游牧民族首領俺答乘機侵大同,迫近太原,西北告警。曹亨披甲策馬赴敵,立于風雪中。守邊大將遲遲后至,對曹亨的勇敢非常驚奇。曹亨憤然說:“我年雖六十,率十數(shù)勇士,可擋一面。我以死拒敵,你能保全自己嗎﹖”于是共同奮擊,大破敵人于龍泉關下。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升曹亨為兵部右侍郎,協(xié)理軍政。以前京軍惰慢,紀律渙散,曹亨到任后嚴加整頓,大有起色;实塾H自檢閱,大加贊賞,賜給他緋魚服,并且賜膳。曹亨的舉動,雖有利于國家,但卻觸犯了權貴的利益,不久就被貶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頃升南京工部尚書。曹亨到任后,大刀闊斧裁減冗員,壓縮開支,革除許多弊端。當他發(fā)現(xiàn)很多權宦冒領巨金,就請求革除,奈何朝廷不允許。他雖然辦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但卻得罪了權貴,自覺難以善終,遂要求離職歸養(yǎng),獲準后返鄉(xiāng)。
曹亨居鄉(xiāng),衣著樸素,平易近人,徒步出游,路人不識。與人談話,言不及私,總是關心一方利弊和他人疾苦。新蔡無志,他與知縣史燦力勸縣人劉大恩創(chuàng)立《新蔡縣志》,并將自己多年搜集的方志資料,無償提供給劉大恩!缎虏炭h志》草成,他為之寫序;《縣志》付印,他又作跋。
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春,朝廷派人至曹亨家慰問,并送來月俸,授為資善大夫。同年病故,享年八十二歲。朝廷派人安葬,并謚太子少保,選入“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