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西杰,男 ,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研究員。學士(BS);1982.2 中國陜西師范大學物理碩(MS) ; 1985.12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麥迪遜分校物理博士(Ph.D) ; 1992.3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速器物理博士后(Post-doc);1992.3-1993.9,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物理研究員( Assistant Physicist) ;10-1995.9, 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光源(NSLS: National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副物理研究員( Associate Physicist);1995.10-1999.9, 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光源物理研究員( Physicist);加速器實驗裝置副主任( Deputy director of the Accelerator Test Facility (ATF);1999.10-2002.5, 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終身物理學研究員( Physicist with Tenure);2001.5-目前, 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線性加速器部分負責人( Linac section head); 2002.10-2007.4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 國家同步輻射光源光源發(fā)展實驗室主任[Manager of the Source Develop Laboratory (SDL)]; 2002.8-目前, 美國,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國家同步輻射光源。
代表性論著
王西杰博士于1993年以助理物理研究員身份正式加入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并分別于1995年和1997年晉升為副物理研究員和物理研究員。鑒于他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加速器實驗裝置中表現(xiàn)出的領(lǐng)導才能以及他在超快電子束研究和發(fā)展中的先驅(qū)性工作,他于2001年獲得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終身研究員職位。他還曾為達特默斯學院、麻省理工、石溪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華大學等學校指導博士研究生。王西杰博士與他的合作者們在粒子束技術(shù)、超快科學與技術(shù)方面有廣泛的研究。下面列舉幾個代表性成果:
1. 超快科學與技術(shù): 王西杰博士和他的合作者開創(chuàng)了超快科學與技術(shù)的研究前沿。他于2000年最先提出了MeV電子衍射概念以克服空間電荷效應與速度適配問題。他在超快電子束產(chǎn)生和測定方面的工作在當前全世界的飛秒電子束衍射裝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他最先利用基于光電效應的射頻電子槍進行了速度聚束實驗,最先完成了利用射頻偏轉(zhuǎn)板測量高能電子聚束長度的可行性研究,并提議在第一臺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器LCLS上實現(xiàn)。目前他正領(lǐng)導著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的強關(guān)聯(lián)電子材料的超快電子衍射實驗。
王西杰博士開啟了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下屬國家同步輻射光源發(fā)展實驗室的太赫茲項目,并且取得了太赫茲單周期輸出100 μJ的世界紀錄。這種單周期的強太赫茲已經(jīng)被用于飛秒激光的控制和研究超導體相變之中。
2. 高亮度電子束產(chǎn)生和應用: 王西杰博士是世界領(lǐng)先的高亮度電子束產(chǎn)生和應用方面的研究者之一,他領(lǐng)導兩個國際合作組在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開發(fā)了光陰極射頻電子槍,目前全球超過60%的光陰極射頻槍都是基于他們的設(shè)計。他設(shè)計和組裝的光陰極射頻槍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了從HGHG到SASE 自由電子激光的飽和增益。
3. 新型光源及其應用:美國國家同步輻射光源發(fā)展實驗室是基于激光種子放大的自由電子激光研究與發(fā)展的全球領(lǐng)導者。王西杰博士最先領(lǐng)導測定了VISA自由電子激光的非線性諧波產(chǎn)生實驗并且在光源發(fā)展實驗室成功實現(xiàn)了超輻射和諧波自由電子激光實驗。近期,他提出并用實驗證明了諧波自由電子激光器的可調(diào)諧性,以及可以使用波紋器的尖端來保證自由電子激光束的穩(wěn)定性。
4. 激光加速和激光在加速器中應用:王西杰博士負責了布魯克海文實驗室加速器實驗裝置上的首個反轉(zhuǎn)切倫科夫和反轉(zhuǎn)自由電子激光加速實驗。他最先在實驗中利用反轉(zhuǎn)自由電子激光器觀測到了在光波波長范圍內(nèi)的電子聚束,這是基于激光種子的自由電子激光器的基礎(chǔ)。他提出了諧波反轉(zhuǎn)自由電子激光器及其在基于激光種子的諧波自由電子激光器上的應用。他還為標定飛秒電子束而在光源發(fā)展實驗室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電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