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杜澤涵,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38年6月出生,浙江溫嶺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現(xiàn)任職于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國家生物醫(yī)學分析中心。曾任該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委。
科研情況
1979年考取WHO獎學金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進修,曾師從院士HardenMcConnell教授學習ESR和自旋標記,師從OlegJardetzky教授學習NMR及在生物醫(yī)學中的應用。后任分子藥理系主任TagMansour教授的ResearchAsSociate,用ESR研究了腺苷酸環(huán)化酶活化機理,論文發(fā)表在1981年的《BiophysBiochimActa》雜志上;貒髲1985年起擔任該院核磁共振實驗室主任,10余年來,率領全室人員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用400MHz超導核磁共振儀和二維NMR技術,分析復雜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等研究;自1986年以來帶領該室積極開展了核磁共振在生物醫(yī)學中的應用研究,從細胞、離體器官到整體動物三個層次進行了相應的研究。發(fā)表40余篇論文,先后獲得多項軍內外科技成果獎。曾用NMR技術無創(chuàng)傷地測定了活細胞內的pH和高能磷化合物,并用以研究腫瘤細胞;后率先用NMR技術研究離體大鼠心臟缺血/再灌損傷及藥物的保護作用。率先用NMR表面線圈探頭,動態(tài)研究活體小鼠肝和腦內代謝;1999年該室又引進一臺INOVA600超導核磁共振儀,正著手開展蛋白質三維結構的研究。多次訪問美國、日本、新加坡和歐洲,與國內外同行保持著較好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