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辯,論難鋒至。一次,孫權大醉后問費祎:“楊儀、魏延,不過是放養(yǎng)牲畜的小人啊。雖然對于國事有微不足道的小功,然而現在卻重任他們,權勢不輕,如果有一天諸葛亮不在了,一定會成為禍亂的。你們作為大臣卻昏庸,都沒有防備考慮到這點,難道是要留給子孫來謀劃嗎?”費祎措手不及不知怎么馬上回答。董恢悄悄對費祎說:“可以馬上回答說楊儀、魏延關系不好是起于私人恩怨,并沒有像黥布、韓信那樣懷有叛逆之心。現今正要掃除曹賊,統一華夏,功勛是憑借有才之士才能成功,基業(yè)是憑借有才之士才能寬廣,如果只是為了防備還沒有萌芽的事,舍棄兩人不任用,這就像是為了防備風浪就把船支砸沉,不是長久的思慮啊。”孫權大笑感到很開心;厥窈,諸葛亮聽說了這件事,認為他善言,知道怎么說話。董恢回來還不到三天,就被征辟為丞相府掾屬,后來升遷為巴郡太守。
建興十二年(234年),侍中董允、尚書令費祎、中典軍胡濟一同約好游玩,車馬都已經準備好,時任郎中的董恢剛好前來拜訪他尊敬的董允,董恢年少,現在又官微,看見董允要外出,就猶豫著請求離去,董允不答應:“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游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闊積,舍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保ㄎ抑猿鋈,是想和朋友出游交談而已,現在您已經前來拜訪,我們正該深入交談,放棄這次游玩,和你一同深談,無所謂。S谑嵌拭钕氯耸栈剀囻R,費祎、胡濟也罷駕不去了。
歷史記載
《襄陽記》:
董恢字休緒,襄陽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費祎使吳。孫權嘗大醉問祎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曾不知防慮於此,豈所謂貽厥孫謀乎?”祎愕然四顧視,不能即答;帜康t曰:“可速言儀、延之不協起於私忿耳,而無黥、韓難御之心也。今方掃除強賊,混一區(qū)夏,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猶備有風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權大笑樂。諸葛亮聞之,以為知言。還未滿三日,辟為丞相府屬,遷巴郡太守。
《三國志蜀書董允傳》:
允嘗與尚書令費祎、中典軍胡濟等共期游宴,嚴駕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脩敬;帜晟俟傥,見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許,曰:“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游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闊積,舍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乃命解驂,祎等罷駕不行。
人物評價
1.諸葛亮:董恢知言
2. 從董恢的生平來看,董恢是在東吳占領荊州后才出仕蜀漢,加上史書說董恢比董允、費祎他們年少,所以應該出生于漢獻帝建安中期,約在劉備還在荊州依靠劉表時出生。
從董恢的仕途來看,董恢剛出仕時擔任宣信中郎,出使回來后歷任丞相掾屬、巴郡太守,但奇怪的是,諸葛亮病逝后,董恢又被召回朝中,擔任卑微的郎中職位,為世人所不解。
從董恢的事跡來看,董恢才思敏捷,辯論過人,所以能答費祎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而且回來后還被諸葛亮評為“知言”;而從后來董恢年少官微,董允、費祎等大臣還特意為他放棄出游,認為他來拜訪是“自屈”,可以看出董恢大有名氣,而且無論才干品行都受到了正直高潔的董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