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董夢蛟(1881—1956),譜名瑞珍,又名董威,字夢蛟。象山昌國衛(wèi)人。父長城,字松壽,昌石營效用六品軍功。幼時讀過幾年私墊,及長,跑行販,結(jié)交頗廣,有膽識。后入浙江體育講習所肄業(yè),遂接觸革命,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為早期同盟會員之一。來往滬浙間,聯(lián)絡(luò)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浙江紛起響應(yīng),成立光復軍,董夢蛟為第二先鋒隊隊長。11月5日,與王金發(fā)、尹銳志、張伯岐、尹維俊、孫貫生、蔣介石等率敢死隊攻占軍械局,繼而又參戰(zhàn)攻打巡撫署,沖進內(nèi)堂,擒巡撫增韞。
據(jù)當時上海的《民立報》報道:“浙江革命軍之編制皆以敢死隊為先鋒,然后繼之以各標新軍。敢死隊之編制共分五隊,以蔣介石為指揮官。第一、二各隊由隊長張伯岐率領(lǐng),第三隊由隊長董夢蛟率領(lǐng),攻擊撫署,以十五人為一隊,每隊手槍手十名,炸彈手五名,先后繼進。第四隊由隊長王金發(fā)率領(lǐng),攻擊軍裝局。第五隊分布于旗城門下,各門附屬五名,出入于彈雨之中,而無一懼色。凡直接各將校,無不深為感心也。”
浙江光復,即任平陽縣知事。
1913年7月,為反對袁世凱專制,參加“二次革命”,9月失敗后,遂棄職返故里。不久,石浦管帶湯肇德受命帶兵至昌國。即遭緝捕,押往杭州陸軍監(jiān)獄,三年后釋歸。遂長居昌國,閑賦不出。1927年后,蔣介石曾聘其為國民政府參議員。1941年4月,象山淪陷,因不愿為日本順民,避居寧海,抗戰(zhàn)勝利后回歸。1956年10月卒,時年76歲。善書法,不拘一體,喜用雞毛揮灑,狀若游龍,別具一格,氣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