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家貧,僅就讀2年私塾就到 廈門當 雇員。他奮發(fā)自學,一有余暇,手不釋卷。與友人赴臺學醫(yī),學成回廈自開牙醫(yī)診所。致富后不忘社會福利和 教育事業(yè),先后創(chuàng)辦大同中學和廈門女子師范學校,任兩校 董事長。同時捐資廈門公立中學、普育學校和崇德女校。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經(jīng)黃乃裳介紹參加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主持廈門商會時,響應 上?偵虝䲡L、同安人曾鑄倡議抵制美貨,決定執(zhí)行“上海漳泉會館"擬訂的抵制美貨五項辦法。辛亥革命時,他一方面匯款黃乃裳接濟福州同盟會,一方面捐資秘密刊行鄒容《革命軍》(改名《圖存篇》),并廣為散發(fā),與廈門同盟會同志策劃光復廈門。光復后,被授予光復一等 勛章,先后任廈門統(tǒng)制府民團部長、福建省交通司路政 科長、省府高等顧問和省議會議員。民國3年(1914年)回廈任廈門總商會會董。民國7年,廈門57個群眾團體聯(lián)合組成保全海后灘公民會,反對英當局在海后灘強筑圍墻、擴大 租界。他與盧心啟被公民會推舉為代表赴京請愿,經(jīng)過多年斗爭,終使海后灘事件取得勝利。
他還是福建省最早的罐頭 食品企業(yè)──廈門淘化食品罐頭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任該公司董事長達20余年。在任職廈門總商會期間還兼任廈漳一帶自來水公司、電燈公司、福建藥房、江東制冰公司等多家企業(yè)董事。 民國25年5月11日病逝于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