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游九川(1905~1930),又名游紹彬,新鎮(zhèn)鄉(xiāng)金盆村人,四川大竹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2年考入大竹縣立中學,受堂兄游雪程等人的影響,接受了革命思想。1926年初奔赴廣東,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在廣州與徐德、王赫等人編輯出版革命刊物《大竹青年》。同年5月入上海大學就讀,轉為中共黨員。暑假,與唐維、游雪程等人回縣舉辦暑期補習學校,宣傳革命,培養(yǎng)骨干,籌建中共鄰水縣組織。
人物生平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后,他由上海轉移到武漢,入唐生智部隊,參加第二次北伐。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政變后,他與徐德、王紹先等人返鄉(xiāng)。8月上旬,在家鄉(xiāng)建立中共大竹縣特支。后準備暴動,被當局察覺,被迫轉移。
1928年7月他轉移到成都后,參加中共成華縣委工作。1929年初夏,參與發(fā)動“遂(寧)蓬(溪)起義”。6月出席中共四川臨時省委第二次擴大會議,當選為省執(zhí)委候補委員,調任臨時省委組織部秘書。
1930年4月后代理省委組織部主任,并列席臨時省委常委會議。5月5日,臨時省委在重慶浩池街醬園鋪樓上召開常委會議,因內(nèi)奸告密,被國民黨軍警圍捕。他奮力搏斗跳窗脫險,3名常委被捕后犧牲。5月6日,九川主持召開臨時省委各部委秘書緊急會議,組織新的臨時省委,他任書記,繼續(xù)堅持領導全省的革命斗爭。6月10日,臨時省委召開擴大會議,重新調整,加強領導力量,他當選為臨時省委常委,兼任組織部主任。
為鏟除內(nèi)奸叛徒,保護組織和同志,以及欲將開展的武裝斗爭之需要,1930年7月1日他奉省委之命赴江津張志和部隊取槍,返回途中不幸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