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惲日初,字仲升,號遜菴,武進人。崇禎癸酉副榜。久留京師,應(yīng)詔上備邊五策,不報。知時事不可為,乃歸隱天臺山。兩京亡,唐王立福州,魯王亦監(jiān)國紹興,吏部侍郎姜垓薦日初知兵,魯王遣使聘之,固辭不起。大兵下浙,避走福州;福州破,走廣州;廣州復(fù)破,乃祝發(fā)為浮圖,復(fù)至建陽。
經(jīng)歷
崇禎癸酉(1633年)副榜,為復(fù)社士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應(yīng)詔上〈備邊五策〉,不報。有民族氣節(jié)。明亡后隱居天臺山,組織武裝部隊進行反清工作。
失敗后逃往建寧,在靈隱寺出家,法號明曇。后與其子惲壽平相認,一起返鄉(xiāng)。卒后葬于馬杭鎮(zhèn)上店村胥城西。著有《見則堂語錄》、《不遠堂詩文集》。
惲日初靈隱寺遇舊友
相關(guān)事件
是時唐王被執(zhí)死,魯王亦敗走海外,湖廣何騰蛟、江西楊廷麟等皆前后覆滅,而明遺臣尚擁殘旅,遙奉永歷。金壇人王祈聚眾入建寧,屬縣多響應(yīng)。日初曰:“建寧,入閩門戶,能守,則諸郡安,然不扼仙霞關(guān),建寧終不守也。欲取仙霞,宜先取蒲城!蹦饲查L子楨隨副將謝南云先趨蒲城,失利,皆死。而御史徐云兵連入數(shù)州縣,銳甚,日初說令夜入蒲城,自督兵繼進。會大雷雨,人馬沖泥淖,行不能速,軍遂潰。建寧被圍,王使兵部尚書揭重熙赴援。日初上書,請逕取蒲城,斷仙霞嶺餉道,徐與圍中諸將夾擊之。重熙巡至邵武,不能進,建寧遂破,王祈力戰(zhàn)死。日初收殘卒走廣信,尋入封禁山中,數(shù)日糧盡,喟然曰:“天下事壞散已數(shù)十年,不可救正。然莊烈帝殉社稷,薄海茹痛,小臣愚妄,謂即此可延天命。今乃至此,徒毒百姓,何益?”遂散眾,獨行歸常州。久之,張煌言與鄭成功軍薄江寧,敗走。訛傳張弟鳳翼乃日初門人,從師匿,縣官將收捕,日初色如常,曰:“吾當死久矣!奔榷陆狻W,年七十有八。
典故
少與楊廷樞等交,於百氏無所不窺,尤喜宋儒書。及從劉宗周游,學(xué)益進,嘗上書申救,義聲震天下。丙戌后,累至山陰哭祭,為之行狀,近十萬言。晚服浮圖服,而言學(xué)者多宗之。無錫高世泰重葺東林書院,日初與同志習禮其間。知常州府駱鍾泰屢求見,不納。去官后,與一見,言中庸要領(lǐng),喜而去,曰:“不圖今日得聆大儒緒論也!”次子桓,在建寧被掠,不知所終;少子格,字壽平,見藝術(shù)傳。
其子惲壽平
惲壽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云外史、云溪外史、東園客、巢楓客、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家。創(chuàng)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家)學(xué)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轉(zhuǎn)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chuàng)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xué)褚遂良,被稱為“惲體”。其父惲日初詩文杰出,為“復(fù)社”中人。叔父惲向(道生)為著名山水畫家,自創(chuàng)一派。受門第書香熏陶。在繪畫理論上亦甚有建樹,后人為其編有《南田畫跋》一書。生而敏慧,八歲詠蓮花,驚其長者。詩格超逸,書法得褚遂良神髓,遒逸可愛,畫筆生動,時稱“三絕”。初善山水,力肩復(fù)古,及見王翚度不能過,則謂之曰:“是道讓兄獨步,格妄恥為天下第二手!膘妒巧岫鴮W(xué)花竹、禽蟲,斟酌古今,以徐崇嗣沒骨為歸,一洗時習,獨開生面,海內(nèi)宗之,有常州派之稱。山水亦間為之,小幅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澹幽雋之致,然筆力較弱,不善大幅。性落拓雅尚,遇知己匝月為之點染,非其人視百金如土芥。以故遨游數(shù)十年而貧如故。所居有甌香館,唱酬皆一時名流。卒年五十八,家貧不能具喪,王翚為之經(jīng)理。有甌香館集。
一生坎坷
《桃花圖》軸,清,惲壽平繪惲壽平生而敏慧,8歲便有詠蓮花之詩。一生坎坷,飽經(jīng)困苦。清初遭遇戰(zhàn)亂,年僅12歲的惲壽平隨父遠走浙、閩、粵幾省,風餐露宿,歷盡艱險。后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順治五年(1648年),閩浙總督陳錦率六萬清軍強攻建寧,15歲的惲壽平堅守孤城。城陷后,與兄皆被虜至清兵營。陳錦無子,其妻見壽平聰明清秀,收為養(yǎng)子。惲壽平雖在總督府生活優(yōu)裕,但思親之情未絕。五年后,遇靈隱寺方丈相救,才得以與家人團聚。此后,他刻苦鉆研學(xué)問,古文、詩詞、書畫無不精擅。
惲壽平崇尚氣節(jié),誓不應(yīng)科舉。為了生計,變賣書畫也不向權(quán)貴低頭。在賣畫生涯中,惲壽平在其甌香館中結(jié)識了唐宇昭、莫云卿、莊子純、楊兆魯、笪重光、毛先舒、諸匡鼎等一時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翬友情彌篤,二人游歷山水,品茗傾談,切磋畫藝,甚為投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惲壽平結(jié)束了勞碌、貧寒、悲涼的一生。其子惲念祖年方5歲,家貧不能舉喪,幸得王翬、董珙、鄒顯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書畫風格
《蓼汀魚藻圖》軸,清,惲壽平作惲壽平悲歡離合的少年經(jīng)歷,對其成年后的繪畫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濤、八大兩位朱氏后裔寄畫于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畫。藝術(shù)上,惲壽平最初從父親學(xué)習詩文,從叔父學(xué)畫,又在山水畫上師王蒙、倪瓚等元四家及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花鳥兼學(xué)黃筌、徐熙;書法兼褚遂良、米芾,融會貫通,自成格數(shù)。
惲壽平是清朝初期最享盛名的花鳥畫家。其畫作多寫生,人稱“寫生正派”;更以徐崇嗣為宗,兼取各家之長,極大的發(fā)展了沒骨畫。所畫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著色渲染,用筆含蓄,畫法工整,明麗簡潔,天趣盎然。惲壽平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藝術(shù)見解,他在《南田畫跋》宣稱:“俗人論畫,皆以設(shè)色為易,豈不知渲染極難”。又說:“宋法刻畫而無變化,本由于刻畫,妙在相參而無礙,習之者視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這是說宋畫工整,元畫寫意,二者應(yīng)相參才能入妙。還說:“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靜至深......作畫尤須入古人法度中,縱橫恣肆方能脫落時徑,洗發(fā)新趣也”。
惲壽平不僅畫作出眾,風格獨具,而且兼工詩書,題句清麗流暢,詩格脫俗超逸,為“昆陵六逸”之冠。惲壽平詩詞清新、書法俊秀、畫筆生動,時稱“三絕”,名盛一時。由于惲壽平一洗前習,獨辟蹊徑、別開生面,因而四海之內(nèi)爭學(xué)南園畫風、詩意和書藝,對后世影響很大,因有“常州派”之稱!鹅`巖山圖》卷,清,惲壽平作
惲壽平山水取黃公望筆法,于荒率中見秀潤,他32歲所畫的《靈巖山圖卷》,尖毫勾皴,濃墨點樹、高曠清淡,中期山水,浸潤宋元諸家,吸取王蒙等人的長處,40歲左右作品最為精彩,例如43歲的《山水花鳥冊》,技法靈活多變,此時惲壽平的藝術(shù)已日趨成熟,他運筆飄逸瀟灑,達到了“維能極似,乃稱與花傳神”的形神皆備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風格的高超技藝,晚年的花卉比較蒼勁放逸,但又不失規(guī)矩和秀潤之美。57歲的《牡丹扇面》為去世前一年所作,筆墨簡率蒼勁。近似陳淳,具有更多文人畫的墨戲意趣。他強調(diào)人品與畫品的關(guān)系,要求畫家“出入風雨,卷舒蒼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筆端”。他同時也強調(diào)畫家主觀情思對繪畫對象的溶鑄。
傳世作品
惲壽平傳世作品極多,主要有《紅梅山茶圖》、《梅竹圖》、《玉堂富貴圖》、《桃花圖》、《三友圖》、《梧軒圖》、《蓼汀漁藻圖》、《林居高士圖》等,筆墨潤秀,神完氣足。其沒骨花卉畫柔美秀雅,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風,時人爭相仿效。除了繪畫,惲壽平的書法也非常精妙,被稱為“惲體”。他還精于詩文,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王嗣衍、孫讜編有《南田詩鈔》五卷,蔣光煦又增輯南田詩稿,題《甌香館集》凡十卷,流傳甚廣。還有《南田詩草》、《歐香館集》、《南田畫真本》、《南田集》著述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