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qū)類別: 貴州銅仁觀音山
地理位置: 銅仁市觀音山山腰
火車站: 銅仁火車站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外文名稱: The nine dragon wall
特色: 貴州十大景觀
著名景點: “孔雀開屏”、“青龍盤柱”、“蟠桃獻壽”
機場: 銅仁鳳凰機場
門票價格: 90.00元
所屬地區(qū): 中國西南
中文名稱: 九龍洞
開放時間: 10:00~18:00
地址
九龍洞 位于貴州省 銅仁市城東17公里的罵龍溪右側(cè) 觀音山山腰,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fēng)景名勝之一。
相傳,古時有六條黃龍,相邀錦江中的三條青龍來洞中相聚,九龍來到洞中,見這蓬萊仙境般的洞府,頓時私欲大發(fā),都想將洞府據(jù)為已有,相爭不休。待到雞鳴天亮?xí)r,誰也無法返回原來的居所了,只得盤踞在洞內(nèi)深處的一巨型彩柱上,再也不能脫身。山下有條小溪,因九龍爭洞相鬧,人們不得安寧,就罵龍不止,遂有“ 九龍盤柱”、“罵龍溪”之名。“九龍洞”由此得名。
“九龍洞”廣大恢宏,洞內(nèi)有7個大廳,洞長2258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已向游人開放3個大廳共12個景區(qū)。
其它
第一廳洞寬70多米, 高30--70米不等。單是石柱、 石筍就有數(shù)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另外,還有一豎井狀的天廳和一條地下河。各廳洞中有洞,洞內(nèi)廳廳相連,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廳各洞,各具特色,千姿百態(tài),景象萬千。第一廳為略斜平頂洞,右側(cè)石柱林立,左側(cè)石花盛開,內(nèi)有“水簾洞天”、“龍口含珠”、“斑虎下山”、“龍洞夕照”、“南國白象”諸景,尤以巍然矗立的“寶塔”及直指蒼穹的“長劍”,挺拔雋秀,天工奇巧,構(gòu)成一幅幅秀麗奇特的景色,極為壯觀。
第二廳為平頂洞,洞頂石幔千吊萬掛,纖巧玲瓏,密集成網(wǎng)狀石簾,如云山霧嶺,霓障霞峰。左側(cè)“仙人床”前,輕紗飄渺,右側(cè)“翠竹”叢中,綠景搖曳;雜以白如玉石的鐘乳,青似黑墨的石柱,人們以“獨立寒秋”、“二喬爭艷”、“海花疊翠”、“仙女起舞”、“唐僧取經(jīng)”、“金雞巴壁”、“玉柱銀花”等命名,真是惟妙惟肖。游人至此,浮想聯(lián)翩,流連忘返。
第三大廳為圓頂洞,洞廳之大,可容萬人,是全洞之精華之所在,最為壯觀,在燈光映照下,有霧里桃源,月下鄉(xiāng)之感。大廳兩側(cè),各有三根粗壯雄偉的擎天大柱與洞頂相連,高30余米,其中一突出者竟高達39.88米,周圍16.4米,是我國目前開放洞穴中最高的石柱,為全世界第二高。柱身布滿石花,如金雕玉鏤,遂使三廳有如宮殿般華美莊嚴(yán)。“孔雀開屏”、“青龍盤柱”、“蟠桃獻壽”、“金壁玉菇”、“龍蝦出洞”、“醒獅怒吼”諸景紛呈,目不暇接。此外。石柱腳旁,又小景繁多:有的似猛獸在撲騰翻飛;有的象雛鳥欲展翅高飛;有如孩童圍桌攻讀;有若春筍破土而出。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洞中有一暗河,淙淙流水,清澈明凈,冬暖夏涼,穿過洞底,流經(jīng)洞前峭壁,成飛瀑急瀉而下,如白練千尺,蔚為奇觀。暗河可行走50米,時而涉水,進而踏礅,別有情趣。暗河右側(cè)又一小洞,洞內(nèi)“ 梯田”層層,嵐光掩映,遠(yuǎn)近村落,依稀 可見,景物雖小,興味無窮。
更令人驚嘆的是“九龍洞”外側(cè)大約1.5公里的地方天然生成有兩個小洞,它們一個出冷風(fēng),一個出熱風(fēng),一個在炎熱盛夏涼風(fēng)徐徐,一個在三九寒冬反而冒出融融暖氣,因此稱為“ 冷熱二風(fēng)洞”。咫尺之間,兩個洞口卻冷熱相存,陰陽交錯,實為世間罕有。
地理特點
九龍洞是一個大型天然 喀斯特溶洞,洞內(nèi)鐘乳石林立,五光十色,晶瑩剔透,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各種石花、石幔、石鳥、石獸隨處可見,栩栩如生。其中高20米以上的鐘乳石柱有數(shù)十根之多,最高一根高達39.98米,直徑16.4米,為世界罕見,國內(nèi)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