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鶴山摩崖題記位于青田縣鶴城鎮(zhèn)北0.5公里處,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寶庫,有自宋至清代的名人和官吏等遺墨的摩崖題記15處,有題名、題詩和人物刻像三類,包括明天啟三年(1623年)鄭奎光畫刻的“楊枝觀世音像”。?
簡介
太鶴山摩崖題記(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太鶴山因古時眾多的白鶴棲息而得名,為典型的低丘地貌,太鶴山以古松奇石為特色,已列入麗水市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國家AA級旅游區(qū)。太鶴山主峰海拔144.1米,總面積200余畝,為圓錐狀山體,四周陡峭,坡度在60度以上。山坡露巖廣布,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臺是太鶴山的特色。太鶴山有歷代和當(dāng)代名人,如劉徑、鄭奎光、王崇銘、陳慕華沙孟海、粟裕、傅杰、張愛萍等摩崖碑刻34處。
歷史
摩崖石刻是一座歷史文物 寶庫,是浙江省內(nèi)年代跨度時間最長(公元423—1964年),刻勒密度最高的摩崖碑刻群。從公元423年至1964年,時間跨度長達(dá)1500多年,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 從公元423年南北朝謝靈運(yùn)的詩刻《石門新營》及《石門最高頂》開始,至?xí)r間最遲的是現(xiàn)代杰出詩人郭沫若1964年游石門洞時題:“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形象描寫了石門飛瀑雄偉壯觀的氣勢和意境。 太鶴山摩崖題記匯集歷代文人墨客之佳作,以正、隸、魏、行、草、篆各種書體兼?zhèn),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據(jù)馮云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鼻迦巳~昌熾《語石》認(rèn)為:“今人見題名,或稱之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題名也。即桂林諸山,詩、賦、贊、頌姑無論,唐宋《平蠻》諸碑、韓云卿《舜廟碑》,非巍然巨制乎?……晉、豫、齊、魯間佛經(jīng)、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蓋摩崖,猶u2018碑u2019也,為通稱,為虛位,亦為刻石之綱,其文字則條目也!瘪R衡《凡將齋金石叢稿中國金石學(xué)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謂之碣,天然者謂之摩崖!毙熳詮(qiáng)、吳夢麟在他們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論》中認(rèn)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所謂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边@里的摩崖石刻是專指文字石刻。不過,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摩崖石刻應(yīng)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摩崖石刻是指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類文字石刻、石刻造像,還有一種特殊的石刻——巖畫也可歸入摩崖石刻。狹義的摩崖石刻則專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太鶴山摩崖題記上石刻的形式和內(nèi)容豐富多樣,保存完整,因此意義重大。